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军校情歌(9)

2025-03-31 07:06:45

那时,维新在训练班结业,工作在台北,崔鉴民在新竹。

三位生死与共的密友,分散在三地,不能见面,通信也少。

正民背着思想包袱,小心翼翼,与新朋友不好交往,只能专心修配雷达设备。

全然不见遇到的挫折,一头扎进修理工作中,拆卸装换,不厌其烦,一钻进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每天早晨,八点不到,就开始工作。

起初进度不快,后来经过摸索,找到门路,渐入佳境。

随着一部部机器的修复,正民的技术越来越娴熟,也使他有了强烈的成就感。

他不但把屏东库房里的存货全部修好,还到台南去找,随后又检修了东港、花莲的机器。

美国留下的雷达、多年没用的反雷达,以及高射炮雷达等,他都把它们一一维修好。

他投入其中,便也乐在其中。

接触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远比书本知识更令人着迷。

不久,在厂里他被评为最佳电器工程师,名声在外,连蒋介石的新式电器坏了,也找他修理,那是美国国务卿马歇尔送给蒋的礼品,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的。

世俗喧嚣,红尘滚滚。

正民荣辱不惊,一心工作,废寝忘食。

岂不快哉!那时,他时常工作到中午十二点半。

猛然抬头一看,整个厂房里空无一人了,才急忙下班,跑到饭厅。

同事们都去得早,通常在十一点刚过,就脱下工作服,洗好手脸,到了餐厅门口,等候用餐。

待他走到餐厅时,大多已吃饱离去。

留下一些残菜剩汤,由他收底。

同事们都笑他,有时语带双关地说:你都不会饿吗?日月如梭,时间匆匆,就这样过去一年。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参战。

为了培训军事技术人员,台湾举办空军公费留美考试。

当时军人待遇低,少尉薪水每月仅新台币56元,折合13美元。

可是出国深造,每月可领250美元,并可学习尖端技术。

所以人人想去,个个争先,不论级别高低,即使留学英美多年的前辈,也都报名参加考试。

而正民在中学时,既缺老师,又少教材,英文程度一般,虽然在通校日夜苦读,毕竟基础太差,怎能和那些饱学之士相比呢?虽然考取的希望很小,他也想试试自己的实力。

真是所谓时来运转,否极泰来,没想到竟然被录取了。

后来,正民再三思索,才如梦初醒,觉得自己所以能如此幸运,与他的维修工作有关系。

由于美国人注重实际的修配经验,所出考题,大都与电子通讯的技术有关,非亲身经历过维修的人,即使英文程度再好,也难于过关。

他又一次抓住了机会,在首次留美考试中,顺利过关,不禁大喜过望。

他们到台北集训,一共15人,个个都有鲤鱼跳龙门的感觉。

一到美国,每月可领250美元。

除此外,还发给服装费和交际费,一下子像发了洋财一般。

因为,那时出国的机会少,能到外国深造,无上光荣,简直是一步登天。

那些同学,天天忙着买衣服,看亲戚,找朋友……有人因为没钱,本来跟女朋友闹到了快分手的地步,忽然行情看涨,女朋友也刮目相看,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热情地追起男子来。

宿舍里,每天进进出出,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那时,只有正民一个人,躲在新生旅社的小房间里,挂起蚊帐看书。

既不敢去看朋友,也没有地方探亲戚。

因为,他知道虽然考取了,但距真正留学,还有一大段距离。

自己知道,要是清查档案,从中翻出那封信来,还会成为他出国的挡路石。

这时,也有人找正民提媒,介绍的女朋友是他老师的女儿。

这位老师待他很好,帮过正民不少忙。

他常常去串门,在老师家吃过饭。

那位师妹人若天仙,聪明贤慧。

他极力婉拒,还在想念佩兰,只爱她一个人,绝不再找第二个女朋友。

他想虽然天各一方,总还有机会相见。

为了佩兰,也要把握好这个千载难逢的留学机会。

1950年5月11日,在台北松山机场,正民同其他十四位同伴,登上了去日本的一架军用客机。

当飞机冲向云霄之际,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方始落下。

这一刻,他才想到,那位心胸宽大、爱护青年的方朝俊校长,在骂了他们一通以后,已经把他那封信销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