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打击,猝不及防,使他们晕头转向,求告无门。
看样子,提包生意这条路被堵死了。
正民想,弄巧成拙,骑虎难下,不好收场,货款该如何归还呢?一家六口,该如何另谋生计呢?他们在忧愁悲伤之际,突然想到,当地唯一的朋友,刚刚结识不久,或许她能助一臂之力,这就是克莱亚女士。
正民打电话给她,实话实说,和盘托出,一五一十,讲了事情经过。
这位异国友人热情豪爽,对他们表示极大的同情,对税务人员的行为非常愤慨。
克莱亚立即驾驶轿车,把他们接到家中。
安慰他们不必惊慌,让他们洗个澡,安安心,定定神,并打开唱机,放上音乐。
然后打电话,请来她的律师哥哥,帮助解决困难。
她哥哥随即来到,详细地询问了前因后果,查看了他们的发票,确认货物是合法进口的,只是他们没有经营证件。
克莱亚女士热情相助,马上答应帮助申请营业执照。
她说到做到,很快办好了证件。
克莱亚女士的无私帮助,深深感动了他们,使他们爱上巴西人民。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自此以后,证件齐全,东山再起,生意走向坦途,不但要回全部货物,而且也不怕税务人员的敲诈了。
还可以像商店一样,正常地开门营业了。
春风得意,门庭若市。
有些客户还自动找上门来,购买商品。
他们不怕烈日灼痛,不顾重负压伤,穿梭于街头巷尾之间。
逐渐学会了一些葡语,摸着了经商门路,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摸清了巴西居民的偏爱,知道了什么样的货物受欢迎。
这时,一切都那么顺风顺水。
他们放心进货,委托运输公司代运,四五个月,回圣保罗一趟,探望家人,并与批发商结算账目。
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一步登天。
最后,连佩兰和孩子也搬进海西菲市,全家团聚,各尽其力,做生意更方便了。
在做提包生意时,真是酸咸苦辣甜,五味俱全。
尤其是开始时,甚觉委屈羞辱。
其实出卖劳力,应该感到骄傲才对。
很多人都是由此发财致富。
不过有件心事,始终缠绕着他。
华侨出国携儿带女,闯荡巴西,多是两手空空,起步艰难,他们不得不选择最简易的谋生之路,去做辛苦的提包生意。
初到圣保罗时,听到许多的怪事,说某人因提包生意被抄家,某人被税务员毒打,致使终身伤残。
加上语言不通,更是投诉无门。
那时,还半信半疑,等到身临其境,陷入罗网,对着税务员的刀尖,才深知确有其事。
因而他常想,如果大家能预先准备,聘请律师,对新侨讲解有关法规,指导谋生技能,情况就会改善。
后来,他在联谊会上呼吁,老侨要团结起来,有效地协助新来的侨胞,使其能在异乡立足,顺利地开拓一条谋生之路。
更期望祖国能够尽快富强,也能像其他国家一样,对侨民多加协助。
并有计划地推动移民,使侨民能在异国他乡迅速站稳脚跟,不再让那些移居国外的百姓,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各地单打独斗,乱闯乱碰,浪费时间,消耗体力,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如果移民工作成功,侨胞对祖国的向心力也会增强,则侨民幸甚!国家幸甚!他做了两年多的提包生意,否极泰来,路子越走越宽,利润丰厚。
不但有了一定积蓄,筹足了回国探望老人的旅费,而且结交了赤诚相助的外国朋友,内心感到相当的满足。
1968年,佩兰除了料理家务,管教孩子外,还瞒着他做提包生意,早出晚归地经商,正民知道后,甚为不忍。
因此,他立即结束提包生意。
将一家人的生活安顿好了之后,考入板纳布的巴拉伊巴研究院,重拾书本,攻读生物电子学。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这时他已40岁,仍然半工半读,一边学习研究,攻读硕士学位;一边到电子工厂,驾轻就熟,又当起工程师来。
放弃经商的行动,又一次引起好友的疑惑。
经过很多痛苦,才换来今日的成功。
苦尽甘来之际,竟放弃了发大财的机会,把血汗换来的生意,轻易抛弃。
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好友觉得不可理解。
其实他本是一个知识分子,山难改,性难移,当年经商,只是为了积累资金,筹措回国探亲路费,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这是万不得已的选择。
同时出国到巴西,又同时做提包生意的吕情之,一直干下去,赚了不少钱。
后来在巴西开加油站,并且创建塑胶工厂,工人成群,富甲一方,早已成为亿万富翁,比正民不知富裕多少倍。
1970年,杨从研究院毕业,取得医疗工程硕士学位,留校任教,他被聘担任教授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