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个志愿军战俘的六十年回忆:我的朝鲜战争 > 第一章 千里夜行军、赶往三八线(1)

第一章 千里夜行军、赶往三八线(1)

2025-03-31 07:11:40

(1951年3月下旬-1951年4月上旬 朝鲜)1. 跨过鸭绿江大桥六十年前,我是一个刚二十出头的学生兵,满身初生之犊的劲头,对于战争还带着相当浪漫的观点。

虽然参军后也经历过解放成都战役和川西剿匪战斗,但那只是风卷落叶似的扫尾作战。

而且作为一个文艺兵,我从不曾直接投入战斗。

因此,我对战争的那点认识,远不足以使我对朝鲜战争的艰苦和残酷有什么心里准备。

我所在的60军180师538团是1951年3月21日入朝作战的。

出发前,上级把我从团宣传队调到团政治处任见习宣教干事,负责编印《战斗快报》,同时将宣传队的一个班组划归我带领、协助我完成《战斗快报》的采访、编辑、刻印、发送任务。

我满怀光荣和自豪感渴望着早日投入抗美援朝的战斗。

我第一个没想到的是必需背负的行李有那么沉重:背包里有一床军棉被、一件军大衣、一套军内衣、一件军用雨衣、一双军鞋、一把军用铁锹、两颗手榴弹、外加一个用来打饭洗脸洗脚的铝盆,以及我的专用武器:用来刻印《战斗快报》的钢板、铁笔、蜡纸;粮袋里有10斤炒面、几斤压缩饼干、一袋牛肉干;挎包里塞满了毛巾小刀、牙刷牙膏、肥皂针线、碗筷手纸、香烟火柴以及笔记本、《英语战地喊话手册》和《朝语日常会话手册》等等;此外还要带一个装满水的军用水壶。

等我在双肩一侧挎好水壼、一侧挎好挎包,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把背包背起来。

还是身旁的战友站在我身后帮我举起背包,我才背好了它!但在集合出发时看见战士们肩上还多一支钢枪,我感到自已算是受到照顾的了!。

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天从安东(即现在丹东市)跨过鸭绿江大桥时的情景: 我们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上铁桥,大家不时回头向欢送的人群挥手告别。

快过完铁桥时,我组织宣传队员们转过身来一起高呼:再见了,祖国的亲人们!等着我们的胜利消息吧!。

我看着被夕阳映照得金光闪闪的鸭绿江水,心想:你放心地流向大海吧,我们决不允许敌人的铁蹄越过你去践踏祖国神圣的土地!2. 我真的能坚持走到三八线么?根据上级的命令,我们心必须抢时间在15天内赶到三八线,也就是平均每天要徒步行走100里地。

而那时我军还末掌握制空权,只能夜里行军。

现在回想起这1500里强行军,真难以想象是怎么挺过来的。

朝鲜战争给我们上的第一课何等严峻!北朝鲜多山,我们摸着黑上山下山。

偶尔通过一段开阔地,也总有敌人的照明弹挂在天上,总有敌机轰炸扫射。

每当走上顺着山沟的较平坦的公路,两边山梁上就有敌人用汽油弹点燃的两条火龙来代替照明弹,以便它的油挑子喷气式飞机向我们轮番狂轰滥炸,既造成我军伤亡又干扰我们的行进。

我们不得不时而疏散卧倒,时而跑步急行。

等到能正常行军时,背负的那近百斤重的包袱就使我重新感到双肩撕裂般的疼痛:等到双肩被压得麻木之后眼皮就会愈来愈沉。

好不容易盼来一声:沿地休息!,却只能摸黑在路边找个石头靠一靠,背包根本不敢放下,极想抽口烟解困解乏,又因避免暴露目标严厉禁止夜行军时抽烟,我更害怕睡过去掉了队。

等尽力坚持走到宿营地,有村子也不允许进屋休息,更何况那时已经很难找到几间未被炸毁的房舍,我们只得先挖好自己的避弹坑才能打开背包躺下。

要是遇到下雨,夜行军就更加困难,一晚上不知要摔多少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