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移民巴西(13)

2025-03-31 07:06:46

鸣儿很小就善解人意,有自理能力。

可是三岁的幼童,确实太小了,只是个初懂吃喝拉撒的孩子,怎能离开爸妈呢?他们生怕孩子哭闹不已,一直到女儿与魏姐的孩子玩起来了,才擦着眼泪悄悄离开。

在回来的路上,夫妇两人无言以对,心里难以平静,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其后两人吃饭无味,入夜难眠,不时发生幻觉。

一会儿,像听到鸣儿哭泣;一会儿,仿佛看到她在寻找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哪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呢?每当午夜梦醒,总是想念女儿,辗转反侧,放心不下。

熬过了几天以后,听说女儿习惯了,对环境已经适应,与魏姐姐越来越亲密,他俩的心情才逐渐平静下来。

不少好心的挚友,说他们太狠心了,自讨苦吃。

可是,好友们哪里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

孩子早学习能增加智慧,期盼着鸣儿自幼学好外语,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个有用人才,将来为人类谋幸福。

教育应该从儿时开始呀!应该选择最好的学校啊!他们说:为了孩子的成长,苦点、累点都值得,苦累在身上,甜在心里。

两年以后,松山也办起了这样的学校。

他们才把鸣儿接回家,就近读书。

其他三个孩子也是这样,三岁入幼儿园,五岁上学。

除了上班外,两人的很多精力和爱心,都倾注在儿女身上。

每天把儿女梳洗打扮,干干净净,及时送到学校。

晚上接回家时,一路上有说不完的话,达到充分的交流。

问她当天的学习情况,老师是如何教导的?有没有小朋友欺负她。

几乎每个细节都问到。

晚餐后,一定把书包检查一遍,天天看儿女的作业如何?成绩单怎样?经过努力,儿女的学业成绩好得很,令人欣慰。

这种天伦之乐,难以言表。

早用的脑壳,智慧就优越。

看一看古今名人,像岳飞、文天祥、马寅初等,哪一位不是因为早期学习文化,加速了德智的发展呢?幼童多用脑子,勤于思考,像肌肉一样,随着不断锻炼,脑子越用越灵活。

正民认为,为了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发挥个人的天赋,不但要注意儿童身体的早期锻炼,更要注意对幼儿大脑的激励,促使脑子早期的智力发育,点燃孩子的生命之光,珍视这段黄金年华。

近年来,促进孩子早期学习的浪潮,在世界上一波接一波地涌现。

先是在孩童六岁入学以前,把他送进幼儿园,接着再逐年提前,预幼园一、预幼园二、预幼园三,随之陆续出现,甚至把幼儿教育提前到两岁开始。

正民表示赞赏,但他所强调的黄金年华,仍是五六岁孩子的学习。

儿时所学,终生不忘,记忆清楚。

不像成年人或老年所学,常会模糊不清。

每个人想一想自己,所能清晰记忆的,多半是儿时的事情。

人人可以回忆到这种事实,这就为早期学习的好处,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早学对于大脑的激发,增加脑神经蜘蛛网的密度,使脑神经完善地联结起来。

大脑细胞之间连接的每一个变化,代表着一个留待日后新的因子或技能,可以加速儿童智慧的发展。

再拿城乡儿童的差异来说吧,一般认为在乡下长大的孩子,智商会比城市里的差。

其原因,是由于乡下孩子上学较晚,智力发展较迟所造成的。

正民发现了早学的好处,后来女儿一鸣也为父亲的经验找到了科学的理论根据。

联合国有关部门,对于儿童发育进行研究,发现人类的智慧与早期学习有关。

它和体力一样,可由儿时早期锻炼得来,脑神经可由早学刺激和磨炼而加强。

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可以从脑神经发展比较得知,在城市成长的早学儿童,脑神经如蜘蛛网般密布;而乡野农村晚学,十四岁儿童的脑神经稀少,甚至连前者的一半密度都比不上。

一些研究人类大脑的专家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中的神经纤维覆盖了一层保护膜,它由脂肪和蛋白质构成,这种被称为髓磷脂的膜,有利也有弊,加快了神经信号在脑中的传递速度,同时也限制了产生神经新连接的能力。

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加强,记忆能力减弱。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恰当利用幼年的时机,抓早抓好不可放松,将很有成效。

美国坦普照尔、特拉华、埃文斯维尔三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对不到1岁的婴儿仔细研究后,得出结论说,婴儿在10个月左右,就能听到和学会简单的词汇。

阿根廷儿童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恩里克·吉拉尔东说:婴儿与成人、尤其是与母亲之间,需要互动和交流,这样婴儿才能在语言形成过程中取得进步,尤其是在生命最初的几年。

在咿呀学语阶段,互动越多,婴儿的语言能力越好,发音越准确有力。

因此早期的教育,对脑子的刺激是很重要的,最好让婴儿一直处于成人、其他儿童的陪伴之下,处于一个存在声音的环境之中。

声音的环境对于儿童的语言的形成,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科学家研究过:一位爱说话的母亲,能使孩子的智商平均增加6到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