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师自从8月底抗洪归来,献出了100多官兵的生命以后,d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完成了任务。
(手机访问-wap.123.更新更快阅读更爽)在惊涛骇浪里,参加过首克谅山的师长感到了优秀传统的力量,一个半年多没有系统训练的乙种师,用自己无可挑剔的表现征服了上层领导,征服了媒体,征服了中华民族,更征服d师的官兵们。
越战的硝烟已经散尽了快二十年,一个停止训练半年的乙种师,一个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的部队,实现了自己的涅槃,向世人展示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尽管这个代价很大。
正如我们在抗美援朝里把美国打到板门店,我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但是这个尊严是有代价的。
相比死去几千万生命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第一次战胜列强,赢得的尊严,我们的尊严获得都是那么艰难。
而这一次,d师用的又是100多个花一样年龄的官兵,展示了自己的尊严。
但是如果没有这突如其来的无边洪水,或许这个时候d师师长已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天伦之乐,因为根据原计划,吃罢八一大会餐,d师就化整为零,都卸甲归田,从此d师的称号永远地消失在解放军的序列里,只能从史料里寻找这个曾经在遥远北方举旗的功勋师。
计划是在8月10日以前,除了极个别提升和调走的干部离开外,这一片广袤的营区从此就荒废在无边的甘蔗林里,断壁残垣还在默默诉说那段逐渐被遗忘的王者之师,因为从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表现,我们的参战部队都可以说是王者之师,当然个别的除外。
但是,这个突如其来的洪水让这100多个官兵从此和家人战友阴阳两隔,我们恨洪水吗,我们能不救老百姓吗,我们能不执行命令吗,记起一个参加反击战的勇士说的,要是倒在战场上,我也一定要倒在前进的道路上,军人没有孬种,d师没有败类,大家都知道自己抗洪的风险,参加几次大的任务之前都写了遗书,但是没有一个人临阵逃脱,甚至连后勤分队的不少关系户,都没有妄动,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100多烈士里就有不少后勤分队的兄弟。
在抗洪总结会上,师长哭了,他忘情地说道:这就是军人!是啊,军人,你是危难的解决者,你是生命的拯救者,你是最后的堤坝。
d师的官兵红肿的双眼,无声的哽咽,是对苍天的呐喊,是对人生的证明,是世纪末的最强音。
前几天看过萨苏先生写的书《国破山河在》,里面有一个细节一生难忘,日本在解决一支中**队以后,看到古老的炮身上锁链锁着一个年仅十四五岁的孩子的尸体,日本的记者赶紧猛拍,准备作为中**队强迫老百姓打仗的证据,继而说明自己侵略的正义性。
但是事实是什么?是那个孩子在战前就把自己锁上的,而且在守军营长的拦截下还把钥匙丢在到河里,他没上过学,也没入过伍,只是当地民团的孩子,他也知道他们阻挡不了日军的进攻,但是他还是那么做了,因为在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与故土同在,与阵地同存,丢钥匙显示的是无畏是决心,是中华民族的魂,那就是后发制人,所以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孱弱的中国在打败日本的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萨苏先生说自己当时知道照片的真相,就躲到卫生间擦泪,我也热泪盈眶,一个本该懵懂无知的大孩子,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十年之后的汶川地震,也再次印证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多难兴邦,我相信,中华必强,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使命。
一个民族的特性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就像俄罗斯,他们的民族特性现在正在张扬,所以即使他们不如美国,但也可以具备挑战的勇气,而我们则是典型的韬光养晦型,在足够强的时候,必然建立我们的新秩序,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使命。
d师官兵在自己即将脱下军装的时候,却以一名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尽管只有几十块的津贴,只有不到一万元的抚恤金,这些年轻的官兵上了,迎着危险,迎着巨浪上了,留下了思念的亲人和伟大的丰碑。
所以牢记这些烈士,照顾这些烈属,是我们整个民族的责任。
然而,疲惫的d师官兵在开完总结会和表彰会,吃完散伙饭以后,接到上级命令原地待命。
老实的d师就原地待命。
突然一天,上边突然派来一支神秘的考核队伍,据说绕过了好几级,在d师师长的强烈推荐下,考核组对d团一连全连进行了全额考核,考核了多项科目,并对一大批干部进行了详细地了解情况。
然后,又是老实地原地待命。
直到一天突然接到命令,d师整编成陆战队d旅,并限定在x月x日前完成转隶前的要求配置。
接到命令的d师,哦,不d旅悲喜两重天,但是很快结合个人意愿和配置需求,上报了整编的计划,不到两个月,一个全新的陆战队d旅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了人们的视野。
但是当时官兵接到由陆军d师改编成海军陆战队d旅的反应却是千奇百怪,而且发生了许多或喜或悲的故事来,下面摘录几段,以飨读者。
片段之一:e团团长张泽接到命令的时候正在看电视,一边悠闲地喝着茶水,公务员一路小跑,老远就在喊道:团长,出大事了。
张泽一惊,茶水倒进脖子里少许,郁闷地骂道:吼什么喉,死了爹似的,什么事大惊小怪的,慌慌张张的,象什么样子?公务员是一个新兵呵呵一笑,团长,你看!接过传真文件的张泽看了一眼标题,立即站了起来,题目赫然写作关于陆军d师转隶海军的有关规划,张泽立即象屁股上长弹簧一样站了起来,苦笑道:这是好事啊,这样就有很多官兵不用担心回去找不到工作啊,又可以在军队多待几年。
然后专心地看了下去,看到改编成海军陆战队的一个旅,又是一个缩编,看来工作也不好做啊,张泽摇摇头,反正自己年纪也不小了,也该回去享受了,老家的工作也联系的差不多了,就静观其变吧。
片段之二:e团政委李小伟正在接电话,是啊,我现在只能这样干等,哎,真是犯愁啊,闲得快疯了,不能给您分担一点儿,心有不安啊。
对方爽朗地笑道:小李啊,面子上的事,咱还要过得去,考试你还是要参加的,放心,招呼我已经打了,这个正处是你的,跑不了!李小伟笑道:我不担心这个,您陈书记答应的事情,那在东江不就是铁板钉钉的事情,我这不就是给你汇报下思想吗,你可是我的上级党组织书记,我们坚持党的作风。
陈庆收笑道:是啊,我跟你说,这是个敏感的位置,你在部队也干了这么多年的领导了,地方不同于部队,你还是多表态少说话,先把初期形象搞好。
李小伟笑道:书记教育的是,我虚心接受,要不要我先请财政局同仁们吃顿饭呢?门外报告声,李小伟把手机拿的稍微远点儿,进来!陈庆收多年跟军队打交道,也立即没再说话。
钟谨思走了进来,把传真文件递给了李小伟。
李小伟接过文件准备放下,瞟了一眼标题,呀!陈庆收何等老江湖,知道李小伟看到的东西肯定非同小可,因为李小伟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多年领导不可能象毛头小子一样,有了**就喊出来。
李小伟赶紧笑道:领导,那我就暂时先不汇报情况了,我们单位出了点儿问题,我解决一下。
陈庆收笑道:那行,小李,吃饭的事你自己解决。
那回见!李小伟恭敬地说道:那,领导再见!李小伟挥挥手示意钟谨思离开,钟谨思正欲离开,李小伟喊道:小钟,通知各个常委半小时后会议室开会,通知各营和机关各部门负责人,晚上7点半礼堂开会。
李小伟脸色怪异地看着文件,苦笑不止,这眼看刚落实了就地转业进财政局当副局长,就看到部队要整编,真是***造物弄人。
李小伟长叹一声,闭上眼睛,无力地靠在椅子上。
片断之三:黄勇正在和苏泰来、罗正强以及董骏在打牌,王国峰在旁边钓鱼(观战),通信员冯国强和文书康云伟都在围观,气氛相当的热烈,当然战士们也都无心训练了,除了早晨的晨跑,基本都是放任自流,当然还是坚持了在位一分钟,干好六十秒,就是所谓地形散神不散。
罗正强把底牌吃到手里,正在告牌。
苏泰来笑道:指导员啊,听说你和女朋友说好了,回去就要操办了。
黄勇笑道:信息侦查搞得不错嘛,结婚还早呢,工作还在落实中,女孩子我还没见过呢。
董骏笑道:湖北自古就出美女,你们那里女孩整体就比东江高几个档次。
黄勇笑道:武汉美女是蛮多的,但是男人也多,而且现在女孩都很现实,没几个愿意嫁给军人,工资不高,待遇也差,有后顾之忧,而且大多又都是大男子主义者,当然最主要的是两地分居,所以做军嫂,赞扬一下还可以,做嘛,与我无关。
王国峰苦笑道:咱们抗洪结束离开的时候,不是还有很多标语嫁人要嫁子弟兵,还有那么多女孩眼泪汪汪的,哼!黄勇笑道:那时候大家都沉浸在子弟兵抗洪地风采里,而且标语大部分是结过婚的人想出来的,哈哈,咱允许她们冲动,现在也过去一个月了,早过了冲动期了,现在的女孩们,冷静地多快啊。
苏泰来笑道:看到没,指导员都是血泪之谈,我们那里还好,对军人的感觉还不错,当然能转业就更好了。
黄勇笑道:是啊,我现在说的这个女孩(就是处对象的这个女孩),就首先问我什么时候转业,听说我马上转业人家当即拍板,可以考虑处男女朋友。
罗正强把八张牌望小桌上一拍,好了,开始反牌!苏泰来立即叫道:我来两个红桃8,给拿不?董骏笑道:两个小鬼。
黄勇摇摇头,我依旧没有反弹的迹象。
罗正强询问地看着苏泰来,给拿不?值班员一个瘦小的战士走了进来,喊道:报告!指导员电话!黄勇把牌递给王国峰,别浪费了啊!苏泰来大手一拍,三个红桃8!董骏摇头,强悍!过!罗正强也摇头,过!苏泰来满脸笑容地把底牌拿了起来,嘿嘿,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了,我和指导员输这么久了,早该翻盘了!罗正强摇摇头,的确啊,我没货啊。
董骏也苦笑道:也该他们赢了,坦然点儿!罗正强笑道:不过还没适应怎么输啊。
董骏也得意地笑。
黄勇走进门,苦笑道:连长,集合开会!营长教导员从团里回来了!苏泰来站了起来,都***这个时候了,是该给个说法,原地待命快一个月了。
王国峰和冯国强迅速补充战局,继续开战。
不久以后,战局已经结束,王国峰正坐在连部看报纸,董骏也在看报纸,连部已经收拾地比较利索。
王国峰骂道:我靠,这市委书记真***敢说。
董骏问道:怎么说的?王国峰指着报纸,看,快看,这这次军民拼力堵口的过程中,我市居民无一伤亡,取得了抗洪的巨大胜利。
董骏也骂道:***,当兵的就不是人啊!王国峰冷笑道:人家说的是老百姓无一伤亡,还是有玄机的。
董骏长叹一口气,老百姓算人头,士兵就不算,那我们连的3个烈士算什么,稻草还是泥巴?老百姓都有统计的,我们这算什么,这抗洪……**!王国峰摇摇头:别激动!我们的人数另计,不过这sb书记说的真***短路话,这也被他吹成政绩,他晚上也睡得着!董骏的眼眶泛红,因为一连的三个战士都是他们排的,两个老兵和一个新兵,其中有那个新兵在董骏的眼前被卷进大浪里的,董骏受到的刺激很大,看着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孩子在自己的眼前消失,董骏的情绪很久都没有缓过来,今天这句冠冕堂皇的官话,犹如一把军刺刺进董骏脆弱的心脏。
董骏快一米八的大个子,黝黑的国字脸上被一层霜雾笼罩,估计那个市委书记要是在他面前,已经被他手刃了,因为地方上的人或许很难理解军人的战友之情,尤其经历过大型行动(包括军事行动与非军事行动)的战友之情更是跨越生死的感情,是可以同生共死的豪情,是足以回味一生的浓情,所以看到这句不负责任的话,董骏很受刺激,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或许那个书记也是无奈呢。
但是,大浪不会忘记这群和他共生的烈士,长江不会忘记这些和他共存的英魂,人民也不会忘记曾经有一群人,挡在他们和洪水之间。
当然人是善于忘记的,所以多年以后或许不再想起这些被洪水吞噬的勇士,再过些年,这些没经历大洪水的人们或许会象听故事一样,再过些年,又或许有些人在质疑是不是有这样的事情;就像今天很多人质疑日本人是不是真的在二战制造了那么多惨绝人寰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在抗日里杀了那么多的日军。
历史可以篡改,成绩可以夸大,但是终究有露出真面目的一天。
或许我们的后代,还可以利用时间机器回去看看,到底事情是什么样的,那就不是本书所要书写的内容。
不过倒是可以考虑写一个架空历史的小说,那是后话。
董骏,钢铁一般强壮的汉子,无力地坐在那里,因为那个小战士是革命老区人,是家里唯一的男丁,为了生他,家里连续逃避计划生育小组的围追堵截,连房子都让小组给推到了,终于在连续生完第三个女孩家里崩溃之前,生下了他。
教育质量低下,大学无望,花了不菲的代价送来当兵,却还没满一年,就倒在了长江边上,年纪不大的父母,由于贫瘠的生活已经颇显老态,在接到儿子的噩耗时,父亲病倒,霜染双鬓的母亲蹒跚地抱着骨灰盒,那绝望的眼神,那苦楚那艰辛那委屈……张泽和李小伟号召了募捐,对于那个绝望的家庭估计是杯水车薪,但是也是战友们的一片心意。
董骏差点儿哭了,小孩的班长何正水带领全班认老太太做娘,老太太吃惊地不知道说什么好,半天没有说一句话,但是显然还是陷入了难以相信的感动中,搞得旁边的记者急的直想教老太太怎么说。
后来很多年内,这个班的战友退伍不退伍的都尽可能地去了那个贫穷的地方,给那个惨淡的家庭一点温暖,直到05年底,一个浙江的战友发了,给老太太修了一套两层的小楼,老太太的日子终于好起来了,这是后话。
王国峰赶紧劝董骏,好不容易终于正常了点儿,王国峰在那里想念口齿伶俐的孙晓宇,不知道他现在混得怎样了。
苏泰来和黄勇神情诡异地走了回来,一路两人还在说笑。
刚进连部,苏泰来笑道:指导员啊,看来你那个女朋友又要黄了?黄勇笑道:不一定啊,我申请回去,这次说了是要尊重个人意见的。
苏泰来笑道:问题是你很精英啊,你这样的人领导都不留,那这支部队还有什么希望。
黄勇笑道:我又嚣张,又不懂事,哪个领导喜欢?苏泰来笑道:我们军事干部集训,每年团长都要猛力地表扬你。
黄勇摇摇头,先别吹我了,再吹就要出事了,董排,准备开饭!董骏站了起来,走了出去,小值日已经打饭很长时间了,吹哨开饭了。
王国峰笑道:怎么,部队不解散了?黄勇笑眯眯地说道:等下吃过饭,全连开会,你就知道了。
片段之四:苏泰来铿锵有力地喊道:事情就是这样的!下面炸锅了,战士们做梦也没想到,无尽地待命等来的是这样的结果,说实话在参加抗洪的那一瞬间,还有战士在幻想,会不会因为这个留下来,也有人在想是不是可以衣锦还乡,但是无尽的等待,消磨了所有人的意志与幻想,大家都在想这无尽的等待,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下面有目瞪口呆的,欢呼雀跃的,哭笑不得的,不知所措的,不知所谓的……情况不一而足,不胜枚举。
但是纪律性非常强,依稀看到当初影子,也正是这些影子,加强了首长留下的决心,但又不能违背裁军的原则,所以最终采取了这个权宜之计。
……于是平静的d师立即陷入了忙乱的状态,各部门展开工作,干部们都积极出动,了解情况,统计数据,汇总发言,写申请书的,写报告的,写信请示家庭的,偌大的d师如同上满的发条,全速前进,甚至出现自己都不能控制的盲进。
但是,很有效果,没几日各级的方案都制作出来了。
又过了几日,上级下发了文件,情况出人意料,也不出人意料。
d师正式更名成为陆战队d旅,e团缩编成了2个炮营。
y旅副参谋长郭谨康调任d旅参谋长,申请转业的张泽调任d旅副旅长,申请转业的李小伟调任d旅政治部主任。
同样申请转业的黄勇升任d旅炮兵一营副教导员,希望继续干活的苏泰来升任d旅炮兵一营副营长,王国峰代理d旅炮兵一营一连指导员,罗正强任一连连长,董骏升任一连副连长。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全师,炮营缩小的规模不大,而且炮营的干部大多数都留下来了,管你愿意不愿意留,因为有些人是这支部队的基石,是不能放回去的,本人也持该观点。
原营长于化成调任军械科长,副营长徐业华代理一营长,黄勇的老乡干事沈丛林升任干部科长,宋金晖出人意料地升任军务科长。
很快,按照陆战队的标准,在四多塘修理了一大片营区,不过炮营没有在这里,而是在距离这个地方偏东北2千米处的轻武器靶场,两个营倒也其乐融融地相处,而没过多久上面关于部队即将实行士官制度的通知也下来了,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岁月,在一片迷茫与阵痛中,d旅重新屹立起来了。
而这个时候的沈进刚刚结束军训,正在开始自己崭新的大学生活。
孙晓宇则在连队接受更为苛刻的训练,因为作为预提班长集训回来的准骨干,必须展示自己高人一等的技艺。
而插播一则题外话,就是四多塘地名的由来,当地蛇多,老鼠多,蚊子多,甘蔗多,故称四多塘,但是关于最后一多一直众说纷纭,没有一个具体的结论,故本人采用大多数人的意见,同时还有不少人坚持最后一多是捡垃圾的老太婆多(那段时间,那是相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