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奇遇纪实(1)

2025-03-31 07:06:46

(1971—1978年)22财富天降盖米鲁夫妇决定,把1500亩地的大农场,无偿地送给正民,他们深信正民能管得很好。

杨听了,心想:什么?把大农场赠给我?那值好几十万美元呢!杨正民自从移居巴西,不仅爱上了巴西温暖的气候,当地丰富的物产,也爱上了当地人情浓郁的民风。

因而与佩兰商量,打算终老于此,就是把巴西当作他们的第二故乡了。

巴西人热情豪迈,纯朴善良,对朋友热诚相待,没有种族歧视。

外国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热心帮助。

正民到了这样的国家,做小贩生意时,收获良多,积累了资金,不仅结识了克莱亚女士,还认识了另外的巴西朋友,这就是慈祥文雅的盖米鲁夫妇,为后来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杨说:这些朋友对他的情义,证明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理。

正民与盖氏夫妇,可算一见投缘。

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这对伉俪。

当时,正民正做提包生意,沿街挨门叫卖。

初到巴西,葡语很差,碰到会英语的学者,不免用英语交谈。

盖夫人是留美学者,听到杨能用英语熟练地对话,引起她的好奇。

遂问他原来干什么?为什么做生意?正民羞愧地回答:原来留学美国,专攻电子工程,曾长期任职电子工程师,为了筹措回国探家的路费,不得已而做小贩生意。

当盖夫人得知,他为了孝敬老人,带着全家来到巴西,主要是想与母亲取得联系,便对杨的举动大加赞赏,产生了敬意。

正民不畏艰险的勇气,敢于面对人生的愁苦,使盖氏夫妇很是欣赏。

由于他们对中国历史的敬仰,对华人勤俭品质的了解,就把正民当作朋友看待。

自然地热情起来。

盖夫人喜爱中国的刺绣,每有新的花样,她都买些使用或送人。

在买卖中,又有几次交谈,渐渐熟悉,得知正民出身农家,住在海西菲,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更增加了好印象。

那时,他俩年近七十,慈祥亲切,言行高雅,对人关怀,和气端重。

正民似乎在他们身上,发现一些久别父母的影子,也不知不觉地产生了尊敬之情。

由于相互敬慕,杨停做生意后,仍然经常来往,情谊深厚。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有一天,盖氏夫妇将正民请到家中,他们郑重其事地告诉老杨:把一片农场无条件地赠送给他。

因为盖氏夫妇深信,正民一定能够管理好农场。

当时,杨听了,吓了一跳。

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心想:什么?把农场送给我?那价值好几十万美元呢!杨原来与他非亲非故,相识不过两年光景,怎么能接受这么贵重的礼物呢?那时,正民已经在研究院毕业,取得硕士学位,正在巴拉伊巴大学教书,薪水虽然不高,却是一家六口生活来源,杨也不敢贸然放弃。

在受宠若惊之余,只得把自己的难处说明,盖氏夫妇失望的表情挂在脸上,看了令人难过。

最后,盖老先生说:农场送给你,也是希望我们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回来看一看。

要是卖给别人,就不一样了。

我们已经为此考虑好几天了。

你一定有好朋友吧!要是你的朋友像你一样,我们同样放心。

正民的脑子灵光一闪,维新哥在台湾退了役,也想来巴西,这不是个很好的机会吗?杨说:朋友吗?我最好的朋友张维新,他也是农家子弟,个性忠厚老实,而且身强力壮。

这个农场,对维新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两位老人家听了,也很高兴。

君子成人之美,他们详细打听了移民的手续,写了信给巴西移民局,由于他是政府的高级职员,维新的移民申请,不久就被批准了。

三四个月以后,维新便携带妻子及四个子女,漂洋过海,来到巴西,接收了农场。

盖氏朋友为什么如此慷慨,把农场白白送人呢?盖氏夫妇重情尚义,是西欧葡萄牙人的后裔,移居巴西,已是第五代。

盖先生是学工程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

先在巴西北部比奥伊的国立大学担任校长职务二十余年,清廉耿直,刚正不阿,终生献身于教育事业。

任职校长期间,他的家一直在福特来泽市,距大学200多公里。

盖夫人是留美学者,专攻乡土文学和诗词,她对文学有很深的造诣,著作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