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同样的波动频率会产生共鸣,这就是共鸣的原理。
更有趣的是,即使波动频率不同,但只要呈倍数,一样可以产生共鸣。
用钢琴同时弹出440赫兹的la音和低八度的220赫兹的la音,我们就能听到非常悦耳的音乐。
而这时在音叉上敲出上述两个八度音,都会产生共鸣。
只要波动频率呈2倍、4倍、8倍,或者1/2、1/4,均能产生共鸣,而且这个数字可以无限延伸下去。
也就是说,无论波动频率相差多少,只要是倍数,就可以产生共鸣。
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的话,不管两者在什么层次上,它们都存在着共鸣的可能。
试想,世界上有很多人受到具有高波动频率的耶稣基督、释迦牟尼的影响;同时也有人对那些无视社会规范、活得奔放而潇洒的诸如大盗--石川五右卫门之类的人充满羡慕。
这其实并不矛盾。
不同的人就是会与不同阶层的人或事物产生共鸣。
有句俗话说,清浊并饮,也许这样的生活方式才更自然,更适合人类。
那么人与人之间所产生的爱情,又该如何用波动理论去解释呢? 爱情也是一种共鸣现象。
比如,自己的能力如果在波动的世界中可以归为第10级的话,那么自己只能和拥有第10级波动能力的人产生共鸣,或者憧憬着与拥有比自己高级的、波动能力为第12级的人相恋。
我总在想,在这种情况下坠入爱河的话,人所拥有的能力就可能发挥到一种极限。
如果一个人拥有10级的才能,却常常只能施展出5级来,这时他若和拥有10级能力的人恋爱,他的能力必定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到10级。
若恰好对方拥有的波动能力达到了12级,那么相信他的能力肯定将随之提高。
所以说,当人恋爱的时候,工作效率就会特别高。
人只要一谈恋爱,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周围所处的环境,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改变。
这样说的话,那些已经不再年轻、却依然在工作上充满干劲的人,也许是因为无时无刻都在恋爱着的缘故吧。
当然,这里所说的恋爱,并不仅仅局限于世俗意义上的男人与女人的相恋,而是包括了很广泛的人对人的崇拜,以及对他人人格的景仰。
恋爱能提高波动频率,同时也能让人逐步完善自身。
所以请各位,只要活着一天,就不断展开恋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