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军校情歌(3)

2025-03-31 07:06:44

正民反复将家信读了数遍,有很多疑问。

家父是搞教育的,他是善尽职守的模范老师,在菏泽郊区赵楼小学,任教导主任,为什么抓他呢?天哪!自己是中央军的学员,要向游击队去求救父亲,怎能办得到呢?不回去吧,又担心母亲一人在家,孤单无依,带着年幼的弟弟妹妹,又要给八姐治病,熬药喂饭,如何承受住这样的打击呢?尤其是八姐病中,受到委屈无处诉说,只会哭泣,不是要她的命吗?正民急忙写了数封信,去查问这些消息的可靠性。

结果封封都被退回。

那些日子,正民心中不安,经常失眠,想念亲人。

他们生死不明。

脑中时常浮现母亲忧愁的面容、八姐病床上挣扎的情景。

这样的家庭,如何支撑下去呢?母亲一生勤劳,从没有想过她个人的利害,要不是走投无路,绝不会托人,带来这样一封家信的。

自己十三岁离家,还是长子,已经离开她们多年。

对心爱的妻子,从没尽过丈夫的责任。

如果再不回去,照顾八姐,帮助母亲,天理难容。

终于,正民痛下决心,坚决回家,医妻帮母,尽尽自己的责任。

当时,通校管理很严,不准请假。

想要回家,唯一的办法,就是主动让成绩不及格,期望淘汰下来。

所以第六学期考试时,杨正民故意少答题。

评卷结果,当然如意料之中,兵败滑铁卢,被刷了下来。

这段日子,他做了无数恶梦,一次次哭醒。

多少年来,他费尽心机,受尽折磨,没有中断过读书的努力。

即使他在流浪途中,得了疟疾,连续三个月,也咬紧牙关,苦读不辍。

如今,却自动放弃了继续读书的机会。

摆在面前的又是一条坎坷之路,不知有多少艰难。

然而,母命难违,妻子的生命要紧啊!在等待颁发淘汰通知,准备回家的那段日子里,不知家人的命运如何。

正民像热锅上的蚂蚁,心绪不宁,坐立不安。

尤其是漫漫的长夜,难以入眠。

有一天,忽然又接到一封家书,也是由同乡带来的。

这封信是母亲的笔迹。

正民抖着双手,小心翼翼地将信拆开,心想家中如何呢?拆信一看,母亲告诉他:八姐病亡,父亲被释放了,希望他在外安心读书,保重自己。

正民在悲痛之余,思想一转,想到回家已不需要。

不好呀!继续学习也不可能。

自己不是已经被刷下来了吗?不是正在等待回乡的命令吗?自己不答题,故意不及格,竟自己拉了自己的后腿。

再也没有机会进修了。

前途呢?希望呢?怎么办呢?他在空地上狂奔,像一头疯了的野兽,内心狂喊着我该怎么办?怎么办?这时,正民忽然急中生智,做最后的努力,想起了两位可敬的教授:教微积分的罗承佑、教物理的刘钧,为何不去求他们?正民大着胆子,走进办公室,将前后两封家书,都呈给教授们看。

并把自己的身世,也略报一二。

平时不善于言语的他,又数度落泪,哽咽不已。

以后回想起来,竟不知自己那时说些什么。

两位师长听到得意弟子的表白,似乎颇为感动,说道你先回去吧!正民出了办公室,又开始流泪了。

心里胡思乱想,猜想自己不得不离校,这些教授和同学,都将在他的生命里,成为历史的邂逅。

从此以后,他要离开这里了,真是可惜。

正民很是苦闷,抱着书本哭,他对通校有了感情,真是难分难舍,看着同学们进进出出,开始产生无限的羡慕。

当同学们抱怨功课太重时,他恨不得上前告诉别人,宁愿一天24小时不吃不睡,日夜用功,也不愿离开学校。

这种千万人求之不得的上进机会,竟被自己毁于一旦,白白葬送,他怎么能安心呢?怎能不后悔呢?正民久久悔恨,这种悲愁的日子大约过了一周。

有一天中午,值星官通知,下午四时,叫他到教务处面见处长。

他想到,这批被淘汰的学生时限到了,一定是安排他们的返乡事宜。

他心中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地走进教务处。

到办公室一看,只有他一人。

很是奇怪,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处长告诉他,教授知道了他的隐密,查看了前五个学期的成绩,很多都是满分的,为人也挺老实忠厚。

老师们同情他的遭遇,特别为他开了教务会议,恩师们一致赞成,破例给他一次重考的机会。

正民听后,愣住了,一时没有回过味来。

还以为这不可能是真的。

经过重新考试,当然成绩优异。

继续学习的问题迎刃而解,这是天大的好事。

能够继续学习,通校的几位教授,对他的破格照顾,使正民躲过了功败垂成的厄运,真是恩同再造,功劳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