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下载的该电子书来自:TXT书库欢迎访问: www.txtsk.com.cn序一中华民族,文脉相续,炎黄子孙,血脉相连。
当此国泰民安之盛世,两岸同胞隔海相顾,思亲追源,盼统期归实乃共同心愿。
曹州诸多乡亲贤达,虽久居海外,然心向故土,于祖国建设和统一大业多有建树。
杨正民教授正是其中楷范。
杨氏正民,祖籍山东定陶,出身寒微,幼年即遭逢战乱。
倭寇铁蹄之下,乡民生灵涂炭。
先生弱冠,被迫颠沛流离,背井离乡,辗转皖豫陕川,随后因通信蒙冤,只身抵达台湾。
客居异乡,飘萍难寄,无奈又全家漂洋过海迁至巴西。
数遭坎坷,历经磨难。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攻难克险,不废求学之愿。
寒窗苦读之功,乱世历练之效,终成博学鸿儒,先生学有所成,久执巴西利亚大学教席,教书育人,惠泽学子,桃李遍天下。
而且齐家有道,教子有方,竟一门育出九博士,实在难能可贵,堪称佳话。
先生博学开明,格物致知,俱谨慎入微。
移居海外时,几乎赤手空拳,面临艰难困苦,始终秉承为父之责,教子成才,孜孜以求,丝毫不敢懈怠。
每每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之不倦,方得博士满门。
个中经验,弥足珍贵。
先生热爱祖国,情注桑梓,尤其心系教育。
曾敦其姻亲王氏永庆,慷慨解囊,设立专项教育基金,在国内兴建明德小学。
家乡菏泽分享其惠,受益良多。
懿行义举,功在当代,利及后世。
陈氏先俊,乃正民公之同乡良友,与先生音信互通,多有了解。
对先生道德学问感佩至深。
陈氏耕耘教坛数十年,退休赋闲后,即谋为先生立传。
数年来不避寒暑,遍访知情,广征素材,秉笔直书,撰成洋洋数十万字巨著。
将先生坎坷之人生经历,宏富之育子经验,展露得淋漓尽致,几至催人泪下。
对于弘扬先进,激励后学,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功莫大焉。
书将付梓,嘱予为序,余深感花甲老人筚路蓝缕之精诚,呕心沥血之劳顿,其情可嘉,其事可励。
故不揣浅陋,慨然赋之,意在扬传主之功德,彰作者之志行也。
是为序。
金锦作序者现任菏泽市副市长,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兼任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2007年10月30日序二满门博士的背后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经典为中心。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个仁字。
什么是仁?博爱之谓仁。
既然博爱,人就不能只关心自己,也要关心别人,所以知识分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必须对社会人群——也就是天下国家有贡献,才算完成人的价值。
那么怎样从个人一下子跳到天下国家了呢?做得到吗?其间是有程序的,不是随便可跳跃、躐等的。
《大学》起头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所以大学之道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修齐治平。
从格物到修身这一长串过程,都要自己去修持,自己这个身是个载体。
但是从自身延伸到更大更广的人群,其间有一个中继站——家。
因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组织家庭,生儿育女等于自己生命的延长,也就是人群生命的延续。
家庭最重要的任务是抚养和教育子女。
子女成材,消极的,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积极的,可以对社会做出贡献。
养育子女,当然先要爱他们。
但是不能溺爱,养之外,也要教。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教育的内容,读书自然是重要的一部分,小儿辈不当以世事分读书,当令以读书通世事。
但读书不仅能增进智能,也同时能砥砺人品。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清白,是人格上最大的财富。
有这样的人格,也才有可能谋求物质上的财富。
如果以上的说法尚能言之成理,那么杨正民教授的这半生,无论是作为一位父亲,一个公民,还是一位知识分子,他的生命都是充实的,有价值的,也是成功的。
因为不仅他自己对社会人群做出了贡献,也把子女都教养得出类拔萃,跟随他的脚步,继续为社会人群提供服务,甚至可能比父亲的贡献更多。
杨教授满门博士,如果不是奇迹,也绝对少见,这是大家所赞赏和羡慕的。
不过我劝世人,不要目眩于那些博士头衔,而忘了它背后的真正意义。
当年,杨教授伉俪移民海外,几乎是赤手空拳,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致力谋生之余,依然没有忽略做父母的责任,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最好的照顾,在学校中得到最好的教育,要他们不忘记中华文化的根,要他们记住立身要自强,也记住处世要自谦……想想看,在子女成功的过程里,杨教授夫妇花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吾辈为人父母者,有多少人对子女尽到这样多的痴心?像杨教授家庭之事,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给大家激励,供大家参考、学习。
谨以小文,祝贺《一家九博士》出版,愿天下父母都能从中获益。
张作锦张作锦先生是台湾受人尊敬的意见领袖及文胆,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以专业记者为终身职志。
历任《联合报》采访主任、总编辑,纽约《世界日报》总编辑,《联合晚报》、《香港联合报》和台湾《联合报》社长。
2007年10月1日前言(1)杨家九博士博士之家,有姐弟四人,他们是一母同胞。
杨家大女儿一鸣,起名取意于《史记》,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比喻有作为,能够与众不同。
她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得到公共卫生博士。
博士论文尚待审定,她就找到工作,受聘于世界银行,审查发展中国家医疗贷款,她是这项业务的主管。
二女儿化宇,取意《韩非子》竖人之德化宇一句,要化宇宙,为民造福。
她跟姐姐一样,先在威斯康星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后到哈佛大学,主攻眼球组织研究,取得哲学博士。
毕业以后,在该校医院担任医师,并在哈佛大学兼职,不久获得终身教授之职。
长子定一,起名来自孟子见梁襄王之章。
孟子说定于一,意思是天下一统,就能安定。
他先在巴西利亚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又进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成为建校以来最年轻的哲学博士。
这也是该校第一位特优青年,仅以一年半的时间,就修完了这个学位的课程。
同时,该校挽留他继续完成超博士(即博士后)研究。
几年来,他共发表几百篇专业论文,几乎每篇都有突破性的贡献。
以后,他在洛大担任世界级医学期刊的审核工作。
次子北恒,起名原是北斗星恒指北之意。
并有众星围绕转动的内涵。
论语:子曰为政,批若北辰,置其所,众星共之。
他也有恒心,先在巴西利亚大学学习,取得医学博士。
又进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研究,以后转入美国康乃尔大学深造,得到哲学超博士。
毕业后,留在该校医院工作,并获得最佳医师奖。
博士之家,个个成就非凡。
他们四姐弟,一共获得四个医学博士,两个哲学博士,一个公共卫生博士,还有两个超博士(博士后)。
他们各自成家,两位女婿也获得了三个博士,他们一个大家庭里共有十二个博士。
这些博士,出自美国的知名学府,真是难得。
寻常人家,如果有一个孩子拿到类似的学位,就足以光耀门庭。
而杨家子女人人都出类拔萃,在知名学府取得双博士。
美国医学院毕业生平均年龄29岁,杨家孩子毕业时都不到22岁,提前7年完成学业。
他们分别在哈佛、洛克菲勒、康乃尔等大学和世界银行工作,各尽其能,又是那样的成就非凡,成为耀眼的明星,人们怎能不称赞他们呢?那么点石成金的诀窍是什么呢?这是每个关心教育、关心孩子的人都想探讨的热门话题。
树人如树木,若非善加栽培,必难欣欣向荣。
没有奋力的拼搏,哪有硕果累累?他们历尽艰难,科学创新,开创了一条成功的路。
什么是成功的路呢?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成功的真正内涵是幸福。
成功是发展,成功是选择,成功是和谐。
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是最成功的路。
杨家父子正是这样走过了成功之路。
他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九博士的成功,得益于他们多年的努力奋斗,也离不开早年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以及父母以身作则、严管深爱的良好家风传统对他们的熏陶和影响。
九博士的父亲叫杨正民,读了万卷书,走了万里路,知识渊博,学贯中西,当过多年的模范教授。
其人生轨迹一波三折,十磨九难,百炼成钢,一生丰富多彩。
其妻刘佩兰温厚贤良,甘舍公职,承担全部家事,全心全意支持丈夫,教育子女。
他们曲折的经历和成功的诀窍相辅相成,凸显了九大成功因素。
面对祖国大陆实施计划生育后,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过于溺爱、娇惯,忽视培养自立能力。
他担心这代人将来能否组建自己的美满家庭,养老育幼,担负国家大任?他忧心呼唤,提出他那教子婴孩、严管才是深爱的至理名言。
要早教、严教,加大知识投入,淬砺他们艰苦刚毅、知难而进、做事竟成的崇高气质,为子女前程、家庭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负起责任。
博士父母艰苦奋斗的精神,远见卓识的智慧,教育子女的策略及方法,可做为天下父母的楷模。
博士姐弟谨遵家训,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力求上进,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九博士的父亲说:像我们这样极其平凡的人,都可以取得成功,那么其他人,只要肯付出相同的努力,必定有所成就。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让我们一起走进九博士的家乡,品味博士父母的酸辣苦甜,回忆历史的风风雨雨,追寻他们的人生历程。
回顾他们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探讨这个四姐弟之家的教子之方,对于当今的独生子女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闲来翻开此书,你不仅会被主人公大半个世纪曲折离奇的人生故事所吸引,也会为他几十年禀承母训、笃信忠厚、践行理想的纯良品格所感动,更会为其家庭和睦、夫妻携手、子女杰出而惊叹!面对这个光怪陆离、充满诱惑的世界,如何坚守做人的信念;在这个高速发展、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又怎样练就做事的本领,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杨家的成功之路为我们做了阐释。
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是最成功的路。
编者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