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奇遇纪实(4)

2025-03-31 07:06:46

当时,巴大校长精明强干,清如水,明如镜,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认真负责,忠于职守,赏罚严明。

他常去美国,募得大批基金,增添教学设备,使巴大有较好的物质条件。

对老师的考核升迁,一丝不苟,以一贯之,聘用时年年审查,都是一年签一次合同。

很多教授已有十几年教龄,还没有获得终身教职。

校长本人竭尽全力,呕心沥血,上行下效,老师们无不兢兢业业,认真授课。

同样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学期考试,三次平均成绩六十分以下者,就被淘汰,四年下来,能毕业的学生只有六成。

因此,学生积极学习,图书馆一天24小时开放,学生读书的风气非常浓厚,学生素质也大为提高。

学校设备完善,以电机系为例,一般大学的实习仪器,每班顶多各十套,学生实习时,只能分八个组,每组一套,余下两套,一为教学示范,另一套为备用,以应不时之需。

但是,巴大电机系同样的仪器,常有百套之多。

学生分科前,普通科目都合在一起研习,仪器集中使用,因此节省了许多人力与物力。

实验室里经常坐满学生,使仪器发挥了最大的效益。

不似国内有些大学,各系独立,各种设备重复设置,教具也增加很多,委实是一种浪费。

巴大的校园景色,也很吸引人。

整座学校美丽,就像一个大花园。

那里气候湿润,四季常青,花木繁荣,青葱翠绿,万紫千红,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每天清晨,空气清新,百花争艳,鸟儿歌唱,足以令人忘忧解愁,流连忘返。

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校长清廉刚正,严厉把关,因此曲高和寡,不受争名夺利者欢迎。

有的人就想尽办法,要把他轰走。

当时,全校弥漫着校长普选的呼声。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赞成。

直觉反应是由自己投票,选举出来的校长,当然是最好的。

想不到,这种大民主很怪,有欺骗性。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都存在着一个十全十美的主管形象,如今通过民主投票,当然是好人当选。

他一定德高望重、能力过人。

因此,人人欢欣鼓舞,全体员工一致通过,主张校长普选。

谁知事与愿违。

竞选时,那些饱学之士,谨言慎行,力做谦谦君子,不屑于低声下气,拜托拉票。

有一些半瓶醋的学棍,就乘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许下很多诺言:如他当选,全部教授可变成终身;学生不会因为不及格而淘汰;工人可与教授一样,配住同样的宿舍,减少房租,只需付薪水的15%,等等。

这种哗众取宠的甜言蜜语,很能蛊惑人心。

结果选出来的校长不佳,竟是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小人。

把整座大学,搅得乌烟瘴气,校风日下。

反正铁饭碗端定了,教员们可以马马虎虎教学;反正考不及格也能毕业,学生们去图书馆的少了,开夜车念书的没有了。

跟以前孜孜不倦、努力钻研、认真读书的风气大相径庭。

校园里、操场上,会看到一对对、一双双谈情说爱的学生。

校长及会计巧立名目,追加预算的事情,不绝于耳。

花园荒芜了,找不到工人;运动器材破损了,无人修理。

像老校长那样,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每天将校园巡视一遍,将每棵树,每株花,都像自己儿女一般爱护的人,再到何处去寻找呢?当年巴大的荣誉和尊严,都随着校长普选的进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那几年,学校里的一切,都每况愈下。

幸亏迅速纠正,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巴大普选后,大学遭到失败的命运,使人记忆犹新。

但是,此种沉痛的教训,却没有使国人引以为戒。

在台湾,当杨听到也有人主张校长普选时,着实让他吃了一惊。

为了不重蹈巴大的覆辙,耽误众多学子的前程,盼国人三思而行。

即使真要实施普选,也应由学校组织选举小组,预先审核候选人的资历,然后再由全校职工投票,从中选出好的校长。

如此始不致为小人的阴谋所乘,将学校变成沽名钓誉、聚敛钱财的场所。

正民到巴大,月薪扣除24%的所得税后,只有几百美元。

开始的七八年没有搬家,原因有二:一是为了多攒钱回老家探望母亲,只好让佩兰带着四个子女,仍留在海西菲。

他一人在巴大过着单身汉的生活。

住的是学生宿舍,吃的是学生大伙的饭菜,晚餐以后与学生共同晚自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