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这本书的余下部分将带你游历当今的商业世界,并证明奥普迪葛瑞夫先生于1916年提出的观点,对于今天仍然很有价值。
事实上,当你明白如今的营销已陷入混乱时,它就更具意义了。
在开始之前,我们暂停一下这个话题,先讨论一下常识,看看它是如何帮助你找到答案的。
常识是思维的向导亚伯拉罕・林肯曾说过:你必须利用语言、逻辑和简单的常识来明确核心观点,并付诸具体行动。
不幸的是,商业决策者在工作时,经常把他们的常识抛在脑后。
常识是人们共享的智慧,它作为一种显而易见的真理而被公众接受。
因为看起来真实可信,简单的观点常常就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人们不相信他们的直觉,总是觉得一定还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答案。
大错特错!对你显而易见的答案,对多数人也是如此,这就是它在市场上通常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某些大师的秘诀之一就是把一个简单、显然的观点复杂化。
《时代周刊》在评论史蒂芬・柯维的书时,揭露了这一现象:他的天分在于把显而易见的事情复杂化,其结果就是书中的图形表格一团糟。
枯燥无味的文章里充斥着时髦的行业术语―授权、建模、纽带联结和变化动因;没有了这些,他的书会像泄了气的轮胎。
字典对常识一词的定义是:朴素的、不受情感偏见和智力因素影响的良好判断。
它也不依赖于特别的专业技能知识。
换句话说,你看到的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你遵循客观逻辑,在你的判断中摒弃情绪和个人兴趣的干扰。
没有比这更简单了。
你试着设想随机问10个人:一辆外观像雪佛兰的凯迪拉克好卖吗?他们几乎全部都会回答:不好卖。
这些人只是在用常识来判断,他们没有资料或研究来支持其结论。
同样,他们也不见得有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智力。
对于他们来说,凯迪拉克是大而昂贵的汽车,而雪佛兰是小而廉价的汽车。
他们看到的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但是在通用汽车公司里,那些决策者们更愿意看到他们想看到的,而不顾常情。
他们忽视常识,想当然地做出决策。
喜马龙(Cimarron)就是这样问世的,销路不佳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