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异世明皇全集 > 第七卷辽东攻略第十八章皇权造势(下)

第七卷辽东攻略第十八章皇权造势(下)

2025-03-31 06:34:41

等我到了景仁宫,只见宫内支着几根蜡烛,点点烛光倒将房内衬得别样温馨。

在里头应差的太监宫女都已经退了下去,只有清儿、兰儿两个贴身侍女在房内陪着说话。

她们见到我来,自然识趣的行礼下去了。

秀儿一改往日的宫装,而是穿着这个女子的常服襦裙。

妃子们的宫装华丽则是够华丽,但是为了突出端重,往往将女子的曼妙身材都给遮掩住了。

秀儿更管着宫内数千人,平日都是一副女强人的作派。

秀儿此时的一身装扮,让我想起她入宫前的娇俏模样,那个时候她还是一个小姑娘。

皇上,在想什么呢?秀儿见皇上直盯着她,俏脸微微一红。

恩,恢复这身装扮,让朕眼前一亮啊!今日在坤宁宫,你这小妮子弄些小动作将朕引来,就是想让朕重温旧梦嘛?!秀儿睁大眼睛,一脸无辜道:皇上,臣妾哪有小动作啊?那你对朕眨眼作什么?那臣妾可不是故意的,当时臣妾觉得眼睛有点酸,所以秀儿说得好似委屈,嘴角却明显带着一丝笑意。

好啊,你个小妮子敢耍朕,看来朕今夜要对你家法侍侯了!说着我搂住秀儿,手却在她身子游走,到处的攻城略地。

一说到‘家法侍侯’秀儿脸更是红了,在我的攻势下,秀儿很快衣裳不整,气喘吁吁。

皇上秀儿突然抓住我的手道。

怎么了,就要认错了?我调笑道。

才不是!秀儿拉着我坐下,一边往外走,一边道:皇上一进来就不老实,弄得臣妾差点都忘了!没一会,秀儿从外间端来一个小盅。

这是臣妾特地为皇上准备的,皇上尝尝!这几年在宫中汤水药膳之类的东西自然没有少见,秀儿一揭开盅盖,我就闻到一股参味,而且是产自朝鲜的百年老参。

这个我在孝明公主那儿可吃得多了,孝明来自哪,那可是对宫廷药膳极有研究的国度朝鲜。

秀儿,这可是跑去跟孝明学的?秀儿却笑着摇摇头道:皇上试一试嘛!我拿起汤匙试了一下,味道果然不错,除了人参特有的味道,汤里隐约还有股鲜味,只是没有吃出什么肉类炖的。

秀儿,来你也喝几口!臣妾之前已经喝过了,啊秀儿刚要婉拒,却被我硬喂了几口。

想不到秀儿不仅菜做得好,连汤也炖得不错,这些婉琴跟田妃可是没得比了!我一边喝一边道。

皇上,臣妾有些事情跟皇上说!你说!今日我跟皇后姐姐她们去皇祖妃那,其实倒不是皇祖妃那儿闷,而是皇祖妃想让姐姐去那见那些官眷、诰命夫人!哦?!秀儿接着道:皇上登基之后,后宫由姐姐掌管,外头的世家官眷不熟悉,自然不敢越着规矩来姐姐跟前撞木钟。

但也不知她们怎的打探到皇祖妃那儿,撮弄着皇祖妃的几个侄媳妇,一轮又一轮的到宫里来。

这事以前臣妾就跟姐姐说过,但姐姐想到皇祖妃那冷清,有人陪陪也是好的,也就丢开没有管。

原先倒罢了,她们不过陪皇祖妃解闷,到后来却是时不时到皇祖妃那儿诉苦。

皇祖妃年纪大了,耳根儿也软,就想着帮她们一把。

所以今日就把皇后姐姐请了过去,那些人当着姐姐的面又诉了一回苦,有的说现在的京官专门欺负世家,有的说自己的用度不够要周济,也有的说要谋差使。

皇上也知道,姐姐受过皇祖妃的恩,自然不好拒绝,臣妾等人也不好发话,最后只能是含糊应了。

有这个事情?怎么没有听婉琴说呢?我听着不由皱起了眉头。

姐姐是后宫之主,自然是两面为难。

皇后跟臣妾商量,也有些担心!担心什么?秀儿道:皇上登基之后,对压制不法世家,那些人从开府封侯起就娇纵惯了,只怕心中不服也是有的。

他们立府百年,关系纵横交错,就是在我们皇城里也有上万的世家子弟,皇后跟臣妾是担心要是有人心怀不轨闹出事来。

要是秀儿不说,我还真的差点忘了。

大明皇帝历来掌握着直属的卫所二十六卫,除去勇士营、锦衣卫、还有其它二十一卫所。

永乐年间的时候,成祖就定下了各卫在皇城内守卫的分地。

自午门达承天门左右,逮长安左右门,至皇城东西,属旗手、济阳、济川、府军及虎贲右、金吾前、燕山前、羽林前八卫。

东华门左右至东安门左右,属金吾、羽林、府军、燕山四左卫。

西华门左右至西安门左右,属四右卫。

玄武门左右至北安门左右,属金吾、府军后及通州、大兴四卫。

我登基之后,锦衣卫废除,勇士营的四卫随黄得功去了大同,府军前卫给我调到皇城司专门负责皇城门禁,剩余的卫所也有十来万人,只是分布在偌大的皇城里边反而没有觉察出来。

这些上直卫的将领大多是世家功臣子弟担任,他们要是串连闹事也不是不可能。

皇宫内只有五千的侍卫,比起上直卫的人数来少得太多。

如果说是正面在战场硬碰,我丝毫不惧这十多万的上直卫。

经过百年,特别是土木堡之变后的上直卫早不是开国初的上直卫了。

他们已经不能说是兵了,说是守卫的仪仗队更确切点。

但是他们离皇宫就是一墙之隔,闹出事情来确实防不胜防。

看来对于世家,事情不能来得太急,或者说不能一并处置!恩,朕心中已经有了主意,这话你已经对朕说了,可以向婉琴交差使了。

即使皇祖妃问起,你们也可以说话传到了朕耳中,至于怎么处理就是朕的事了!臣妾知道了!至于怎么处置,秀儿嗫嚅了一下没有再问。

我喝完最后一口汤,洋洋自得道:今日不错,要是天天可以这样就好了!皇上喜欢的话,臣妾就每日都炖汤给皇上备着。

秀儿收拾着盅匙道。

呵呵,爱妃的汤是一半,还有一半是因为今日朕秀儿猜猜看是什么好事儿?秀儿摇摇头笑道:臣妾怎么猜得出来是各地都报粮食丰收嘛?不是!还是皇上又想出了什么法子增加国赋?不是,其意义大过这个!臣妾真的猜不出来!我哈哈笑道:那是,你们在宫里消息没有那么灵通,新一期的明刊还没有发到宫里来,朕告诉你,朕要建一所太学。

秀儿收拾完,坐在我身边挽着我的手臂道:看皇上高兴的,是不是就像一心学院那样呢?嗯,秀儿真聪明!不过这太学跟一心学院不同,一心学院培育的是能代朕征服四方的将领,太学培养出来的是巡守一方的能员干吏。

一文一武,只要走上正轨,大明何愁不兴旺!你不知道,朕还让徐光启的学生陈子龙编修了本《天工要略》,跟四书五经一起作为科举的提纲。

这些事情,朕已经筹划了许多年,现在终于跨出了第一步,朕就等着三年后,朕的第一批英才。

我不由滔滔不绝的跟秀儿讲起朝中的事情来。

秀儿认真的听着,待我说完后道:臣妾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此处就你我二人,说吧!秀儿沉吟了会后道:皇上,对于朝政臣妾所知不多,不过臣父也是科举出身,那些读书之人研习了数十年的经文,如今让他们转为研习他们本不屑的农渔稼穑,恐短期不会随皇上所愿。

再者就是,四书五经无不是圣人名言,《天工要略》是朝中大臣手笔,要其传为万年科举之法,臣妾怕天下的读书人不认可。

秀儿一下子就说出了我筹划中的一个弱项,有明一代对圣人教化,祖宗制度最是看中,就光国子监、各县学摆着的前朝大儒就不知有多少。

大明立国之时也大封了明以前的大儒,包括先圣孔子,亚圣孟子,宗圣曾子,复圣颜子,先贤仲子,先贤元公周子,先贤正公程子,先贤文公硃子等等。

难道要推行新的经文就得来个新的造圣运动?!既然要搞,那就搞大点好了,徐光启对我大明的贡献也对得住先贤两个字。

秀儿这么说倒是给朕提了个醒,这本书是徐光启编写,陈子龙修录的。

他们要读先贤的书,那朕就给他们好了。

秀儿看皇上模样,已经知道皇上心中有了主意,便没有再说话。

你觉得朕的主意怎样?秀儿笑道:皇上的主意自然是好的!今日的运气确实不错,事情都很顺利。

在秀儿这里不仅知道了平日没有注意的地方,而且还将白天没有想到的事情补充好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着灯下的秀儿,也是越看越美。

我站起身,一下子抱起秀儿道:好了,汤喝完了,话也说过了,爱妃,咱们是不是该办点正经事呢?秀儿一声娇呼道:皇上,臣妾还有事情没说完,宫里的大殿要维护,还有我一下子封住了她的小嘴,趁着她嘴巴没有闭上,将她的小香舌也含在嘴里,一直吻得她满脸通红透不过气来。

待我将她放到床上,她才细不可闻道:皇上,臣妾自己来!秀儿将衣裳件件除去,露出丰盈的体态,只留下薄薄的亵衣。

看到她诱人的胴体,我不由狼嚎道:呵呵,朕来执行家法了,不要讨饶哦!说着便扑了过去**过后,两人相拥着。

秀儿!嗯,方才你的汤是用什么肉炖的?是虎鞭,还有老鳖!秀儿羞不可抑的缩在我怀里。

皇上,还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秀儿却正在承受昨夜的后果--直到现在还没有起床。

我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平日虽然处理奏折劳累,但也不能给我这么大补的东西。

吃了之后,那可是虎狼发威,变身成一夜七次郎!太医院的那帮太医也是糊涂虫,秀儿问他们拿补药的房子,他们想不想就来个壮阳用的!妈的,难道皇上就一定需要那个嘛!我回乾清宫后,练了会拳,估摸了个时间后才让方正华去宣成基命、李标、温体仁进来。

待他们行完礼后,我开门见山道:太学的事情,你们办得很好,朕也很放心!只是朕昨夜思来想去,总觉得差了点什么!他们彼此对望了一眼后躬身道:请皇上明示!朕发现,现在科举的四书五经无不是圣人先贤之言,朕让徐光启编写的《天工要略》只怕在名声上就差了一筹!这个三个臣子都没有接话说,其实成基命他们在之前也知道这点。

要解决这个也不是没有办法,将徐光启的牌位供入先贤祠,皇上钦命封为先贤便可以了。

但是自古文人相轻,甚至还相互打压。

入先贤祠那是何等荣耀,大明百年都未有人可与前朝先贤并肩,若论经文,徐光启并非学究天人,一进先贤祠,那就是一代宗师。

是以,他们在跟皇上商议太学的时候,并没有将这点说出来。

这个时候,皇上讲到这个问题,他们自然不好接话。

最后是成基命躬身道:皇上的意思是朕想着将徐光启迎入先贤祠,供学子万代敬仰!果然!李标道:皇上,这先贤先故的徐老大人才学是好的,但这先贤李标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徐光启的才学不错,但距离先贤还是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何况他的才学好不是四书五经好,而是杂学好!这一次,朕就将事情搞大一点吧!朕建的忠良阁,英魂祠,不也是空的嘛!朕就想着收录几个我大明百年来力挽狂澜的忠臣良将。

第一个就是于谦,第二个是张居正,第三个是戚继光,第四个是熊廷弼,这第五个就是徐光启。

前边的几个不用说,徐光启在朕还是藩王的时候就相熟,朕登基之后对朕之新政裨益极大。

他所学历法,数学都非常人能及。

你们就按着朕的这个意思去办!成基命等人知道皇上已经圣意已定,自然不敢在辩什么,要驳也只有御史给事中,当下就唯诺着应了!我想了想之后道:朕建忠良阁,英魂祠算是给满朝文武一个榜样,朕手里的臣子,只要没有为朕落力办事的,朕决不会亏待他。

像刘鸿训,孙慎行这两位致休的辅臣,待他们老后,朕都是要迎入忠良祠的。

你们也是一样,这不是朕私下许诺,朕稍后也会发文明示天下。

当然了,朕的墨吏堂,良知社同样也是空着,朕相信天下的官吏知道怎么做!臣等一定好好办差使!皇上使出的这一招让臣子大大受刺激,一边是墨吏堂,良知社,另外一边是忠良阁,英魂祠。

为官不仅是关系着这一生的富贵,更是关系着万世后代的名声!成基命三个大臣顿时拜服,皇上许诺给他们的也是一条金光大道,入忠良祠那就是流芳百世了!另外《天工要略》的事情要办得迅速点!这一期的明刊就由温体仁你负责,全面介绍《天工要略》,徐光启!朕要让天下读书人知道朕要的是怎样的人才!本期不要按原来的时间发行,就作为号外吧,写完立刻发往全国。

温体仁想都不想立刻拜倒道:臣遵旨!至于筹集几位先烈入阁的事情,朕就交给李爱卿来办了,事情办得隆重点!他们辛劳一生,死后的荣耀总是要给的!等准备好了,朕亲自去读祭文!李标上前一步跪倒道:臣遵旨!好了,你们下去办差使吧!很快,由我策划的一场造贤人的举动就在京内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因为要这些臣子的后人捧灵位,所以要六百里加急到原籍找人,像于谦的后人更是难找。

相对而言,温体仁的速度就快了很多,用了三天,明刊就出好了。

他们自然要为我册封徐光启为先贤找好理由跟借口,我看了一遍,还是不错,将徐光启的平生写得灿烂辉煌,西洋学术上那是更没得说,夸得就差天上有,地下无了!我一点头,明刊很快刊印发往全国。

当然这期间,御史们的奏章是没有少过!不仅反驳我追封徐光启的事情,还弹劾成基命等人,说他们阿谀圣上!我自然奏折照收,事情照办!御史们见奏章一去不返,也是无可奈何!/User/Messages.aspx?to=badmin&title=异世明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