首页 > 异时空——华夏的愤怒全集 > 第十一章 四川的发展

第十一章 四川的发展

2025-03-31 06:12:33

五月十五日解放军战士陪同着张向天祖孙两人抵达了涪陵,由于张向天两人还要和联系家族,而大家还要回成都,在不得不接受了大家赠送的一千多大洋做活动资金后,带着孙子前去寻找自已的亲人了,大家在涪陵码头挥手告别后,战士们则坐上了返回成都的汽车。

回到成都的众人不出所料的被李家钰、王铭章、唐式遵,邓锡侯、郭勋祺,郭汝栋、范绍曾等人挨个挨个的点名批评,老川系那气得一起一伏的胸脯如同一面面大鼓,而在上海把日本人打得鸡飞狗跳的解放军战士就像是被家长发现偷吃了长辈准备过年时才发的零食,一个个搭拉着脑袋等着这些家长们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

说好了有福共享有难同挡的老川系在二月中旬发现解放军战士一个都不见了,在几个士兵学校找了几个圈圈转,好不容易逮到了有事走不开的测绘兵教员蒋玉龙,没想到小蒋见了几个大佬来找人来了,打定了主意就溜,在学校里和兄长们玩起了捉迷藏,依靠吴汉龙等人教的伪装术几次从众人的手里溜走,但是人算不入天算,学精了的众军阀们可能因为长时间接受解放军战士的熏陶,已经懂得了如何侦察与反侦察,由于老川系人数不少,长时间的交流又对蒋玉龙相当了解,他们灵活运用学支的知识对着可疑的地方不断进行排查,范绍曾更是以退为进和蒋玉龙比耐心,最终蒋玉龙就像捉兔子似的被范绍曾从花丛中给提了出来。

经过审问,众人才得知解放军战士跑到上海去处理军火事件去了。

见一帮小伙子一言不发就背着自已跑出去打仗让老川系个个眼馋,抵御外侮的机会就这么溜了?被气得七窍生烟的众军阀代替蒋玉龙那这时还不知道在哪里的母亲狠狠的教育了一番,打得蒋玉龙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红通通的屁股让他爬在床上整整三天没法起床。

李家钰可以说比哪个都狠,谁也没想到这个平时最关心大家甚至亲自下厨房做菜的这个大哥哥训得一大帮子人抱成一团跪在堂屋里瑟瑟发抖,两旁一大帮子家丁那横眉竖眼虎视耽耽样子让众人更是噤若寒蝉,而资格最老的唐式遵则坐在太师椅上怒气冲冲的在太师椅的扶手上重重一拍,一句家法伺候,顿时整个刑场上一片哭爹叫娘,一个二个一五一十的将自已参与上海战事的全过程如倒豆子一般全说了出来。

看到底下的一片诚惶诚恐,本以为会有多难对付的众长辈一个个大眼瞪小眼,哭笑不得的他们不得不挥了挥手,一场审问就这样不了了之。

家规过了,之后就是拿出书本进行总结了,这时的老川系找来了沙盘,让众战士将沙盘进行了改造,将它变成了上海地区的沙盘,再一次开始对上海战争进行沙盘推演,由于日本人的连续进攻,不断蚕食着中国大地,老川系将领一个个都感到忧心冲冲,这日本人看来是打定主意要侵略中国了,可是自已还不知道日本人的任何作战风格,见让自已提心吊胆的众年青人从上海战场家全的回来了,狠狠修理了年轻人一番后就带来大家来到了巨大的沙盘面前,由于年轻人怎么说都是和日本人交过手的,比较清楚日本人的战术风格,那么汉奸的名头不管你们愿不愿意都给年青人戴上了,然后由这群汉奸带领日军向由老川军率领的十九路军进行进攻,让川军将领们都了解一下日军的战斗力,不至于将来真的同日本人打了起来两眼一摸黑。

涌向四川的大量技工带来了各种先进知识,从矿藏的开采到飞机的设计,从地面的坦克到天上的飞机,为了挣到那高薪,每一个技工是铆足了劲儿的传授技术,由于不在同一个国家进行竞争,欧美的技工们并没有将积弱的中国看成是自已的威胁,相反,由于有在他们看来一本万利的高昂回报,更是让他们毫无保留的传授机器的使用、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各个城市里的技工校人满为患,许多四川军政府无力安置的流民被送进了学校,在为洋教授配备了专职翻译后开始教这些流民如何进入工厂工作,好在夜校的大量普及让人们能够看懂听懂翻译过后的知识,为了将来的生活,大家都非常认真的记着笔记,汲取着知识,左光兴等技工也会时不时的前来串门,客串一回代课教师。

四川的发展急需大量的技术工人,在基本保证了只要勤劳就能获得回报的前提下,政府直接或间接支持建立了无数的工厂,每周都有新的工厂建成投产,以前招聘到四川的外国技工已经不够分配了,基至出现了一个工厂的外国技术工人和技能工程师被周围的其它几个同类工厂共享的局面,把这些外国佬累得半死,为了能得到更多的技工以解决技师荒,左光兴出台了金钱鼓励政策,鼓励这些技工将在欧美拥有技术的朋友引荐到四川,就会得到那名新到技工相对应的推荐金,如此一来,想到中国来淘金的失业工人们来到中国驻美领事馆,排队领取入川签证,这和不远处的苏联使馆相对应,两个使馆的门口排起的长龙让这些工人们看到了希望,成为当时欧美国家的一条风景线。

由于欧美各国这时都在想尽办法扩大投资,复兴党也不例外,一边想尽办法拉这些跨国企业到四川来投资,开办合资企业,一边扩大有偿无偿技术引进,但是苏联在这方面由于没有解放军战士那样经历过改革开放时代,在这方面他产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来自未来的复兴党员们有着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于是川苏两个政府在投资方面四川略胜一筹,苏联认为直接引进技术不如开办合资企业,在这里犯了一个不明显错误,由于一些技术没有留下图纸,只保留在技师技工的头脑中,苏联也没有让他们将这些资料留下来,后来这些技工的流失,导致了苏联在后来的建设中速度放慢,经济的发展在长远上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而四川则不同,复兴党多多少少接受了开革开放的影响,大量引进技术成了当务之急,各种设计图纸和设计知识都被复兴党备了份,技工技师和建设书籍更是一字不漏的复印了下来,每个技师技工身边都有几个灵活的学徒一边帮着打下手,一边偷师学艺,当这些外国人离开后,这些脑子里装满了知识的技工就成了四川工业的顶梁柱。

国际世场上的农产品和原材料价格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幅度的暴跌,得到消息的复兴党兴奋不已,由于四川的农产品产量不多,在竞争中败给了苏联,由于列强先考虑四川的粮食,很快将四川能卖的农作物买光,虽然打压了苏联,但是大量出售粮食为四川换得机器,四川同勤苏联一样,在农作物上成了最大的输家,正是由于物美价廉,四川出口的大量粮食由于下滑的价格损失惨重,为了挽回损失,四川又趁着农作物价格的大量贬值趁机回购粮食,由于苏联出口的粮食过多,粮价一路走低,如同炒期货似的复兴党虽然没有将农作物上的损失全部损回来,但是,在原材料上赚了个盆满钵溢的四川,无形中却让苏联的损失由于四川的加入而增大了许多。

大批进口的机器通过长江运到了四川,被分散到四川的各个工业区和工业化的了渡口县,源源不断进口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让老川系眼红不已,但是他们不知道,这只是进口的二分之一,另外的一半被复兴党藏在了战略物资仓库,待抗战时的物资匮乏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