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针见血的商业实战手册:终结营销混乱 > 第1章 “显而易见”的真相(5)

第1章 “显而易见”的真相(5)

2025-03-31 07:23:49

他们吸取教训了吗?看来是没有。

通用汽车又推出了凯帝(Catera),另一款像雪佛兰的凯迪拉克。

犹如它的前任,因为毫无意义,卖得也不好。

个中原由,你知我知,就是通用不想知。

就如麦吉尔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所说:管理界有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管理人员薪水很高、影响力巨大,但明显缺乏常识。

达・芬奇认为,人类大脑通过眼睛、耳朵和其他感官收集资讯,并交由常识来集中处理。

换句话说,常识是一种驾驭其他感知的超感知。

但商业人士却不相信这种超感知的存在。

也许需要对这个提法做一点修正:不仅商业人士总会忽视常识,经济学家也是如此。

他们勤奋工作,但也许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拥有超越简单常识的智慧。

经济学家最乐于告诫外行,直白地去感知世界是错误的。

他们总是忽视人性本身,而宣扬人是利益最大化者。

用经济学行话来说,人都是自利的。

在经济学家看来,只要拥有足够的信息,我们就会做出合理的判断。

但凡干过营销的人都知道,人们的消费行为有时是很不理性的。

比如,现在我们能看到适合越野的四驱车泛滥成灾。

有多少人真的会驾车越野?这个比例不会超过10%。

人们真的需要越野车吗?也不一定。

但为什么他们会买呢?因为别人都在买。

那么,你对理性消费又如何理解呢?世界不可能用数学公式来精确表达,它是非理性的,这才是它的本来面目。

下面再谈一谈精明的理智分析。

经过深入研究和精心分析后,企业在理解世界的未来走向时经常会犯错(没有人能真正预知未来,但是许多人却相信他们就有这样的水晶球)。

这些观点被精心地粉饰,并夹杂着伪装成真理的错误假设。

例如,多年前,施乐认为未来办公室里的每一样设备,电话、计算机和复印机都将会整合在一起(糟糕的预测)。

他们认为,要在这个市场继续生存,就必须能够提供一切办公用品。

因此,施乐必须要购并或者自行生产计算机和其他非复印设备,以赶上这场即将到来的办公自动化浪潮。

施乐认为它也能这样做,因为它以为顾客把它视为一家专业的高科技公司(这是一个错误的假设,人们仅把它视为一家复印机公司)。

投入了25年和几十亿美元后,施乐认识到办公自动化的未来依然不明朗。

任何一台不能复印的施乐设备都处在麻烦之中。

这是一个用技术知识和智力技巧代替常识判断的惨痛教训。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商学院的一些思维训练似乎也在掩盖常识判断。

新生们读完第一学年后,他们就会利用对一些名词和术语的熟练应用,把自己标榜为未来的MBA。

这些诸如风险回报率、现金流折现和预期价值之类的字眼,令他们自我感觉颇好。

再过一段时间后,所有这些专有词汇会彻底抑制至关重要的思维能力和常识。

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经过深思熟虑,本质上却丝毫没有。

罗斯・佩洛特在参观哈佛大学商学院后评论道:你们费尽周折介绍的‘环境扫描调查’,我只是把它叫做‘寻找机会’。

要做到用简单的词汇和常识来思考,你必须遵循下面四个原则:消除自我因素 良好的判断要基于现实。

越是从自我的主观角度看待事物,就越是远离事实。

避免主观臆断 我们都希望事物按某一种方式发展,但是事物的发展通常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常识常常与事物的客观发展相一致。

善于聆听意见 常识的定义建立在其他人的所思所想上,它是一种对大多数人而言都很普遍的认知。

人们若不注重聆听,将错失重要的常识。

保持怀疑态度 通常,事物以相反的面目呈现,这是因为总有人想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良好的常识建立在多数人的经验之上,而不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

决策者应该相信常识,这将指引他们寻求到显而易见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