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邮到台湾,聪明的佩兰看到老土的故事,立刻给诚实的正民写信。
她已猜到那位老土就是正民,委婉地劝他正常消费,不要过于俭省,身体健康要紧。
你受罪,我心疼。
可是,正民已养成艰苦朴素的习惯,依然那样勤俭。
正民留美,到达美国密西西比州,在基斯勒空军电子中心进修。
这里让他们大开眼界:这个军校拥有四万多学生,来自十六个国家与地区。
其规模之庞大,教材之新颖,设备之齐全,环境之优美,在世界军事院校中都首屈一指。
在这样的军校进修,新到的学员都很高兴。
许多学生,特别是亚洲、非洲的学生,来到此地,真有看不完的西洋景,享不完的洋福。
军校附近的城市比拉克西,到处有餐馆、舞厅、公园、娱乐厅等休闲场所。
课余时间,可去公园里逛风景,可到舞厅交朋友,唱歌跳舞,尽情娱乐。
节日放假,则更能尽兴结伴旅游。
然而,这一切对正民来说,都无吸引力。
他如六朝之山,岿然不动。
正民自认为很是幸运,考进这所举世闻名的军事院校,获得这样的机会不容易,真是兴奋不已。
他的求知欲很强,如饥似渴般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他的时间,除必要的睡眠和吃饭外,其余的全部放在学习上。
他的身影只出现在课堂上、图书馆、实习室,就连宿舍也是他的学习之处。
日夜都忙着读书试验,作自己认定的重要作业。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尽情吮吸鲜花甘露,酿造自己的佳蜜。
他们班有50名学员,从台湾来的是15位,竟能在每次大考之中,稳占前十四名的位置。
正民总是满分,居榜首。
而老洋始终是全班的最后一名,需要进入补习班补课。
同学们都非常担心,他是否能如期完成学业呢?老洋却毫不在乎,照常玩乐。
空军总部为了勉励学生,早有规定:学习成绩居前五名者,基本训练完成以后,再给以三个学期的进修机会,这无疑是鼓励学生竞争,向上赶超的有效措施。
大家都加足马力,刻苦学习。
可是,老洋平时不肯努力,多次考试不及格,这位名列榜尾的学员也怪,却突发奇想,竟然向有关单位偷偷写信,说在惊天动地的大时代里,不可以虚假的分数作依据,做为选人的标准;应该选择分数不高,但确有真才实学者,使其继续深造。
他的这项奇想建议,竟被同学看到,很快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成为笑料。
后来,每逢老洋出现时,就不再用老洋这个代名词,大家都说真才实学者来啦!在紧张而严肃的学习中,虽有这些有趣的谈笑可玩,但正民却不敢稍有松懈之意。
在他夜以继日的努力下,竟以最高成绩获选,取得进阶再学习的机会。
老洋发往空军总部的信,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自然是枉费心机,老洋只好乖乖地提前回台湾了。
人生竞争,好像无穷无尽的马拉松赛跑,必须争分夺秒地飞奔,才能夺得冠军的辉煌。
包括进阶训练,总共八个学期。
学习期满时,杨正民总分平均为9925分。
他以这样的成绩,在四万人的学员中,考得第一名,创下了建校以来的最高记录。
教室、礼堂、饭厅里,都有他的相片和光荣榜,传得沸沸扬扬。
在美国和台湾引起轰动,都说他是了不起的天才。
其实,他自己认为,个人的优势只是认真钻研,具备了实用知识,能解决电子技术问题,外界对他的宣扬,有点过分夸张。
正民的优良表现,也使外籍教授感动。
回到台湾四年以后,他接到一封由空军总部转来的美国来信,这封信是从基斯勒电子中心寄出的,由一位美籍教授写来的。
密密麻麻共写了八张信纸。
信中除了对他的赞扬,就是那位教授的自责、内疚和固有偏见的改变。
大意是我是一位天主教徒,自幼认为上帝赐给我们的白肤金发、天才智慧是得天独厚、别无仅有的……自从认识了你以后,逐步改变了我原有的偏见。
你的智慧和好学,尤其毅力超人,是我从未见过的……中国民族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和我自幼听到的看到的完全两样……正民回想起自己的不懈努力,原来是为了增强自身适应能力,当然也愿意为中国人争一口气。
万万没有想到,他居然改变了一个美国教授的偏见。
这使他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