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瘦少年背了一个小小的书包,从一辆xxx路破旧公共汽车上满脸汗水地跳了下来,东张西望,不禁有点失望,原来京城也不过如此嘛。
(本章由HAO123-中文网-.Se转载发布)周围的街道建筑看起来甚至于破落的不如一个小县城,他向刚才在公车上已经看到的校门走去,同时还到处张望自己将要奋斗几年的地方,顺便了解附近的敌社民情(当然在当时还没有这么高的战术修养,只是在寻找自己溜出来的可能性)。
一个不起眼的拱形门,门上沿有几个不起眼的小字——中国人民解放军a学院,还有几处红漆脱落,这个门又给了少年一个不小的打击,看来这学校穷啊。
少年看见了阳伞下一个端着枪站得笔直的哨兵,旁边立一个警示牌,上书8个大字卫兵神圣不可侵犯。
少年有些迟疑,看了看卫兵。
卫兵发现一少年在打量他,一个转体同时左胳膊一伸,同志请出示证件!哇,酷!少年浓重家乡话小声地咕哝一声:证件!我靠,我哪来的证件?转念一想,对啊,录取通知书不就是证件吗,便掏出通知书,恭敬地递了过去。
卫兵看了一下,哦,基础一队新学员,进门右侧有个大操场,你穿过这个大操场,正中间插过去的,那后边一排两层的房子就是你们队。
少年装好通知书,对卫兵说声感谢,就屁颠屁颠地小跑进去。
学员这称呼第一次听到,他感觉好舒服,喜得眉开眼笑,不禁还边跑边小声用尚不标准普通话说道:学员,学员,哈哈,舒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干道两边满地杂乱的野草和薄薄一层树叶,他惊奇地发现两个**的足球球门(没球网,还生锈)以及没有一点青草和落叶的足球场。
球场右侧是器械场和障碍场,左侧一条马路和几个相邻的篮球场,篮球场对面也是几排两层的房子。
房子上一看就是新刷的暗红色的涂料,两层,都是带尖儿的斜坡瓦片顶。
路边的大树倒都郁郁葱葱,8月下旬的酷热在这个很古朴的学校倒是不很明显。
少年擦了把汗,直插足球场,一溜小跑向学员队跑去。
耳边干热的气流扑面而来,当然比起家乡的炎热还是差点儿,少年不禁边跑边打量起这个自己念大学的地方(他还不知道在这里只上两年),建筑都很简朴,没有高楼,没有标志性建筑,但是一棵棵大树都在述说自己的历史。
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敬仰和期待,少年迈进了这个大学的大门,也迈进了军队,这个他曾经向往的地方,内心百感交集,波涛汹涌,少年的脸上浮现了坚毅的表情,眼神里透漏出对前程的渴望,对军队的热爱,步伐也变得更加轻松起来,少年仿佛看到了一条星光大道就在面前。
但是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不管怎样,至少,少年开启了又一扇门。
少年老远就看到了门朝北的学员队大门(汗,其实和普通的两扇门相比还略小,后来听班长说这些房子有的好像是小日本侵华时期留下的军营,那的确年代久远,虽说小日本的确可恶,不过他们的建筑质量,比起我们的许多豆腐渣工程强了不知道多少倍),一副从2楼窗户拉下来的纵向条幅对联,上联是携笔从戎顶烈日练精兵,下联是报效祖国冒酷暑过三关(注释2),犹如门神一样跨立在门两侧,透露出几丝欢迎新生的味道来。
门口几个红牌(注释3)的家伙在那聊天,看到黑瘦少年气喘吁吁的跑来,互相对视了一下,笑了笑。
其中一人笑道:你是沈进吧?少年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名字用普通话喊出来,迟疑了一下,嗯了一声,点点头,疑惑地看着说话的那个红牌,身高和自己相当,但是从87式夏短袖里露出来的胳膊上,看出他不同于健美的那种结实的肌肉,黑黑的脸庞棱角分明,倒是个黑帅哥。
那个红牌笑了下:我叫潘向锋,是你班长。
先把通知书交给值班班长,走,跟我来。
沈进把通知书掏出来,递给了正在值日的一个红牌。
红牌点了下头128个,全都到齐了。
把名字记下后,随手把通知书递给了沈进。
沈进于是跟着班长走上2楼。
潘向锋呵呵一笑,你小子,可以啊,踩着点来,你看看几点了。
黑瘦少年干笑下,看着前面帮自己拿包的班长,我说怎么知道我是谁呢,敢情我是最后到的。
班长当然听不懂,回头坚定地告诉沈进:记住,在这里不许说家乡话。
沈进赶紧憋着自己,别扭地说:好的。
班长再次停步,记住,只许答是或者不是。
明白没?沈进也坚定的点了下头:嗯。
班长差点晕倒。
沈进这才明白过来,大声的喊道:是!班长没想到一个黑瘦的家伙居然有这么好的嗓门,愣了一下。
门上面有一个小纸条贴着,纵向的写着班长和十个同学的名字,沈进看到自己的名字写在倒数第三个。
然后班长推门进去,几个便装的人打量了一下来者,沈进赶紧挤出一丝笑容。
班长指着进门的右侧上铺,那个就是你的铺位,就带了这么点东西吗?沈进迟疑的问道:听说军校什么都不用带啊,连卫生纸都发,我就带一套衣服和裤头背心。
不过看他的表情,估计这蹩脚的普通话说的确实很痛苦。
班长笑了下,靠门这一侧左手起第二个抽屉,小柜5层正中间右侧,这个床架铁丝上靠里的毛巾,床下面右侧的脸盆以及里面的用具都是你的,记清了!除了毛巾牙刷和手纸,其他物品都贴有你名字的标签,你可以看看里面都有你的制式用具。
你先拿你的盆和毛巾到对面刚上来的楼梯右侧第一间去洗漱一下。
后来沈进推测,班长这一番制式语言的用意,就是明确的告诉沈进,你已进入一个制式的世界,三年后沈进带新学员的时候,也是感慨万千啊。
进去之后,沈进发现一个比他高半头的壮汉也在洗漱,那个家伙回头看了他一眼,问一声:你就是刚才楼道里回答那么响亮的家伙?沈进赶紧站直了:是。
那个人哈哈大笑了一下,不是很牛嘛,怎么来这么晚?明天早上你的新学期就开始了。
沈进抓了下头,本来早晨可以到的,火车为了给抗洪的物资车让道,晚点4个多小时。
沈进感到兴奋,因为普通话已经说的不是那么难受了,黝黑的脸上浮现了一丝调皮的笑容。
回班以后,沈进正准备一股脑把东西塞床底。
潘向锋叮嘱道:注意啊,所有的东西必须归位,毛巾摆好,牙缸、牙刷、牙膏的摆放要整齐规范。
沈进看了班长一眼,赶紧把东西摆放好,爬到床铺上开始收拾被子、垫子、褥子,沈进惊奇地发现没有枕头和枕巾。
于是回头问道:班长,怎么没有枕头啊?班长正在抠自己被子角,停了下,你小柜里有一个白色的袋子,是枕头袋,一般是把换洗的衣物放里面,晚上当枕头。
不过一般都是枕衣服或者不枕,那个袋子太麻烦。
沈进若有所思的哦了一声,接着干活。
突然,传出一声惊叫。
大家不约而同的向发出声音的沈进看去,他的额头上渗出血迹,但是大家赫然发现,陶瓷的衣帽架钩子让沈进的头撞断了。
原来孙进的床铺靠墙正中有一个窗户,窗户靠左下10厘米处有一横的木条,木条上钉了8个陶瓷的衣帽钩子。
沈进同志在神龙调头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但是居然碰坏了钩子。
(前几年遇到沈哥看他头上没一点痕迹,故推测这几个钩子已经到寿命的末期了)。
班长赶紧取出卫生纸,擦擦,下来我看看。
没事,沈进看了下焦急的班长,心里一丝暖意,真的没事,接着干活。
但是,更神奇的是不到一分钟,沈进一个转身左胳膊肘又打掉了一个钩子。
闻讯赶来的班长赶紧说:李亚鹏(非明星李亚鹏,而且当时那个明星同志还没出名),过来你们两个换个铺,要不等会钩子全被他干掉了。
沈进正准备说不用换,但是发现一个对面下铺的小个正在抱被子,下铺当然舒服,沈进赶紧跳下去,发现李亚鹏还没自己高,很高兴的笑了下,亚鹏瘪了下嘴(估计从下铺换上铺郁闷的),沈进三下五除二,收拾完床铺,正准备像几位同志一样,休息会儿。
楼道上传来了由远至近沉重的皮鞋声,径直走到门前,敲了下推门进来。
沈进正在收拾小柜,赶紧回头看。
人未到,声先至。
来人推门之际,已经问道:那个,沈进到了?进来之后全屋扫视了一遍,立即整个屋子除了班长喊了声区队长外,整个屋子鸦雀无声。
真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人约1米75的身材,宽脑壳、鹰钩鼻、尖下巴,面如黑炭,小眼细眉,藏着不测,可长可不长肉的地方一般没肉,不该长肉的地方一定没肉。
乍一看,容貌的确稍差,但是一股军人的杀气溢于言表,真是气冲躯体意毕露,好一个军中真男儿。
沈进在那一瞬间想起了张辽,那个《三国演义》中被吴国妈妈们用来哄吓哭闹小孩子的人。
沈进再听到普通话的呼叫声,也感觉稍微适应了点,赶紧挺胸大声答道:是。
我就是沈进。
震耳的声音令屋里其他人都皱起眉头,像看一个稀罕物一样打量他。
已有部分心理准备的潘班长,眉角一扬,好奇的看着区队长。
区队长看了一眼沈进,***,我没聋,不过不错,军人就要有这样的口令,没这样的嗓门怎么震撼队列里的人。
把通知书拿来。
多年以后一个词非常流行,就是原生态,沈进那个时候作为刚从大别山区考出来的农民的孩子,没有任何发音训练,那一刻一喊惊人的口令,应该就是所谓正宗原生态的口令了。
沈进屁颠屁颠的掏出通知书递给了区队长,区队长打开红色的通知书,看了一眼,合上转身就走,同时对班长说:十班长,基本的内务设置和规矩教下他们。
吃完饭以后,带他们理发去!潘班长立正回答:是!潘班长走到桌子边上,手压在上面,清了下嗓子,和蔼地说道:全体都有了,注意啊,其他的规矩我们以后讲,注意看到班长和领导都敬礼,有军衔的都敬礼。
领导进门,谁先发现叫起立,立正叫首长好或者区队长好、队长好之类。
队列里面做动作要喊报告,做错动作喊报告,回答领导问题,立正站好回答。
内务等下再讲。
现在赶紧把床上的床单、垫子、褥子铺好。
另外,哨声就是命令,听到哨声立即停止手头工作,立正站好听指挥员命令。
于是乎,大家迅速开始收拾。
忽然纷杂的脚步声传来,新学员们都赶紧绷紧神经,只听一个很有磁性的嗓音,这是十班,进去看看。
两个人推门进来了,为首之人不认识,后面一人正是区队长,沈进正在收拾小柜,一眼发现敌情,断然大喝:立正,立即所有人停止工作,面向进来的两个领导,管他三七二十一,区队长好,其余同志也跟着喊。
只见区队长阴着脸没说话,为首之人笑了下,到齐了好,嗯,好好归整东西,走,我们到里面的八班九班看看,区队长回头瞪了一眼沈进,就跟着走了。
沈进有点不知所措,班长笑着问道:沈进,认识军衔吗(后来他想,真废话,认识军衔我能出这个洋相吗)?沈进可怜地摇头,班长就把全班喊过来系统的讲解了军衔的军兵种区别级别区别,还了解到了几毛几的戏谑。
补充一下我军现有军衔制度,军队分三支队伍,军官队伍、士官队伍和义务兵队伍。
军官由低到高依次为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少将、中将和上将。
按规定到大校以前是一般四年一调衔,依次晋级。
我军在建国初期有元帅、大将、大尉,后88年都改掉,现在最高级军衔为一级上将。
尉官的军衔是中间一条杠,星压杠上,一颗星少尉,两颗中尉,三颗上尉。
校官的军衔是两条杠夹住星,一颗星是少校,以此类推。
将官没有杠,有麦穗,一颗星是少将,以此类推,相传他们的金星是纯金制作的。
老百姓戏称少尉一毛一,少校两毛一,将军的好像没听说,一次类推。
学员是预备军官,也就是一个卡在战士和军官中间的地位,而这个特殊的地位也导致了在a学院里学员与战士的矛盾冲突从未终止,原因我们以后再说。
沈进这才反应过来,刚才先进来的是个少校,而区队长才是个中尉,中间还隔一级上尉呢。
沈进立即脑海里浮现了,抚摸自己肩膀上金豆的日子,麦穗在手指下流动,不禁有点口水流下来。
班长不禁好笑,想什么呢?沈进一震,立即立正答曰:饿了。
正在这时,一声刺耳的哨音传来,接着一个响亮的声音传来,集合开饭,带上碗和勺子!大家现学现卖,全都立正站好,反应还算迅速,班长也满意的笑了下。
很快,128名学员,14个班长,4个区队长全都列队完毕。
虽然大家此时都是刚从高中考来的学生,但是好像已经提前适应了这里,尽管穿的衣服是各式各样,但是人都站得相当整齐,在一区队长的口令声下,队伍进行了调整。
完毕以后,他唰地一个漂亮的转体,敬礼,队长同志,基础一队集合完毕,应到142人实到142人,请指示!值班员一区队长张启飞。
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而且穿透力极强,这口令把下面的学生都震住了。
稍息!大家这才开始打量队长,个不高,身材匀称,洗的发白的87式短袖非常整洁。
果然就是刚才和区队长一起看望大家的领导,沈进不禁伸了下舌头。
一头短发非常精神,两眼慈祥里透着威严。
大步走到指挥位置,双目犹如两道光从一区队到四区队扫视了一下,他点了下头,嗯,很好,现在全部到位,好,我先做下简单介绍,我是队长邵志远,这个是教导员段铁。
这时一个英俊的上尉走了上来,给大家敬礼,然后沈进看到班长开始鼓掌,沈进立即疯狂的抡圆了巴掌,夸张的鼓掌,不过确实很响,但是旁边的同志很鄙夷的看了他一眼。
接着队长又介绍了一区队长张启飞,二区队长刘禹,三区队长黎野(就是沈进的区队长),四区队长李清风。
然后依次介绍了14个班长,当然包括随和的十班长潘向锋,还有三区队另外两个班长八班长张自军和在水房里碰到那个洗漱的九班长黄辉,当然沈进一如既往的抡圆了胳膊啪啪拍掌,巴掌通红啊,兼视觉冲击和听觉享受于一体。
此刻,影响沈进最初军旅生涯的几个重要人物都出场了,和蔼可亲的班长潘向锋,孰难判断的区队长黎野,都在沈进的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甚至有些影响是一生的。
介绍完了,张启飞下令各区队带到饭堂,忽然他指向沈进,那个学员不错啊,掌鼓的有点味道,大家向他学习啊。
(鄙人分析应该是因为沈哥站在排头的原因)沈进啊,那个美的呀,激动与兴奋写满小脸,差点踩到前面班长的脚。
其实按个头按什么沈进也当不了排头,如何站到排头呢?很简单,刚才饿了,下楼跑的最快,所以站到了十班的排头,好像这还是他大学四年少有的几次排头经历。
因为一般情况是最高的站排头或者骨干站排头。
想不到带到食堂前并没有立即开饭,张启飞调整完队伍,看着整齐的停在那里的百来号木木的新学员,诡异的含笑说道:军人的天职是什么?服从命令的声音零零落落地响了几声,没想到大部分的新生刚来这个地方表现的都很低调,于是沈进那响亮的声音就显得极为突出。
张启飞看看沈进,摸摸下巴,眯眯眼睛,清清嗓子,好,不错,回答正确(一看到这几个字,我就想起那后来恶俗的后缀——加10分),嗓门也不错,你举几个例子?沈进偏着个脑袋东看西看,刘光伟火了,就你了,还看啥。
沈进立即挺胸答道:邱少云宁死趴在火堆里不动,直到被活活烧死,也没发出声音,保证了战斗任务的胜利。
还有呢?徐向前元帅带领西路军征讨马步芳,坚决按党中央命令执行,导致几乎全灭,值得肯定的是他严格执行了命令。
唰,队长、教导员、几乎所有的班长全都惊讶的看着沈进,学员们都发出难以置信的目光甚至还包含了少许的同情,少许的快意在里面,沈进一出口就知道,坏了,捅娄子了,立即低下头,不敢再说话了。
张启飞也愣在那里了。
教导员段铁走到前面,温柔的说:谁告诉你的?沈进诚惶诚恐地说:凤……凤凰卫视……看的。
段铁注意到沈进还在两股战战,笑了下,摸了摸沈进的头,小家伙,知识面挺宽啊,但是要记得,有些东西要需要辩证的看待,要查询大量的相关资料,不要人云亦云,要学会分析自己的观点。
后来若干年后,很多凤凰台的节目都有一句话,本节目发言不代表本台意见,或许他们也为此付出过代价。
沈进不是傻子,知道教导员在打圆场,赶紧挺胸坚决的回答道:是,明白。
张启飞才反应过来,你们大家现在考上我们学校,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实现一个社会青年向革命军人的转变,因此你们必须以优秀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
明白没有?明白!这么多人就这么点儿声音?明白没有?大家都憋足了力气,拼命的喊道:明白。
吃饭了没,再高点,明白没有?明白!这才像个军人!我们的传统,饭前一支歌,谁来指挥大家唱首歌?张启飞扫视了一周,没人说话,一时间沈进周围的人都好像听到了沈进强烈的心跳声。
黎野还在为刚才沈进的例子郁闷,气急败坏的瞪了沈进一眼。
张启飞继续在威逼利诱大家,用柔和的嗓音谆谆教诲,这可是个机会,是你们展现自己的机会。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他看了一圈,没人举手。
大家很统一,目视前方,面无表情,视前面的干部如无物,当然内心里的波翻浪涌又是谁人知。
快啊,告诉你们,在军队机会是给那些勇敢的人。
后来沈进当了干部,尤其在带新兵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还是有很多方法传承了当年a学院所学,这或许也是必然吧。
又看了看,依然没人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