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了四千多人马,祖大寿自然有些郁闷,没有想到鞑子居然用伪装援军的诱敌策略,让他陷入重围几乎不能生还。
现在回头想想,确实有些后怕。
他并非怕死,而是担心大凌河城内的两万多将士。
失去了主帅,城内士气低弱,那样还能指望谁人来坚守。
这一次能够活着回城也是运气,如果不是刘定辽早些发现中计,拼死断后,又如果不是城内开炮轰开一个缺口,那即使再多一倍的人出去也是枉死。
对于城内明军发炮轰敌的经过他已知悉,当时是吴三桂提出这一办法的,并且亲自带头操炮轰炸。
这一点,就是祖大寿后来也很佩服他的果敢。
换一个位置来想,如果是袁督师在城外被围,他无论如何也下不了这么快的决心,也把握不住野外明军失去战斗力前的时机。
可以想像得出当时吴三桂所面临一搏的压力,救得出自然皆大欢喜,否则反将明军炸死,那么他要面对的则是祖家子弟杀父的仇恨。
祖大寿很庆幸自己没有看走眼这个外甥,如果城内只有自己的子侄,他们即使想到也是无论如何都不敢发炮的。
运气,看来自己的运气实在不坏!祖大寿这般想,心情又好了起来,能活着自然是一件好事。
胜败乃兵家常事,还没到最后谁知鹿死谁手,大凌河城还有一战之力。
吃过早饭,祖大寿穿上了新的盔甲,旧的那一副已经在昨天被砍裂了几处无法再用。
他今日必须去巡城,虽然肩胛骨还隐隐作痛,虽然身上的伤口也还没有愈合,但是大败之后,城内无可避免的会士气低落,巡城就是一个鼓舞士气的好办法,他必须让手下的士兵们看到他们的主帅没有失去斗志。
果然,当城内的士兵跟百姓看到祖大寿如往昔般威武身姿的时候,眼中都重新放出了光彩。
士兵们高声欢呼,民妇们则嘴中囔囔不知在念叨着什么。
可以看得出,祖大寿就是他们守城的主心骨,只要主帅不倒,他们便有守住的希望。
祖大寿在满城士兵的注目下一步一步的往城楼走去,后边的亲兵想扶又不敢扶,只好紧紧跟在后边。
祖泽溥他们老远看到祖大寿来,慌忙下城迎接。
总兵大人,您怎么来了?祖泽溥看着心里一阵心疼,昨天父亲力战脱力,回来的时候右肩膀中了一箭。
今日还穿着重甲巡城,岂不是伤上加伤!昨天那点小伤而已,今日怎么样?鞑子没有来攻城吧?!祖大寿装作满不在乎,一扬手直接上了城楼。
祖泽溥忙跟在后头,边走边回答道:今日鞑子没来进攻,张副将已经下令全城戒备。
嗯!祖大寿应了一声,他从城楼往外望去,东门外的两白旗并没有调动兵马,营地里飘起了炊烟,更有些士兵在营前嬉戏,看来鞑子确无攻打的迹象。
总兵大人,还是到城楼中休息会?祖泽溥就在祖大寿身边,对于祖大寿的反应自然了如指掌。
虽然从外表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近距离细看,就会发现祖大寿的手在不停的颤抖,这是脱力后没有恢复的表现。
而且披着重甲这么久,说不定伤口已经迸裂。
祖泽溥身为人子,自然婉转的提醒父亲。
祖大寿站在跺口看了一会才出声道:好吧!昨日力战后虽然睡了一觉,但他的身体并没有恢复过来。
背着几十斤的重甲步行了这么久,确实觉得有些劳累。
毕竟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体力无法象年轻人般容易恢复。
祖大寿打算在城楼休息一会,等体力恢复一点后再去回去,他可不希望自己给人扶着回府。
但他刚一转身,旁边的一个将领跪下道:末将参见总兵大人!祖大寿低头一看,却是自己的外甥吴三桂。
回来之后都没有单独跟他聊过,现下见到他倒有分亲切的感觉。
祖大寿用温和的眼神看着他,道:是三桂啊,起来吧!大人,昨日我吴三桂却是欲言又止。
祖大寿却笑着截断他道:昨日的事情舅舅已经知道了,多亏你了!来,不要在外头站着,咱们里头说话。
说完祖大寿拉着吴三桂进了城楼里边。
吴三桂见舅父没有误解自己,心中自然欣喜万分。
昨天祖大寿在城外被围,随时可能全军覆没。
城内的明军是不可能出战救援的,否则城门一开,鞑子骑兵趁机杀入城中,那根本堵都堵不住。
可他们都是祖大寿的子侄后辈,怎好就眼睁睁看着。
吴三桂最后灵机一动,决定用火炮解围。
这几乎是当时唯一救援的办法,但是危险性极高。
为了让将士们听令,他甚至是自己放了第一炮。
等祖大寿靠近城墙后,也是他让士兵们抛射出数百枚震天雷。
好在,鞑子们被炸后就撤走了,祖大寿他们才得以回城。
在这件事情上,吴三桂冒了很大的险。
发炮轰敌也容易伤到自己人,虽然他放炮的时候,祖家子弟没有阻拦,但是如果祖大寿死了,很难保证祖泽溥几兄弟会不会冲过来砍了他。
即便人救回来后,祖大寿又会不会有别的想法呢?!幸好,吴三桂担心的事情都没有发生。
祖大寿慈爱的笑容,让他觉得自己这一天来所承受的压力都不算什么。
他不仅得到祖家人的认可,而且也会得到辽东将士的尊敬。
更重要一点是,舅父认同他后,意味着他有更多的机会出现在袁督师的面前。
你们也都坐吧!祖大寿坐下后,解开了头盔。
是!驻守东门的将领按着官阶顺序坐了下来,祖家的子弟自成一列,裴国珍带着吴三桂等属下也成一列。
祖大寿将盔甲放到桌子上,沉声道:鞑子耍了个新花样,搞得我们出去救援反而中了计,看来鞑子里边也有智计极高的人在筹划!唉,输一场也没有什么,可惜了刘兄弟,连尸骨本帅也没有抢回来!言罢,祖大寿叹了一口气,模样甚是自责。
最靠前的裴国珍忙出言劝慰道:总兵大人无需介怀!胜败乃兵家常事!咱们不管鞑子再搞什么花样,只要敢来攻,咱们就让他好看。
祖大寿毕竟是见惯了生死的人,虽然死了个好兄弟让他有些感伤,但是很快就恢复了过来。
他高声道:国珍这话我爱听,只要鞑子敢来攻城,我们就要他偿命!现在城内还有二万余人马,出城打鞑子是不行,但是守城足够鞑子们喝一壶。
祖大寿顿了顿后又露出不解的神色道:只是鞑子今日居然没有趁机来攻,倒委实有些奇怪!众人一想也是,昨天鞑子获胜,城内士气低落,他们应该趁机来攻才是。
可是偏偏没有动静,反而显得不寻常起来。
吴三桂突然脸色变了变,没有说出话来。
祖泽远出声道:不会是鞑子们又在打什么主意吧?!祖泽溥则接着道:大人,末将还是一句话,咱们只要守住城墙,鞑子什么花样也使不转!泽溥说得对,现在的兵力不管怎么样都已经无法出城作战!即使鞑子有什么花招那也是要到城墙头上见真章。
传令下去,各城门都要紧守,不管鞑子如何挑衅都不得出战。
想不明白,祖大寿干脆就不去想了。
当初不就是自己乱了阵脚,才跑出去救援策应的。
如今就以不变应万变好了,这几乎是此时所能行的办法。
大人说的我们记下了,大人劳累了这么久,还是在这休息一会,我们在外头当值,一有情况再来禀报!裴国珍看出祖大寿有些倦意,便让他在城楼休息一会,况且鞑子们随时可能进攻,他们这些将领必须时刻在城头戒备。
祖大寿自然知道裴国珍的心意,他本是强打精神巡城,现在能安静休息一会最好了,于是点头道:嗯,也好,你们都别在这耽搁了,我休息一会就回府!众人知道祖大寿还没恢复,都纷纷起身行礼退了出去。
吴三桂刚刚想到一个问题,众人出去后,走在后头的他忍不住回头问道:舅父,您说袁督师现在会怎么办?坐在正中的祖大寿没有想到吴三桂会问到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也是吃败仗后,他一直在想的事情。
袁督师如何采取行动将关系到这满城将士的生死,是凭城坚守还是集结兵力跟女真人决战呢?!祖大寿自己也拿捏不准,自然就回答不了吴三桂的问题。
他缓缓道:不管袁督师怎么决定,我们都要跟鞑子死战到底,我祖大寿这条命是袁督师救的,这次还回给他也算了却个心愿。
是是吗!吴三桂结结巴巴的应着:那末将告退了!嗯!待吴三桂走了后,祖大寿整个人都靠回到了椅子里。
他悠悠的叹了一口气,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女真人大营,皇太极皱起眉头望着下边的将领,长长吸了一口气才平静下来。
下边的将领却完全没有注意到皇太极的神色,他们因为打了胜战,各个都兴高采烈。
这一次大凌河跟锦州两番用计诱敌,使得明军损失了一万四千来人,他们自身却只损失了四千多,这样的战果即使放到努尔哈赤时代也是值得庆贺的。
最重要的当然不是消灭了多少明军,而是灭了一万骑兵后,他们俘获到大量的马匹武器。
但皇太极所想要的却不单是如此!祖大寿之所以能够逃走,不完全是多铎跟豪格的过失。
而是在他最开始的布置上,皇太极没有全部投入兵力作战。
他原本打算以正白、镶黄对付祖大寿的援军,自己正黄跟镶白对付大凌河再次出援的明军,而锦州方向上,正蓝跟正红对付锦州出战的明军,但是在周围却集结了镶蓝跟镶红两旗,连红衣大炮也调了上去。
只要锦州的人马一再出战救援关宁铁骑,他们便趁机攻城,正白、镶黄也可以迅速抽调到锦州。
但是,两城的明军都没有再次派出援军,而是选择了坚守城池。
皇太极的计划自然给破坏掉了。
相比之前,多尔衮进言诱敌之策的时候,曾建议先吃掉出城明军,然后再考虑攻城事宜的观点似乎更加正确,这让皇太极觉得很不痛快!大汗,我们什么时候攻城啊?正蓝旗固山额真觉罗塞勒因为打了胜战已经叫嚷开了。
就是!只要轰开城门,明军就无处可逃了!应该象打广宁一样,先把他们这些缩头乌龟给炸蒙了,咱们再冲进去!下边的将领你一言我一句的,正说得没可开交,阿济格突然跑了进帐。
众人一下子就静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盯向阿济格。
之所以这样,当然不是阿济格如何引人注目,而是因为他不是一个人进来的,在他后边还有一个人,却是明军武将装扮。
昨日锦州那一战打的极为惨烈,虽然明军骑兵全员覆灭,但是各级别的将官们都力战至死,他们能捉到的都是些受伤落马的俘虏。
但阿济格却捉到了一个高级别俘虏!这不仅众人觉得惊讶,就连皇太极也眼睛亮了起来。
阿济格大大咧咧的将那明将往帐中一推,便坐到多尔衮身旁,神色却极为自满。
一个劲的盯着阿巴泰跟豪格,大有第一头功舍我其谁的意味。
皇太极知道自己这个十一弟是在向他炫耀,但他毕竟立了大功,皇太极也不追究他的无礼,呵呵笑道:这次阿济格果然立了大功,头功当属阿济格,嗯,就赏赐白银三千两,绸缎五十匹。
听到有大量赏赐,阿济格起身行了个礼道:那就多谢大汗了!皇太极没有管他,而是把目光转向了那个俘虏。
只见他衣甲破烂,身上更有几个伤痕,披头散发弄得好不狼狈。
你叫什么名字?皇太极用不太标准的汉语问道。
老子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老子叫做祖大乐,你有种就杀了我!祖大乐虽手被捆绑,但是仍旧不屈服,搞得帐外的两个兵士忙进来按住他。
祖大乐并不想作俘虏,让他选择,他更想跟他的二哥一起战死。
他们私自出战,不仅连累了一万关宁铁骑覆灭,还丢了辽东祖家的脸面。
最好的结局就是战死,一了百了!但是,他在混战中因为力竭落马,被撞晕过去后给阿济格擒获。
哦,原来是祖将军,不知大凌河城的祖大寿将军是你何人?那是我大哥!鞑子,要杀要剐由你,老子决不皱半点眉头,你要拿我去威胁我大哥,哼,那是门都没有!祖大乐也不含糊,知道鞑子可能会拿自己做些什么事情。
突然,皇太极旁边的范文程开口道:祖将军,这一次你们兄弟两人出战中计,按着以往的成例,你就是活着回去也是要被斩头。
还有你的大哥,祖大寿将军估计也会受到牵连。
朱家的皇帝杀武人何尝心软过,朱笔一挥,你们祖家几百口就人头落地了。
我家大汗最赏识英雄,祖将军,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何不投降我大金,即可保你身家性命又可再享荣华富贵。
老子中计被砍头,老子认了。
想我投降,我呸,我堂堂汉人岂会做这种遗臭万年的事!别看你现在得意,老子听人说,京师里有人向礼部建言,要将你们这些投降鞑子的奸贼写入汉奸传,雕成石人在良知社里跪着,你就等着跟秦桧那奸贼一样遗臭万年吧!哈哈~祖大乐现在一心求死,自然将惹恼他们的话都说了出来。
良知社的事情,范文程略有风闻,但是给祖大乐当堂讲出来,帐内外的汉人都变了脸色。
饶是范文程养气的功夫极佳,也是面上一阵红一阵白的。
他只好强说道:你们祖家死到临头还不自知,我家大汗率二十万骑兵围困大凌河,你大哥能支持多久?!大汗一声令下,你大哥便是城破人亡。
识趣的就早早投降!哼!祖大乐干脆整个转了过来,背对着他们!杀了他!帐内的女真将领虽然不知道祖大乐说什么,但是这么无礼的行为激怒了他们。
一个俘虏居然也敢这么拽,不杀要来做什么!好了,安静!来人,带他下去好生看着。
皇太极又转头对范文程道:范先生,此人倒不怕死,劝降的事你尽力而为吧!想不到祖家除了祖大寿,他这个弟弟倒也过得去。
是!范文程知道皇太极是为了以后留有余地才没杀祖大乐,但凡有点才华的人,皇太极都想其为自己所用。
以后要是捉到了祖大寿,估计也会竭力劝降。
所以他不想因为祖大乐,而将关系弄得无法回旋。
士兵们将祖大乐押下去后,啪啪,皇太极拍了两下手掌后道:现在来说说我们下一步的行动。
明军吃了败仗后,估计是不会出来了。
再这样守着他们也不是办法,所以本汗决定分兵轮流围城,其余人马先回盛京。
撤兵?!所有的旗主跟固山额真没有想到皇太极提出的方案是撤军。
具体的分配是,正蓝,镶蓝两旗留守大凌河外围。
正蓝由阿巴泰率领,镶蓝就由费扬武(济而哈朗的弟弟)任固山额真,两蓝旗在此期间听从阿巴泰调遣,镶蓝旗主济而哈朗随本汗回京另有派用。
阿巴泰!臣在!皇太极点了点头嘱托道:七哥英勇善战,我就放心将这重则托付给你。
大凌河的祖大寿是不会再出战了,你要小心的是明朝派出来的援军。
如果有援军来,你千万别跟他们交战。
敢来的,必然是袁崇焕亲率援军。
明人奸诈,他们必会想到些法子来克制我八旗骑兵。
你立刻派人传信到京师,本汗将亲率精锐来跟其作战。
至于平日防守,只需多布疑兵就可。
臣明白了!多尔衮三兄弟则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太极搞什么鬼。
按着往常的惯例,这样的苦差应该是他们两白旗才是,怎么会让亲近他的两蓝旗做呢?!但皇太极并没有作出解释,而是继续下令道:豪格,豪格跨上前一步道:儿臣在!昨日你虽犯有过错,但本汗给你机会补过。
察哈尔部进攻我蒙古兄弟部落,此番出兵绝不能姑息。
本汗派你前去救援,收集散乱的部众,同时袭扰朵颜跟察哈尔,年底前再回盛京。
是!豪格知道这是父汗给自己壮大镶黄旗的机会,那些散落的部众自然划归他自己这一旗了。
想着自己的牛录又可增加,顿时满面放光。
一切都事情都是皇太极跟范文程商量好的,他们虽然作战胜了,但是并没有达到他们出兵的战略目标。
明军龟缩不出来,这个时候再围大凌河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当然,要攻打的话,无论是大凌河还是锦州,有红衣火炮的协助他们都可以攻打得下。
但是所付出的代价却也是极大的,明军最有利便是能够较快速的补充兵力,死了一万还有两万补上。
但是女真不行,一共才四十来万人口,人员远远补充不及。
所以,皇太极跟范文程商定放弃攻城。
吩咐完,皇太极站起身道:既然各位旗主贝勒不反对,那就其余各旗自行准备,明日回军盛京。
/User/Messages.aspx?to=badmin&title=异世明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