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婚姻殿堂(12)

2025-03-31 07:06:45

当女儿醒来时,正民不由自主,再次追究:鸣儿,爸妈很疼你,你要说实话,爸爸不怪你!鸣儿哇的一声,又哭起来。

他顿时手脚麻木。

过度的气愤,令他两眼发昏,再度陷入绝望之中。

他对女儿的期望,彻底破灭了。

至此,那只小小的三角板,好似昏暗难散的阴霾,笼罩他们全家。

他们无论如何都快乐不起来。

除了烧毁那块引发灾难的三角板,或叫鸣儿把它扔在农场边的粪池里,他还能做些什么呢?三角板是怎样来的呢?佩兰有一位同窗好友贾玉清,她的长子台隆年幼时,常在杨家复习功课,也常宿杨家。

每遇课程困难,或者偶尔成绩单出现红字时,他们都会尽力辅导,使他的功课保持在优等行列。

这个周末,台隆背着沉重的书包,又来复习功课。

要回家时,他说:叔叔,上次来,我把三角板放在妹妹的书桌上,忘了带回家,你是否替我收起来了?一句话道破玄机,化解了苦思难解的谜团。

笼罩在他们心头的乌云,顿时烟消云散。

正民非常内疚,误会了孩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专家们说: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很多行为大人不一定了解,父母要多了解孩子,教育才能有积极效果。

他们承认错误,紧紧抱着鸣儿,彼此又哭又笑,泪水交流。

全家又重新充满了阳光与快乐,春意融融。

教子关键,养好习惯。

正民的子女说:小的时候,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必须拿出所有的精力,非常辛苦地应付生活。

可是,他们仍然如同老鹰一般,用锐利的双眼,注意孩子们的一言一行。

没有任何坏习惯逃过父母的注意,即使一个动作,一个怪癖,他们全部注意到,并且确定这个不好的小芽心,已经被摘除下来后,他们才会放心。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更形象:好习惯是人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来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对孩子的教育,要注意那个不好的小芽心。

如果小芽心发展成大的歪枝邪杈,再剪除就难了。

孩子的成长如树木生长一样,小树苗弯曲,斜枝丛生,可以用直杆标绑,剪去旁枝。

如果小时没管,长成弯曲的大树,再使它变直,那就困难了。

研究教育的专家卢勤说:孩子每一次无理的取闹,绝不能让他得到好处,尤其是第一次。

教育得早,犹如修剪小树歪枝一样,不但省力,也容易使其成为栋梁之材。

防病重于治病,时间就是生命,尤宜分秒必争,早早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好的习惯、优良的品格。

这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子女成为有用之人,使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孩子跟着大人只有短短的十多年,此后进入学校及踏进社会,才能展现才能,自我创业。

若能勤俭朴实,刻苦耐劳,且能敬业乐群,自己经办的事处理得好,并能帮助别人,当然会受到同学、同事以及伴侣的欢迎,自然会有愉快的环境,结成幸福的家庭。

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关键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防止坏习惯成自然。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好习惯使人守规矩,坏习惯使人犯错误。

专家们说:小到饮食、睡眠、卫生,大到学习、劳动、待人、接物都要形成好的习惯。

好的习惯带来更多的成功机会,坏习惯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走向失败。

移民以前,儿子定一6岁,上小学二年级时,好胜心和自尊心很强,对功课特别用心,次次做得好,已经养成得满分的习惯。

一次考试因笔误,在校第一次没得满分,便哭成泪人儿,任凭谁劝,都止不住他的泪水。

因此,老师不得已把他交给家长,说给他购买一个玩具,可以叫他开开心。

这对父子,在老师的建议下,第一次逛商场。

在爸爸的督促下,杨定一花了两块钱,挑了一个玩具枪,这是他唯一的,也是最后一件玩具。

娇溺不断,实难改变。

现在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全国总数超过一个亿。

这些孩子如何教育,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因为子女少,父母更加疼爱,无可非议。

可是,生活过于平静舒适,他们会迷失自我,多数孩子被父母骄纵过度,是可怕的爱,子女随心所欲,父母有求必应,无意中养成坏习惯。

这样会使子女堕落无能。

像温室里的树苗,很难成为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