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婚姻殿堂(7)

2025-03-31 07:06:45

对于他们的美满婚姻,两个人都很满足。

当亲友来他家时,他们都尽量不过于亲密,担心别人由于没有这份情谊,而引起他们的心酸、没落和失意。

成功的婚姻,不仅给双方带来莫大的幸福,而且温暖的阳光也照亮了别人,一直照射到双方的家庭和朋友。

杨家子女说:我们的父母总是苦自己,慷慨对待别人,将好东西与朋友分享。

他们与别人愉快相处,乐于助人,因而获得许多友谊和帮助,结交了很多亲如手足的朋友。

这些都不是金钱可以换来的。

正民承认自己说话没有幽默感,对于一般娱乐活动一概不会,却朋友满天下。

原因简单,他永远想着对方,想做对朋友有益的事。

而谁会舍弃这样的良师益友呢?他们虽然生活艰苦,还尽量地帮助朋友。

在他们结婚初期,家里养着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叫薛台隆6。

男孩子的妈妈还经常说:你是佩兰生的,兰姨还在念书,无法养你,就把你交给我收养。

台隆信以为真,把杨家当成自己的家。

他说:在小学毕业以前,我从不怀疑自己是兰姨的儿子。

不仅佩兰姨总是这么说,而且连母亲也常常应着兰姨的话,一本正经地编出一套故事来。

当时我想,或许这就是他们特别疼我的原因吧,他们对我,如亲生儿子一般,每年寒暑假一定接我去住。

不过令我困惑的是,为啥他俩结婚时,竟是我牵的纱呢?台隆常在杨家复习功课,遇到困难或成绩不好时,杨正民循循善诱,尽力辅导。

兰姨还教给他启蒙的第一首诗:锄禾日当午……这个小男孩是贾玉清的孩子,她是佩兰在济南的同学,在正民夫妇结婚时,他曾充当花童。

女儿一鸣自怜自叹地唱着:爸爸不爱我,妈妈不爱我,他们只爱大哥哥。

台隆听了,竟还有丝得意!这样的家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甜蜜的生活接连遭遇大祸。

常言道:福祸相依,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1955年底,冬季寒冷,正民得了重感冒,加上新竹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引发严重的气喘病。

即使夜间也不能躺下,只能坐着睡觉。

久治不愈,生活过得十分狼狈,长期忍受痛苦。

尤其是寒冷的夜里,经常坐着与疾病斗争,坚持读书。

佩兰体贴入微,在一旁细心照顾,总是不肯休息,日夜忙个不停。

在这样情况下,他们依然没有忽视过身边的朋友,为了自己的幸福,也想使别人快乐,或者减少别人的痛苦;他们总是以最大的努力,来照顾朋友。

友情如水,纯净得一尘不染。

杨家的友人不少,除小男孩台隆之外,又添进了崔鉴民一家五口,同吃同住两年多,他家男女老少十多口人,一同作息,共同生活。

崔鉴民是正民的密友,曾在空校共患难,原住新竹,崔太太屡犯气喘病,不适应那儿的风沙环境,不得不来台北看病。

正民深受气喘之苦,因为他的病也是在新竹得的。

崔太太来台北看病,于是她们就把这位嫂子留下,热情对待,细心照顾。

16祸福相依在生命处于逆境之际,可能是我们意志最消沉的时候。

但生命里无处不存在机遇,使我们走向人生的胜利。

杨正民一生遭遇的逆境不算少,但是他始终抓住了机会,因此他的人生不断地迎来光明。

1957年,最辛苦的是佩兰,刚生下二女儿化宇,才刚一周,每天晚上还要照顾正民与崔嫂子,几次起来为他们打针,同时还要给婴儿喂奶、换尿布。

那几个月,真是累坏了佩兰,所以后来她总是感到腰疼,长期治疗不愈。

正民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心疼。

这位崔嫂子受到很好的照顾,她终身难忘,说:佩兰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她常常夜里起来为我打针,疲惫得上气不接下气,满身大汗,气喘吁吁,万不得已,才喊醒鉴民帮忙。

佩兰总是睡觉很轻,一心挂念着我,想着我的病,连我喘口粗气,自己尚未清醒,佩兰已站在床边。

一般情况下,帮助朋友短期救急,经济支援容易,长期付出爱心困难。

尤其是让别人一家,搬进自己原来就不宽敞的宿舍,成年累月,挤在一起,像难民一样,长期过着杂乱的日子,这就需要宽大的度量和深切的爱心,并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正民夫妇做到了。

正因如此,他们一家人,包括四个孩子,都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

生活上,能严格要求自己,经常为别人着想。

所以,孩子们能团结朋友,走遍天涯海角,处处生根,无往而不胜。

没有以自己为中心,能与别人处得融洽,适应任何苦难,一次次地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