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25-03-31 07:11:55

您下载的该电子书来自:TXT书库欢迎访问: www.txtsk.com.cn前言从我开始拍摄水结晶,以全新的方法与水相识、相知至今,转眼便已8年。

  在此之前,我一直用波动测定法进行与水相关的研究。

当我知道水还有结晶这种独特的容颜之后,才发现,水实际上还有着它的风情万种,甚至还通过它的结晶,向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

  我在研究中看见,与自来水相比,各种各样的天然水结晶可谓美丽至极;水听到了好听的音乐时所呈现的结晶,更是美不胜收。

此外,把谢谢与浑蛋两个词写给水看,它的结晶便会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

这一切都应该让我们人类更加珍视生命,并陶醉于生命的流光溢彩。

  1999年6月,我将我所拍的水结晶的照片汇编成摄影集交予出版社出版。

那是一家小出版社,且出版后采取的是自行定购的方式,并未在书店上架销售,但这本书却仍然在人们争相传阅的情况下,成为了畅销书。

  这种情况可以说非常罕见。

对这种意想不到的结果,我虽不至于夸张到每天沾沾自喜,但的确在内心由衷地感谢每一位大力推荐、介绍这本书的朋友。

  因为我希望世界上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所以在它出版时还特意把所有的说明文字都配上了英文,对这一点我还将在后文中提到。

而此番苦心的结果是,确实让更多的海外人士接触到了这本书,并因了他们的赏识,我也有幸多次被邀请到以瑞士为主的欧美各国演讲。

  水结晶的照片和其中所蕴涵的诸多信息,之所以能被众人所知,我想绝对是因为时机已经成熟,是如今的这个时代,让人们与它产生共鸣。

仅此一点,我也要感谢命运能安排我从事这样一项研究。

  虽然我使用了命运一词,但这本书的主角却是水。

只不过,对水的了解越深,越发引起我对生命的思考。

不知你是否也如此认为?希望大家看到这本书里的照片时,也去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在这本书付梓出版之际,我除了要告诉大家水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外,还会将沉淀在我心底的各种各样的心得写出来。

当我把这些想法告知日本sunmark出版社的主编直木宣隆之后,他欣然表示:这也正是我们的期望。

此外,该出版社编辑部的齐藤龙哉先生还不辞辛苦地到瑞士去听我的演讲。

这一切都给了我将这本书继续写下去的信心。

  现在书终于写完了,回过头再去读,我自己也十分满意。

书中不仅提及了我过去10年所从事的波动论研究,还进一步阐明了我在研究、体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我所独有的人生观及宇宙观。

在此希望各位读者能向我率真地提出你们的意见与看法。

  值此书出版之际,请允许我向心公司的谷川真司总经理、sunmark出版社的直木主编,以及齐藤兄献上我最诚挚的谢意。

同时我还要感谢每一位爽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访的朋友。

  此外,书中做实验所用的世界各地的水,全部依仗nichirei ice公司前任总经理田口哲也先生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更要感谢的还有每一位读这本书的朋友,我要向你们献上源自我内心的真诚的爱。

最后,我还要对宇宙中所有的水,表示我的尊敬与感谢。

  谢谢你们!  愿外祖父、舅舅、舅妈的在天之灵能得到安息!( 江本胜  2001年9月1日)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答案!《水知道答案》是一本与《时间简史》同样神奇的科普读物。

本书用122张前所未见的水结晶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项独一无二的科学观察: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  这项震惊世界的实验由日本研究水结晶的综合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主持,已进行了10年。

所有的这些风姿各异的水结晶照片都是在零下5度的冷室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拍摄而成。

在最初的观察中,研究员发现城市中被漂白的自来水几乎无法形成结晶;而只要是天然水,无论出自何处,他们所展现的结晶都异常美丽。

当研究员异想天开地在实验水两边放上音箱,让水听音乐后,一个奇妙的现象产生了: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美丽工整,而听了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的水结晶则展现出一种华丽的美。

研究员进而在装水的瓶壁上贴上不同的字或照片让水看,结果看到谢谢的水结晶非常清晰地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看到混蛋的水结晶破碎而零散。

  波动理论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处在波动的状态中,各自拥有一定的波长和固定的频率。

不仅人们周围的物体呈波动状态,就连各种文字、声音、图像,以及我们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活动也呈现为一种波动状态。

而构成人体的60~70%是水,地球表面也有70%被水覆盖,所以当人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波动的时候,水却能感受到,并且受到强烈的影响。

水结晶也许正是这些影响的信息记录。

  这些实验水结晶照片在日本公布并结集为《水知道答案》出版后,旋即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轰动。

江本胜博士多次受邀前往欧美展示水结晶照片并发表演讲。

同时,水接受不同的信息,结晶就会呈现出不同形状的事实,启发了人们对很多社会现实思考的新角度。

比如,当水看到爱与感谢时,会呈现出几乎接近完美的结晶,让人们联想到爱与感谢本是宇宙存在与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美好的情感与心念会对世界产生有益的影响,所以,我们更应该多一些爱与感谢。

这也回答了世界为什么需要赞美的疑问。

  《水知道答案》中的水结晶研究成果同时也对水科学研究的其他领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琼安・戴维斯女士一直从事河水的研究,她认为,水结晶的实验表明,水其实对许多非常纤细而敏感的物质都能产生一定的反应,因此我们通过更进一步的对水结晶的研究,可以告知科学家或有关单位,我们现有的水资源并未得到相应的保护。

同时,她还从水结晶出发号召找回对水的崇敬之心。

  联合国项目中国水务督察专家高中认为,《水知道答案》可以说是一本很有想像力的关于水的‘奇妙之书’。

《水知道答案》用图片和文字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怀有一份爱与感谢之心,从点滴做起,创造我们生活的美好世界。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平常常的水,竟然还隐藏着如此一个瑰丽的新奇世界!《水知道答案》将新一轮的席卷世界的水研究浪潮带进了中国。

  水是人心的镜子作为主宰世界的哺乳动物--人类,我们常常自诩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从宇宙的起源到微生物的作用,人类所知在动物界堪称无与伦比。

然而,自从人类以人工的城镇将自己同大自然逐渐隔离,我们对自然的了解,我们动物本能的感知,都已经越来越弱化了。

显著的例证是人类对于水的认识。

  水,这一生命的基本元素;水,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母;水,这一区别于地球与已知所有星球的氢氧化合物。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我们对水司空见惯,熟视无睹;我们对水,一知半解,模模糊糊。

近来,人们惊讶地发现,我们并不真正认识水。

  《水知道答案》的作者江本胜连续数年利用高倍显微镜拍摄各地水结晶。

他的方法是将水样放在硕大的冰箱里,温度控制在零下5度,取出后,在冰即将融化之际拍摄水结晶照片。

结果,他得出了一个无可置疑的结论:美丽的水结晶来自远离污染的大自然。

洛基山脉的水,瑞士日内瓦湖水,富士山顶的雪水以及非洲草原的水结晶都是美丽的。

作者同时指出,因为用氯来消毒,日本所有城市的自来水都无法形成美丽的结晶。

  作者进一步的结论则见仁见智了,当播放不同音乐时,水结晶居然会产生不同的形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与藏传佛教音乐,阿根廷的探戈舞曲与印尼巴厘岛的土风乐曲都引起水结晶的变化。

甚至在水容器上贴上不同语言的标签,都能引起反应。

各国语言的感谢使得水形状发出善意的回应,而恶意的诅咒则使水大惊失色,水结晶丑陋不堪。

本书大量篇幅的水结晶照片展示了万花筒般的魔幻效应。

  水对于音乐的反应可以用声波反应原理解释,水对于文字的反应,由于缺乏实证,不敢贸然苟同。

对于水产地结晶的不同,我是信其有的。

照片显示,受到污染的琵芭湖水成变形虫的模样,甚为可憎。

  由于作者是日本人,所引的例子理所当然的国外居多。

不过,我可以证明,中国天山、长白山天池的水结晶是美丽的。

记得刚刚看到碧蓝的喀纳斯湖水时,同行的水务专家惊叹道:搞了一辈子水,今天才看到真正美丽的水。

今年,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的攀登珠峰的队伍给我带来了一份珍贵的礼物:海拔八千米处的雪水,它的结晶当然是美丽的。

而受到严重污染、蓝藻布满水面的滇池,肩负诸多城市下水道功能的海河、淮河及珠江水难以结晶,难以成形则是定论。

  《水知道答案》可以说是一本很有想像力的关于水的奇妙之书。

中国需要大量像这样的介绍水的科普读物,也需要建立水观察的群众组织,以亿万民众的力量协助政府监督水污染的治理。

  地球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常量。

今年世界水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引用了我的一个比喻:如果将地球上的全部水资源比作一口缸,那么,淡水则只有一瓢,除去冰川及难以开采的地下水,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一勺。

其实我更认为,地球应该叫水球,因为它是宇宙间唯一已知有水的星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意指水之灵活善变。

如果我们将古语为我所用,善意地断章取义,水善则利万民,水善则利万物。

  民以食为天, 食以水为先 ,许多地方美食一定要用当地特定的水烹制才能成佳肴,好茶也要用山泉水冲泡才能出奇香。

水的质量其实与美也有必然的联系,历代君王从苏杭选美其实是选水。

因为一方水养一方人,水美出美女,而水污则只能出巫婆吧。

  看完《水知道答案》一书后,我甚至想集资作一个中国各地水结晶的图片大全,却又担心由于污染,出不来结晶,只是各种污水丑态。

中国水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一方面是中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是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足一半。

农业水源污染,工业废水排放速度超过治理速度。

江河湖水不堪重负。

人类在近几十年里制造了大量自然界本不存在的、无法化解的污染品。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人们污染了水,污水又反过来污染庄稼,进入我们的食物链,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只有依靠整容才能制造出美女了。

  《水知道答案》书中说:了解水,就等于了解了宇宙,了解了大自然,乃至生命的全部。

我不想确认水是否有灵性,古人以水为镜,水实际上也是一面映照人心的镜子,我只希望天下的水与天下的心灵都能像《水知道答案》封面上的水结晶一样清澈透明。

  2003,12,21  作者:联合国项目中国水务督察专家 高中  用水的眼睛感受世界勇气者号登上了火星,它此行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寻找水存在的迹象,找到水,这颗神秘的红色星球上才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未来移民火星才不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梦想。

西方科学家说,水是生命的源头,最早的生命来自海洋,人类体内70%是水。

中国哲学家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已经够尊贵够玄妙了,然而一本名为《水知道答案》的摄影集说---水的奥秘不仅于此。

  从1994年起,日本医学博士江本胜开始拍摄水结晶的照片,他将从世界各地采来的水样放入冰箱,在冰即将融化成水的临界点,用高速摄影技术留下了一张张水结晶的奇异面孔---如果仅仅是完美无缺、晶莹剔透的六角形,那也没什么特别,奇妙的是,事先看过爱和感谢字样的水形成了华美庄严的结晶,看到浑蛋之类伤人的字眼的水则混沌一片丑陋不堪,听到巴赫作品的水如同乐曲结晶成相互联结的奇妙结构,若是听到嘈杂愤怒的重金属音乐水结晶的效果则与骂它浑蛋类似……122幅水结晶照片,都在试图说明,天然水总能形成美丽的结晶,而人工处理过的自来水和放置在电视、电脑、手机旁边的水都无法形成结晶。

更有甚者,水对人类创造的语言、文字(包括日文、英文、法文、德文、中文等等)、图像都有所感应,水对善意的信号都报之以独具特色的美丽结晶,对恶意的诅咒则惊恐沮丧。

水竟然具有复制、记忆、感受、传达信息的能力。

  江本胜博士似乎倾向于用量子力学的观点来解释水的这一特性。

世间万物都是电子围绕着原子核的波动,水能对这种肉眼不可见的波动做出反应。

他耸人听闻的实验结果,已经伴随着《水知道答案》这本书的畅销,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他的结论显然尚未在科学界得到广泛认同,有专家说,水对音乐的反应可以用声波反应原理解释,水对文字的反应则缺乏实证,难以让人苟同。

的确,《水知道答案》并不是一本言之凿凿、天衣无缝的科普书,某种程度上它已经靠近了玄学,或许这与作者毕竟是东方人有关吧。

但它提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让我们试着变换视角,让我们试着用水的眼睛来感受这个世界,那些战乱、纷争、种族歧视、欺压弱小、污染环境的行为立刻就能得到一个丑陋的映像,而所有的热爱、奉献、感谢、善良、和谐都能换取光华灿烂的美丽结晶。

从这个意义上讲,《水知道答案》又是一本劝人向善的书。

  水知道答案。

以水为鉴,可以知人心。

对于我们今天面临的疯狂世界,这是一个比到火星上找水更迫切的任务。

(尚晓兰)  序章(1)现在正在捧读这本书的朋友,请问:在如今这个时代,你是如何活着的?不,如果问题可以提得更简单些,应该这样问:你现在幸福吗?  当然,我知道幸福的形式因人而异。

如果暂且把幸福定义为心境平和、对未来没有任何忧虑、每天都过得非常快乐,那么现在的你,称得上很幸福吗?  我想,大部分人面对这样的疑问,可能都无法充满自信地作出回答。

也就是说,太多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缺乏足够的信心的。

那么,困扰我们的究竟是什么?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在我看来,如今这个世界有点儿像太古时代。

所谓太古时代,就是宇宙形成之前所处的一种混沌、无序、焦灼的状态。

  现在,我们只是迎接每一天的琐碎日子,就已经非常疲惫不堪了。

报纸、电视上充斥着各种数不清的信息;在工作上,与客户之间不断地产生纠纷、误解,甚至龌龊……这一切让我们的烦恼比比皆是。

  放眼世界,也同样如此。

泡沫经济、国际纷争、种族歧视、环境问题、宗教战争……这个小小的地球,几乎就要被挤向毁灭。

通过新闻报道,这些坏消息数秒间便会传遍世界大大小小、角角落落的每个国家。

  而在这种种纷争中,有挣扎受苦的人、有幸灾乐祸的人、有被统治的人、有被榨取的人、有人从中变得富有、有人则越发贫穷……  到底是谁把这个世界搞得如此复杂?是谁在不断分裂这个世界,让它越分越细之后变得越发混乱?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到困惑,并束手无策,仿佛回到了除了混沌还是混沌的深不可测的太古时代。

  每一个在如今这个蝼蚁地狱般的世界里求生的人都在寻求答案--一个简洁而肯定的答案,同时,还期待着这个答案能让世界获得救赎。

  序章(2)世界为什么会重新回归太古时代的混沌?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它的答案是:一切的一切都已无法再调和,都已开始走向分裂。

  也许这让人感觉很无奈。

虽然同为人类,却因为地域或人种的不同,在想法上产生了某些差异。

事实上也是,各种各样不同肤色、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如今全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再加上人类本身就不善于接纳异己事物,在这片土地上,就难免不断发生各种各样的纷争。

面对这样一种世界格局,我想,目前,可能还一时找不到任何有效的解决办法。

  这么一来,人类仿佛走进了死胡同。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个适用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并值得每一个人信服的答案呢?  现在我要给大家一个提示,那就是人的身体70%是由水构成的。

  人处在出生之前的受精卵状态时,其99%是水;出生后,水占人体的90%;长到成人时,这一比例缩减到70%;到临死之前大约会降到50%。

无论如何,可以说人的一生几乎都活在水的状态中。

  从物质的角度来看,人就是水。

而以此为前提的话,我们就可以很冷静地去看待很多事物了。

  首先,不管你是什么人种,这个前提是不会变的。

我想说的也就是,全世界无论什么样的人,他们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共通的东西。

  至此,人到底应该怎样生活的答案也就有了。

  想要健康而幸福地度过一生,该怎么办呢?一言以蔽之,只要让占到人体70%的水干净就可以实现了。

  河水因为流动,才能保持其清澈。

当水不再流动,它就会成为一潭死水。

也就是说,水必须保持一种循环状态。

很多健康受到损害的人,大多也是因为体内的水(或曰血液)凝滞所致。

血液一旦停止流动,身体便会开始虚弱,如果碰巧是脑血管的话,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那么血液为什么会凝滞呢?我想,这与人类的情感受挫有关。

近年来,医学已经证实,人的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影响很大。

每天生活得轻松而快乐,身体自然会健康无病。

若总是陷于烦恼、愁苦之中,身体马上就会出现异样。

  当情感生机勃勃地处于流动状态时,任何人都会感到幸福充溢着,身体也比平时更为健康。

人体内的水洁净而不凝滞,并源源流动,对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序章(3)在我们考虑人之所以为人之前,先把自己想像成是水做的,相信这更能让人明白,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因为,只要知道水的本质,就可以解开人的本质之谜,从而进一步了解人的存在的意义。

  水到底是什么?首先我们会想到,它是一种生命力。

人只要失去体内50%的水分便无法再生存。

人体通过水分吸收营养,并通过血液或体液将营养输送到体内的各个器官。

只有体内的水在流动,生命才有可能延续。

站在生命的角度来看,水可以说是能量的源泉与载体。

  作为能量载体的水,有点儿像人体内的运送车。

如果运送车本身就肮脏无比、堆积着许多垃圾的话,它所运送的货物自然会受到污染。

因此,水必须保持自身的洁净。

  很久以前,水在人体内负责输送能量的说法就广为人知,并被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当中。

其中最特殊的莫过于顺势疗法(homeopathy)了。

  顺势疗法是19世纪前半叶德国医生哈内曼(C. F. Samuel Hahmemann)发现的一种治疗方法。

不过它的起源其实还要更早。

据说在公元前4~5世纪,希腊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提斯就曾留下过这种治疗方法的记载。

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这种治疗方法便是:以类治类、以毒攻毒。

  例如,让铅中毒的人喝下铅含量只有10乘以-400 ~ -12、铅分子几乎已经不存在了的铅水,其中毒症状就会消失。

  也就是说,只要将铅在水中稀释到某种程度,水中几乎已经不存在铅的成分,只留下铅所具有的特性,它就能成为治疗铅中毒的良药。

  顺势疗法认为,稀释的浓度越低效果则越好。

我想,换句话说,体内毒素的浓度越高,它所要求的稀释倍数也就越高。

  换句话说,症状的消失并非仰仗物质的功效,而是稀释后通过水复制了某种信息,然后与中毒症状所发出的信息相克,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水可以复制信息,并加以记忆。

海水可能记住了以海为生的许多生命的故事;冰川可能记录下了地球数百万年的历史,并在心中封存起来。

  水在巨大的地球上循环后,进入我们的身体,然后重新奔赴世界各地。

如果我们能读懂水所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我们一定会发现一部极为壮阔的史诗!  因此,了解了水,就等于了解了宇宙、大自然,乃至生命的全部。

  序章(4)多年研究水之后,那一天,我偶然翻开一本书,书上有一行标题进入了我的眼帘:  雪之结晶,没有任何两片相同。

  关于这一点,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便教过了。

也就是说,在地球上下了几百万年的雪,没有任何两片面孔相同。

  就在那一天,这句话给了我的内心某种别样意义的启迪。

  原来如此!说不定把水冻成冰,观察其结晶,其容颜可能会完全不同!  从那一瞬间起,我开始了进入一个全新世界的冒险。

我的想法是:把水冻成冰,然后拍出它的结晶的照片。

  我的性格是,灵感一来,马上付诸行动。

于是很快便和公司里年轻的研究员一同展开了实验。

只是这个前所未闻的实验结果会怎样,其实是没有任何可以行得通的依据的。

  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我相信它一定会有结果。

我有很强烈的预感,这一假设绝对正确,实验肯定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做事一向只有三分热情的我,对这项实验却非常执著。

  我立刻去租来了精密度很高的显微镜,并将水放到家用冰箱里使之结成冰。

因为在常温下进行拍摄,冰块的融化速度很快,所以好长一段时间根本拍不到结晶的照片。

  于是,我只好每天请研究员吃饭,鼓励他不要灰心,无论如何都要竭尽全力、充满信心地坚持下去。

  着手实验两个月后,终于拍到了第一张水结晶的照片。

那是一张非常美丽的六角形的水结晶。

欣喜若狂的研究员来向我汇报这一情况时,我也不禁心内一热。

  现在,我们为了方便实验,购置了一台非常大的冰箱,将其温度通常设置在零下5℃。

而这样的设施得以完备,全仗这张照片所给予我们的信心。

现在想来,在那样的环境下竟然能拍到水结晶的照片,身上不禁会冒出冷汗……  有志者,事竟成。

一切都掌控在人的努力之中。

  序章(5)(图)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所呈现的结晶,像这首明快、清爽的曲子一样美丽而工整(上图);而听到对美充满深深祈望的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的水,其结晶也竭尽全力展现出一种华丽的美(下图)。

从那之后,拍到的水结晶反复说明了世界的一切,其中还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水结晶常常形成于温度开始上升、冰块开始融化的数十秒间。

就在这短短的瞬间,宇宙以肉眼可见的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并随即消失。

正是在这一瞬间,我们窥见了一个眩幻的世界。

  我拍摄水结晶的照片的具体方法是这样的:  首先将各种水分别放到有盖的玻璃器皿中(刚开始进行实验的前几年,每次要用100个玻璃器皿),然后放进冷冻库冻上3个小时。

这样在玻璃器皿中会形成直径大约为1厘米的冰块。

将光线投射到一个个凸起的冰块上,用显微镜观察,就能看到结晶。

  当然,在每一个玻璃器皿上不会出现相同的结晶,有的甚至无法形成结晶。

统计这些结晶,并制成图表后,就能了解水的性质,诸如哪些水会出现类似的结晶,哪些水根本不会形成结晶,还有哪些水只能形成一些破碎的结晶,等等。

  首先我观察的是城市的自来水。

东京的自来水几乎无法形成结晶,说完全拍不到一张美丽的结晶照片一点儿都不过分。

这是因为东京的自来水在消毒过程中使用了氯,从而将天然水的美丽结构全都破坏掉了。

  与此相反,只要是天然水,无论出自何处,它们所展现的结晶都异常美丽。

泉水、地下水、冰川、仍然保持自然形态的河流上游的水(下游往往因为生活废水的注入,无法看到美丽的结晶)。

不管来自世界上哪一个地区,只要是在大自然中未被污染的水,都能呈现美丽的结晶。

  就这样,我们拍摄、观察水结晶的研究正式走上了轨道。

  没过多久,拍摄水结晶的研究员突然没头没脑地蹦出这样一句话:让水听一听音乐,看看会形成什么样的结晶。

可以说,他已经完全被水迷住了。

  的确,让水听音乐,将波动传递给水,有可能改变水的性质。

因为我自己很喜欢音乐,小时候还认真地想过当音乐家,所以举双手赞成这项独特的实验。

  然而,虽说是有这个想法,但是要在什么样的状态下、给水听什么样的音乐,我们还完全摸不着头脑。

经过几次错误的尝试之后,我们决定在两个喇叭之间放一瓶水,用一般人平时听音乐的音量让水听音乐看看。

因为此前每次使用的水都是一样的,这次我们商量着到药店买瓶精制水试试。

  实验的结果美妙极了。

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所呈现的结晶,像这首明快、清爽的曲子一样美丽而工整;而听到对美充满深深祈望的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的水,其结晶也竭尽全力展现出一种华丽的美。

  最妙的是听了肖邦的《离别曲》的水结晶,美得小巧玲珑,并分散成几块,简直令人惊叹。

(后来我了解到,《离别曲》原来并不叫这个名字。

看来水所感受到的是为这首曲子起名为《离别曲》的那位日本人的感受。

)  水就是这样随着美丽的古典音乐,发挥着自己的个性,形成了美丽的结晶。

相反地,让水听充满了愤怒与反抗色彩的重金属音乐时,它的结晶的形状就全都是凌乱而破碎的了。

  接着,我们又有了更奇妙的想法,那就是让水读文字。

把水装进瓶里,我们在纸上写了一些字,把字面朝里贴在瓶壁上。

我想知道分别给水看谢谢和浑蛋这两个词,它们的结晶有什么不同。

  从常理来说,让水阅读文字,因字面意思的不同而改变它的结晶形状,简直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但通过音乐实验得到证实后,我对自己的这种想法不再抱有任何怀疑,于是马上开始了这项实验。

有如误入了奇境一般,我满心期待着这次实验的结果。

  结果揭晓时,真的又令我大吃一惊。

看到谢谢两个字的水结晶,非常清晰地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而看到浑蛋两个字的水结晶,像听到重金属音乐的水那样,破碎而零散。

  同样地,把让我们做吧这句话贴在瓶子上给水看,它的结晶就很整齐;采用命令式口气要求它一定要做,它甚至无法形成结晶。

  这个实验让我们了解到日常生活中说话措辞的重要性。

使用友善、温和的语言,会将事物带向好的方向;而恶言相对时,则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序章(6)(图)看过爱与感谢几个字的水所形成的结晶。

这样的水结晶充满了喜悦,并形成像盛开的鲜花一样的模样。

探索水本身所蕴涵的故事,就像探索宇宙一般充满着冒险。

水为我们打开的是通往另一空间的入口,在不间断地拍摄水结晶的实验过程中,我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踏上了探索宇宙之深远奥秘的旅程。

  此番经历中,有一张水结晶的照片深深捕获了我的心,我从来没见过那般美丽而绚烂的结晶。

那就是看过爱与感谢几个字的水所形成的结晶。

这样的水结晶充满了喜悦,并形成像盛开的鲜花一样的模样。

这张水结晶的照片,美得几乎改变了我的人生。

  日本自古以来就相信,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对世界的改变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语言能非常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意识,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应该采取积极的语言,让事物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但这种想法在过去没能呈现出肉眼可见的形态,从而获得我们的认同。

  语言是心灵的展现。

对于生活所持的不同心态,会改变占人体70%的水,并在身体的外在形态中表现出来。

拥有健康心灵的人,他的体魄也相对要健康许多。

正所谓健康的内心决定了健康的身体。

  当我开始研究水的时候,心里就曾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尽可能地帮助更多人恢复健康。

我确信,有些疾病不仅仅在于个人问题,很多还源于整个社会的扭曲。

  如果不改变这个扭曲的世界,恐怕在肉体上患病的人数不会减少,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也无法得到救治。

  那么让这个世界扭曲的到底是什么呢?是心灵。

扭曲的心灵影响到全世界。

正如一潭积水中有一滴水落入,就会有无尽的波纹扩展开来一样。

只要有一个人的心灵产生扭曲,他就可以影响周围的人群,乃至影响到整个世界。

  但是,请各位大可放心,这种负面影响依然有药可救,那就是心怀爱与感谢。

  世界正在向我们发出祈求,它想变得更美,它在向我们祈求一种达到极至的美丽。

请回想一下我们最初的定义:人是水做的。

看到水结晶的照片的人,体内的水一定会发生某种变化。

这种变化就是,它找到了最为极至的美,这美就是看到了爱与感谢几个字所形成的水结晶。

  如果所有人都心怀着爱与感谢,连法律的存在都会显得多余。

现在相信你已经知道了答案--爱与感谢将是引导整个未来世界的关键。

  水明确地指引了我们生活的方向,而水中所包含着的每一首史诗,都是从一个细胞扩展至整个宇宙的永远不会结束的故事。

  希望你和我一样,满怀期待与喜悦地欣赏每一首史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