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魔法接连不断的飞上天空,异样的明亮光芒之下,两军遥遥相望。
两位最高指挥官的目光都停留在对方的部队上,久久的凝视着,没有人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宽阔的平原上,只有溪水在流动,发出微小的声响,小溪两边的十多万人都是鸦雀无声。
直到一刻钟之后,斯比亚军中才有军令响起,竟然是命令所有部队原地休息。
随即,威尔斯军中同样传出原地休息的命令,十来万人就地坐下,都看着对面发愣——科恩迫于整个战役的压力,要尽快解决这里的事好去攻击威尔斯首都;而格伦斯中将的时间就更为紧迫。
但双方的部队都已经消耗了大量体力,实在不适合在这时开战,于是大家都选择了休息。
这时,斯比亚军队的左军到达战场,七万余人的帝国精锐尽聚于此。
谁都知道,明天上午将是一场恶战,格伦斯中将翻身下马,招集手下将领去了中军营帐,而斯比亚这边,科恩陛下却带着一群手下军官来到前沿。
这时候,照明魔法已经没有再使用,连片的篝火在两军阵营中燃烧起来,摇曳的橘红火光布满平原,映照着黑沉沉的夜空。
威尔斯军一坐下,立即有后勤兵送上战时干粮和开水,军官士兵人手一份,虽然有点难以下咽,但上下人等都吃得还算满意,大战在即,有这样的条件就不错了。
可是半个钟头之后,斯比亚军就让他们领教了什么才叫做好条件……百多辆马车在阵形后做出了香喷喷的热食!不但是食物,在斯比亚军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之下,部队的战备条件做得相当完备,骑兵步兵都在极短的时间里做好了肉搏战的准备,一捆捆特制羽箭被送上前沿,一队队的士兵正在往盔甲上加装甲片,虽然作为主力的三万步兵不是什么精锐,但也不是全无战力。
为了明天的战斗,格伦斯中将和他的将领在营帐里做着计划,一群人绞尽了脑汁,把斯比亚军可能玩出的花样全部考虑了进去,并一一做出应对方案。
最后都认为,本方应该借助数量优势,尽早尽快在战线上形成突破,不给斯比亚军出花样的时间,因为他们除了步兵之外,有万多近卫军,斯比亚的近卫军虽然不属于重骑兵,但冲击力却不比重骑兵差。
同一时间,科恩.凯达却站在那边小树林的边缘,一边听先前指挥官的详细汇报,一边看着敌军盾牌在地上留下的痕迹出神,好半天之后,才对身边的军官们说:看看吧!即便不是老牌的军事强国,却也有难啃的骨头。
眼前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已经遥遥领先于当年土城大战里的魔属联军。
那我们应对的战术是?跟在科恩身边的参谋小声问。
这个还用说吗?照老规矩做,先去叫他们起床,营以上军官都到我那边去等着。
科恩冷哼了一声,本少爷能把他立起来,就能把他踩下去!少顷,数百人的斯比亚轻骑上马,疾速横越整个战线,新换的精制羽箭一波波的射向威尔斯军前沿,偶尔还会有一个魔法师很嚣张的偷溜过去偷袭一下。
但威尔斯军不为所动,只派出少量骑兵前来驱逐,两支骑兵就在战场中部你来我往的先打了一场。
威尔斯步兵的战斗力是没话说,但骑兵就不是那么强悍,他们被精锐的斯比亚游骑兵拖带着,反覆挤压几次之后队形就开始散乱,反被斯比亚军分别击溃,又让威尔斯抢救伤员的挡箭车忙个不亦乐乎。
此起彼伏的骚扰一直继续着,好容易熬到了快天亮才逐渐平复下来。
斯比亚的游骑兵大胜,不免让对方的士兵心里对斯比亚骑兵有了点畏惧。
天亮之后,斯比亚的骚扰行为换了方向,精灵弓箭手出现在战场各处,开始用冷箭射杀威尔斯的侦察兵和传令兵……虽然这种行为对决战本身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斯比亚一方却乐此不疲。
在此期间,两边的指挥官都定下了最后的战术,吃过了简单的早饭,双方士兵紧一紧盔甲,准备作战。
宽广的战场上,渐次响起战鼓军号,两军的指挥部随主帅移动,最大、最威武的那面战旗,都插在了视野良好的丘陵上。
格伦斯中将打定主意不给科恩玩花样的机会,于是将七万大军分成两个波次列队,前面大致是由一万人的步兵方阵,掩护着万余轻重突击步兵;其后才是三万绝对主力,只等前面的盾墙一有突破,立即就会全线压上。
五千多弓箭手列最后,另有一万部队做为预备队,格伦斯中将的指挥部所在地有四千骑兵、一千近卫。
考虑到对方可能先使用近卫军进行冲击,所以在出发位置的选择上,中将把自己的部队尽量摆得离对方远一些。
斯比亚如果真要用近卫军冲击,就得越过近四里的距离,这一段路下来,马匹的体力已经去了一半,更与自己的步兵完全分开,以自己麾下部队的严密组织和纪律,完全能抵挡住。
如果斯比亚不用近卫军冲击,那么中将最大的顾虑也就不存在了。
就凭斯比亚步兵昨天夜里的优秀表现,这一战的结局也不会有太大的变数。
喝哈!喝哈!喝哈!威尔斯前后阵线中的士兵眼看着旗帜、耳听着口令,一步步的调整着自己的位置,在一阵密集的战鼓声中,摆出了整齐的进攻阵形,当几十辆冲撞战车被推到最前沿的位置时,威尔斯军已完成了最后的战斗准备。
看着这一切,格伦斯中将心里不无自豪,这就是他的部队,他不但要在这里击败科恩.凯达,还要带着这支部队回援首都——私下去见见那对龌龊的父子。
时间逐渐推移,斯比亚的军队终于了有动静。
但这三万步兵的出场方式却很奇特,他们不是先站好队列逐渐推进,而是在整个战场的左右两侧出现,士兵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向前迈进,当到达科恩.凯达选定的战线时,两路步兵同时转身向中间合拢,组成一道三里长的防线──如果说这种出场方式有什么特别效果,那就是让威尔斯一方仔细清点了他们的人数。
第一团到达!、第二团到达!、第三团到达!……见习军官团到达!战旗挥动,鼓声激昂,十位团长按序喊出自己到达位置的消息,稍停顿,斯比亚军中一个洪亮的嗓声响起,向皇帝陛下报告——全军团抵达战线!全军团抵达战线!三万将士轰然响应,奋勇杀敌、扬我军威!直到这时,威尔斯军中的绝大多数人才知道,这支敌军是由斯比亚帝国的皇帝带领。
皇帝陛下军令到——全军将士听令!传音魔法将几里外的斯比亚传令官的声音送到威尔斯士兵耳边,三万步兵的回应声更添其声势,接令!今次碎浪溪战役,将敲响威尔斯帝国的丧钟!为此,皇帝陛下特将步兵军团命名为碎浪!全军将士务必浴血奋战,不辱斯比亚铁军之威名,将敌军全歼于此!陛下万岁!刚才还没有名字的军团彻底激动起来,浴血奋战、全歼敌军!听到远远传来的这些声音,格伦斯中将心里有些好笑,但为鼓动士气,他还是带着几名卫兵和主帅旗帜下了丘陵,来到一线部队前面。
威尔斯的健儿们,敌人就在眼前!科恩.凯达是七次进攻我们家园的罪魁祸首!格伦斯中将一拉马缰,顺着队列飞驰,你们的家人用粮食养育你们,为了你们毫无顾虑的杀敌,他们捐献出了最后一块铜板、最后一片面包!他们唯一想得到的,就是你们胜利的消息!喝哈!威尔斯士兵敲击着盾牌,杀敌、杀敌、杀敌!我们都经历过艰难的日子,被别人冷眼看待,为什么会忍受侮辱?是因为没有胜利!格伦斯中将继续着自己的话,我们身为军人,就有战场杀敌的使命!不管世界怎么变化,不管政局如何混乱,身为军人的使命没有变,我们是有尊严的军人!我们要杀敌建功!杀敌!建功!眼前,我们占据了所有的优势,胜利——是属于我们的!唰的一声抽出佩剑,格伦斯中将狂呼一声,威尔斯健儿在此!我军威武——谁敢阻拦!我军威武——谁敢阻拦!群情激奋的威尔斯士兵跟着中将放声吼叫,激情完全被释放出来,巨大的声浪在战场上空回响,引得鸟惊兽奔!斯比亚军的指挥部里,参谋军官们倒是觉得这一连串的战前鼓动很是熟悉,这位威尔斯将领,无论口气和用词,都与多年前的科恩长官有相似之处。
威尔斯军胆小如鼠!冷不防的,科恩陛下身边有人大吼一声,清清楚楚的让所有人都听到,有种的就跟我岩石单打独斗,谁输谁投降!听了这话,两军将士无不诧异,而坐在马鞍上的科恩.凯达却忍不住的笑了,轻声骂着从魔法阵里退回来的岩石,混蛋,不过就是叫你去喊一声实习一下,你打输了怎么办?还真的带军投降?回陛下。
岩石手足无措的回答说:我又不是指挥官,哪有权力带军投降啊?不过是有人教我这样喊的……科恩还想问问是谁教的,威尔斯军的军号声已经连绵响起,阵营中的旗帜晃动着,前军开始缓步前进。
碎浪溪战役,终于正式开始!篇外篇 黑暗传说──英雄、命运军号声里,第一波威尔斯军进发了,这一波次的部队里有一万士兵组成的步兵方阵,另有一万轻重突击步兵隐藏在方阵之后,他们能够得到第二攻击波次里弓箭部队的支援。
格伦斯中将密切注视着战场,他希望第一攻击波次能够在斯比亚军防线上打开两到三个缺口,以便能将其分割,致使斯比亚军的近卫军提前投入战斗,整个战线陷入混战之后,再由第二攻击波次上前收拾残局。
在兵力大致为一比二的情况下,越早进入混战,就对人多的一方越有利。
斯比亚步兵军团经验和战斗力都不足,虽然有皇帝亲自压阵指挥,但中将却相信,一旦他们的战线被自己的部队突破,对方步兵军团就会立即崩溃。
而在整个战斗构想中,唯一令中将有顾忌的就是对方的近卫军,所以在兵力布置上,他在第一攻击波次两翼都配备了最精锐的步兵方阵,无论近卫军从哪一个方向突击,那都是自寻死路。
即便是让他们突击得手,第一攻击波次溃散,中将仍然有力量击败对手——在某种程度上,中将甚至希望对方这样做,斯比亚近卫军一定会突击,中将考虑的是在突击时尽量将己方的伤亡减到最小。
如果有可能,他还希望第一攻击波次里能有成建制的部队存活下来。
两军距离缩短至四里!这时的战场上,这时的双方指挥官眼中,对方的兵力布置都是一目了然的。
斯比亚全部三万步兵均列阵一线,以长枪兵为先导,其他兵种为后续组成一道坚固防线,另有一千步兵作为防线预备队。
三千轻骑位于左翼待发,而战斗力最为强大的近卫军也在防线后方,人数大概为八千,指挥部所在的丘陵上大概有一千近卫军,另有千余翼人飞行部队还没出现。
看到科恩.凯达把近卫军放在阵后,而步兵军团又是以那种奇怪的方式进入战场,中将先是迷惑了一下,然后隐约知道了科恩.凯达的用意──斯比亚人一定是在阵地后方布置了大量陷阱,一方面防止本方形成快速突破,另一方面也是断了步兵军团的退路,要让他们死战到底——斯比亚皇帝,也有对自己士兵如此冷血的一天啊!既然看到了对方的意图,中将立即对部队做出调整,命令第二攻击波次做好两手准备,在战况胶着之时,要既有能力绕过对方防线,又能原地防御对方近卫军冲击。
同时命令第一攻击波次做好恶战准备,尽量找机会将敌步兵从一侧驱散出去,而不要做出全歼的姿态。
满战场乱跑的敌步兵会堵塞敌近卫军两条冲击线路的其中一条,那么本方防御就轻松多了。
因为斯比亚的近卫军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他们不是专门训练出来的重骑兵,即便是人员作战素质非常好,应急时能当重骑兵使用,但他们那临时加装了甲胄的马匹却只能冲击一次!只要这一次冲击没有影响全局,下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自己麾下是精锐的七万大军,而斯比亚军一方却不知道为什么,仅以一万近卫军配合三万二流步兵迎战,斯比亚军今次没有以前的一切优势!这是上天赐给格伦斯中将的机会,也是赐给魔属联盟的机会。
两军距离缩短到三里!军旗下的科恩.凯达跳下马来,随手取下头盔,脱下手套,在地上东翻西找,最后拔了几株野草,又在旁人惊讶的眼神里上了马,仔细的清理着草根上的泥土,把白净的草根放到嘴里,缓慢的咀嚼着……虽然表面沉着,但他内心却不得不为这场战争而紧张。
三万参与进攻坎普的部队没能赶到战场,科恩只能调相同数量的近卫军去补充坎普战区,这三万近卫军本是准备用来对付这支威尔斯军的,一旦被调走,那么为了保证他们的作战力,配备给他们的作战装备、魔法师大队甚至特殊军种都随同前往坎普。
而用来充数的这三万人的预备队,却只有起码的标准武备。
现在,科恩手里没有能压制对方的飞行军,仅有的一个魔法师大队也只能为己方提供基础的魔法保护,更没有足够数量的投石车。
如果想获得胜利,只能靠科恩精湛的指挥能力。
两军距离缩短到二里!在投石车打击范围之外,威尔斯军停下了,一方面是为了稍事休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从车上取下盾牌——这种盾牌比一般盾牌要重,真要由一线士兵举着走上五里地,那还不得累死,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用随队马车运送,临敌前由后面的士兵拿着,交战前一刻才交给一线士兵。
仅从这点,也能看出威尔斯军的战术演练已经是相当熟练。
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军号声停息了,战场上空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双方士兵都明白等着自己的是什么,都在这最后的时间为自己打气。
威尔斯军中,随军祭司正在为士兵们祈祷;而在一面面斯比亚军旗帜下,步兵们急促的呼吸着,汗水逐渐湿润了双手。
愿天地万物敬畏你,愿普世居民信靠你,黑暗的君王!在重新挪动脚步的那一瞬间,威尔斯军数万人同声祈祷,你的声音响彻水面,雷鸣在显示你的庄严。
你由高天监临,注视你权威下的子孙;你由庄严的王座,视察大地的众庶!那是一群人渣的最后疯狂!斯比亚阵形中,军官们以自己的方式对这种行为做出解释,斯比亚军队打胜仗是靠自己,上战场从来不念叨这些娘娘腔的玩意!我们时时以我们侍奉的君主而自豪,永永远远歌颂你的名号。
我们颂扬你,因为你救拔了我们。
威尔斯军阵继续靠近,祈祷越来越清晰、声势越来越大,当仇敌前来攻击我们,他反而跌倒断气。
虽有大军向我们进攻,我们的心毫不战栗。
我们昂首抬头,卑视我周围的大仇;要在他帐幕,献欢乐之祭!黑暗魔王,我们的君主啊!我们将在仇敌的祭台上讴唱赞美你的祷词!斯比亚军阵后方,仅有的二十具投石车开始运作,滑轮转动,绳索紧绞,木制悬臂吱呀乱响,特制石弹被放了上去——紧接着,巨大的魔法屏障同时在两军上空出现,各自把己方部队笼罩。
科恩.凯达嘴角显现出一丝笑意,手一摆,斯比亚军左翼的轻骑兵出动,三千轻骑缓慢前行,来到本方阵线稍前一点的地方。
这情况立即引起对面格伦斯中将的高度关注,在这个时候调动轻骑兵,完全不合常理!中将心念电转,由轻骑调动开始,斯比亚之后可能使用的战术一个个的在他脑中浮现,己方军队的应对策略也一个个的完成。
战斗还未开打,他已经推算出十来套对方的战术组合,同时排除了对方利用轻骑的战法,决定不予理会,威尔斯军第一波次照计划推进!斯比亚军中响起战鼓声,三千轻骑突然启动,沿着己方战线急速奔驰,从左翼赶往右翼,骑兵的快速移动卷起大量的尘土,已经让威尔斯方看不清楚敌阵线的详细情况——这是在变换战位,威尔斯军立即做出反应,第二波次中的弓箭部队也开始平移。
中将你看!一位参谋指着斯比亚军阵形后方,他们的近卫军在移动!其实不用别人提醒,格伦斯中将也看到敌军后方有大量的尘土扬起,看样子,斯比亚人是要以近卫军先行冲击了,他们到底有什么可以依凭的东西,居然敢冒如此危险?中将不得不谨慎的对待这个问题。
但经过推算之后,中将还是维持原战术。
就算斯比亚近卫军突破第一波次一翼,并且杀到第二波次前,他们也无法保证持续的战斗力。
斯比亚军的战鼓声改变,投石车开始了攻击,六十颗火油石弹拖着乌黑的浓烟飞上天空,劈头盖脸的向着威尔斯军砸过来。
举盾——缓行!方阵中传出军令,一层层盾牌组成严密的防御,火油石弹多数被弹开,少数击中空地,虽然引起连片的大火,但并没有对威尔斯军产生实质上的伤害。
可斯比亚的投石机并没有因此而做调整,非常尽力的在最大射程上编织着火墙——斯比亚人是想在主要方向上以火墙分割对方两个攻击波次!军旗下的科恩再一挥手,步兵方阵里的弓箭手举起了弓箭,射击指挥官看着指挥部的旗号,大喊着,全部标定九节,稳住、稳住、稳住——放!无数张长弓震动着,无数枝羽箭尖鸣着,这些让全大陆军队都闻风丧胆的斯比亚箭雨按主人的意志飞翔着,大小三棱形、长短尖钉形,清一色银箭头、灰身杆、黑羽毛,演奏而出的是一曲杀戮之歌!这不是昨天夜里那种规模的箭雨能与之相比的,再怎么高昂的士气也不能为身上的盔甲增添厚度,前进中的威尔斯军阵形为之一滞,步兵方阵中当场倒下数百人!刚从第一波箭雨中缓过气来,斯比亚的第二波箭雨就已临头,威尔斯方阵立即组成盾墙,把后面的突击步兵纳入盾墙保护之下,以图在接敌之前尽量减轻伤亡。
而这时的格伦斯中将却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白刃战就要开始,他要为一线部队选定一个主要突击方向。
不是左,就是右。
选对事半功倍,不选伤亡惨重,选错事倍功半。
横向移动到右翼的斯比亚轻骑兵开始攻击,他们以弓箭连续的打击威尔斯右翼步兵方阵,特别是格伦斯中将寄予厚望的长枪兵方阵,进行这种重点打击行为绝对不是没有理由的,他们很有可能是在为身后近卫军的冲击做准备。
眼看一线就要发起冲锋,格伦斯中将知道自己不能犹豫,他必须判断出近卫军会从哪边出击。
两翼都有足够数量的长枪兵可以使用,但想压制骑兵冲锋,他们就必须原地布防并调整方向保护整个战线,不能再投身进攻,那么进攻重点就必须放在另一侧。
斯比亚军阵后的烟尘滚滚,根本分不清近卫军的所在,他们有八千近卫军,完全具备从侧翼袭击第一波部队的实力……中将权衡全局,终于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断。
全线冲击,右翼强攻!斯比亚轻骑兵的弓箭攻击绝对是迷惑自己的烟雾!第一波左翼长枪兵密切保护战线左翼,同时调集第二批次的长枪兵方阵突前保护第一波次的侧翼;弓箭部队快速插上,驱逐敌骑兵;总预备队提前压上,准备在第二攻击波次接战时绕过敌军战线,对敌实施身后攻击。
这是一个稳健的决定,格伦斯中将把重兵力放在了右翼,因为他确信敌近卫军将从左翼冲出,一则是敌轻骑已经占据了近卫军的冲击位置,近卫军要从这里冲击,轻骑就得让出地盘远离战线,而精明的斯比亚皇帝,他绝不会让精锐的弓兵离开战线。
西塞里亚!一声令下,威尔斯军全线冲击开始了,在几十辆冲撞战车的引导之下,近万方阵步兵组成的盾墙如山般向斯比亚军压迫而来,脚步轰然,杀声冲天,地面在震动,空气变得越来越灼热,但威尔斯真正的杀机,却是隐藏在盾墙下的万名突击步兵!好判断。
军旗下,科恩.凯达吐出已经被自己嚼得没味的草根,近卫军出击,右翼!被他夸奖的人,当然是对方的指挥官。
撇开其他不谈,格伦斯中将临机应变的能力已是相当优秀,毫无疑问,如果这是场平常的战斗,他所做的这个决断能为战争赢得先机。
但在此次战斗中,格伦斯中将做出的这个判断却不会对战局产生任何影响。
因为八千能扭转战局的近卫军,一直就在原地没动过。
漫天的烟尘,不过就是几百辆后勤马车拖着树枝做出来的特别效果而已,轻骑兵的战线平行移动,也旨在加深对方的疑惑感,科恩在等待的就是对方的重点攻击——他知道近卫军只能冲击一次,他也并不打算让近卫军死撑着去冲击第二次。
而那位格伦斯中将,绝对想不到此战科恩已经不需要三千轻骑在正面支援战场了。
前面种种根本就无关紧要,科恩.凯达所追求的,就是要让格伦斯中将的脑袋不停的转,不能让他怀疑斯比亚步兵有奇特之处。
这支斯比亚步兵会耍杂技,这就是奇特之处。
战鼓轰然,三千轻骑再次启动,发射的箭雨不再打击长枪兵方阵,而是直取赶来驱逐自己的威尔斯弓箭部队。
一方是在马上、一方是在地上,一动一静,吃亏的当然不会是骑兵……在威尔斯弓箭部队反被驱逐,格伦斯中将派出后续部队来对付他们时,这支轻骑兵直接右转,远离了战场。
这离奇的一幕让威尔斯军方瞠目结舌,本来人数就不多的斯比亚人,居然就这样让自己的部队离开了?这算是什么战术?在这瞬间,格伦斯中将甚至怀疑科恩.凯达就混在这支部队中逃跑了。
但八千令威尔斯军焦虑不已的近卫军已经出现在右翼,放眼看去,战士与马匹皆是重装,在己方右侧完成转弯之后,他们直接向着威尔斯军第一攻击波次侧翼冲过去。
近卫军是踏着步兵出场时的路线而来,一路没有任何的烟尘,因为步兵在走过的时候,已经把水壶里的水全部撒在了地上,等到冲锋状态中的威尔斯人听到怒涛般的马蹄声时,一切都已经发生了。
先前被弓箭射得七零八落的长枪兵根本来不及有所反应,就被近卫军铺天盖地的弩箭射得没剩下几个。
干掉右翼的长枪兵之后,近卫军放下弩机,兵器出鞘,一时间军刀闪闪,蹄声如雷——看这架势,斯比亚人是豁出去了!组成盾墙的,是两万人不到的威尔斯军,为在两里多长的正面战线上保持连续性,队形就不可能太厚,斯比亚近卫军冲击之时,他们距离对方步兵不足百臂的距离,这支近卫军成右翼平行冲来,直接从他们的软肋上开始了践踏!做为一位指挥官,格伦斯冷静的判断了局势,知道近卫军这次冲击之后,己方的盾墙是保不住了,而对方近卫军的威胁也不复存在,这战斗力的一加一减也算公平,于是命令第二波部队继续推进,准备步兵决战。
杀!快速推进的斯比亚近卫军在战线上掀起巨涛,盾墙组成的阵线本身就在冲击之中,这时候侧翼被袭击,根本不可能转向布防,而第二线的部队也只得眼睁睁的看着盾墙一段段的垮下去,而再怎么精英的突击步兵在重铠战马的冲击之下都只能算是枯草,不是被撞得飞起,就是被踏为肉泥。
近卫军在突进,冲击线上血光蔓延,碎浪溪边惨叫连天,无数胸怀壮志的威尔斯士兵还没冲到敌步兵前,就已经以身殉国,魂飞魄散。
一路冲击下来,近卫军前方聚集了一批威尔斯散兵,到最后,在左翼防守的长枪方阵好歹转过脸来,长枪却在瞬间串满了战友的躯体……两里多长的距离,马匹很快就冲击完毕,威尔斯的整个第一攻击波次已经不存在了。
威尔斯军方的指挥部里,上下军官都目睹了这一幕,不少人热泪盈眶,但是大家都知道,为了赢得全盘胜利,局部牺牲是在所难免,斯比亚近卫军不惜马力,一冲之后他们就变成了没爪的野兽,格伦斯中将的选择是没有错的。
近卫军如怒涛一样横贯整个战场之后,科恩.凯达下达攻击命令,三万步兵组成的阵线发出一波波的呐喊,同时举步向前推进,很快就把威尔斯第一攻击波次里剩下的散兵清理干净——既然威尔斯的盾墙倒了,那么就让威尔斯人看看斯比亚军队的盾墙吧!总长三里的冲击完成之后,斯比亚近卫军情况堪忧,士兵伤亡千人,马匹就更惨,虽然大部分士兵立即下马,但由于马匹所负盔甲太重,有一半的马匹倒地不起,其中大部分以后也起不来了……视马如命的近卫军士兵含泪以步兵队形列队,准备再次投入战斗。
这一下,大家都没了骑兵,可以打一场正正经经的步兵战了!双方步兵组成的钢铁阵线接近、再接近,终于在喊杀声中毫无花巧的撞在一起,斯比亚的战鼓、威尔斯的军号响成一片,历史悠久的步兵,战争中的王者,终于面对面的干上了!两边都是三万人的铜墙铁壁,刚一接触就血光四溅,威尔斯军经验丰富、斗志顽强,而斯比亚军凭借身上的魔法加持,还有后面飞斧手的拚命支援,一时之间倒没表现出不敌的迹象。
双方你来我往,在战线上杀得难解难分,每个士兵都是战线上的一分子,无论进退左右都身不由己,有的士兵明明已经牺牲,但没了生命力的身体却还被夹在两军之中倒不下去!地面上杀声正酣,斯比亚的翼人部队也不甘寂寞,飞临战场上空骚扰威尔斯预备队,但他们人数太少,不能形成毁灭性打击。
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斯比亚近卫军整好队形,一部分站在左翼后,另一部分充实到战线两端,对于这几千人的投入,威尔斯方面是有心理准备的。
正面战斗讲究的是整体配合,近卫军的临时加入并不能改变其大部步兵战力不足的现实。
按中将的想法,即便是有近卫军的加入,斯比亚步兵也将在一个钟头内大损兵力。
但事情却并不如威尔斯方所想像的那样在发展,斯比亚人打仗从来就要耍滑头,而这一仗就是从此时展现了斯比亚军诡异的一面——细微的、缓慢的、不可逆转的展现着。
在战线中部,有一面高出其他军旗一倍的显眼旗帜,斯比亚步兵在他们的战鼓声发生转变之后,整条战线正以这面旗帜为中心……旋转着。
也就是说,斯比亚的左翼是在推进,但他的右翼却是在后退,一进一退的同时还保持着整条战线的大致平直。
而在后面加入的近卫军正凭借自己强悍的战斗力,成为斯比亚全军的战位标记,步兵们喊出震耳欲聋的号子声,跟着整个队形移动。
这种风车式移动相对缓慢,但却逐渐显露效果,威尔斯军的作战条令是整条战线一致,左、中、右同进同退。
在敌人右翼退却的时候,威尔斯右翼肯定要前进,但在另一边,自己的左翼却被斯比亚不断压迫着后退。
因为斯比亚军有完整的盾墙,所以在推进和后退时占有一定优势,在左翼,威尔斯军已经因拥挤而产生混乱,而在巨大的吵杂声里,军官们也喊不出定如山、退如丝的口令声,即便是喊出来,可能连自己都听不清楚。
科恩.凯达深知杀敌手段不是短时间里能被训练出来,但简单的前进后退就不同了,这就是他突击训练的结果,斯比亚军队的杂技──碎浪溪风车战术。
之前近卫军的抢先突击,就是为这战术的实施创造先决条件,威尔斯军再没有成规模的后援军,必须陪着斯比亚军玩大风车,大家一起转圈子,看谁先头晕,一旦某方的队形混乱,士兵就会被大批踩死。
这一切的情形都被格伦斯中将看在眼里,在这个巨大的风车旋转了差不多十度之后,他决定让部队摆脱这种局面。
他有信心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