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勤奋的豪气在以上的叙述中,我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勤俭,它是一种心智能力,是生活适应所不可缺的豪气或精神力量。
至于如何培养勤俭呢?培养勤奋须朝以下几个方向努力:从积极想象着手积极的人能看到人生的光明面,做事就不会畏缩,能朝着正面的观点去努力。
他充满着干劲、朝气,能勤奋地朝向目标努力,而且目标本身也会鼓励着他向前迈进。
哈佛大学曾针对一个企业中级干部的训练班,就其成员加以观察、记录和追踪,发现在哈佛受训完后,那种平常有积极态度和想法的人,在几年之后,逐渐由中级干部,擢升到高层领导者。
而那些消极、没朝气的人,慢慢被淘汰了,证明了积极才能导致成功。
美国的科技奇才费曼博士,也就是查明挑战者号太空船失事原因的科学家,曾在传记中记载一个故事:在五十年代时,他到千里达岛游览,要计程车司机载他到当地的贫民窟去。
到达之后,司机向他介绍一位印度来的老妇人,那位妇人的小孩在马里兰大学念医学系。
另外,又介绍了两位印度来的老妇人,正在用她们刚买来的缝纫机缝衣服。
那位黑人司机就问费曼博士:同样在贫民窟生活的人,印度人就懂得好好培养下一代,或是懂得努力工作改善生活,而我们黑人就不知道长进!为什么?费曼博士告诉他:我不是社会学家,所以没办法很正确地回答你的问题,但是我想可能的原因,在于印度人有几千年的宗教、哲学传统,他们现在虽离开了印度,但仍保有开创未来、培养子女的观念和态度,这是他们民族的遗风。
而你们黑人同胞,很不幸地没有这种传统,或者本来有这种传统,但因为曾经被征服、被奴役了,而后来就失去了此一光荣传统。
黑人司机深觉费曼博士此话有理,就决心努力,打算先去赌赛马,赢了钱就可买一部计程车自己开。
但费曼博士告诉他:你的用心虽值得欣赏,但赌马的做法却是错误的,因那是建立在运气上,而不是靠脚踏实地。
费曼博士所讲的,就是一种积极性、光明性的问题,也就是踏实、勤奋的豪气。
苦干实干的精神一个肯吃苦的人,才能享有福气。
宗教家的眼光中,吃苦的人有福了;在中国的传统中,勤俭是一种美德;在佛家的故事中,常主张人不能生活得太如意,要多吃苦。
苦干实干,才能体会成长的喜悦。
爱默生在他的文集中提到,人的才能就像土壤,要不断地耕耘,才能成长茁壮,才有丰收和长进。
在一些成功的事例中,无论是事业上、学术上、工作上成功的人,都是建立在愿意苦干、实干的豪气上。
《读者文摘》的创办人华莱士,只有中学毕业,但他一心一意地想要做一些事情。
他喜欢阅读、作杂记,把看过的文章、资讯记录下来。
后来他发现为何不把它印成杂志,让很多人可以很精要地得到想要的资讯。
基于这样的理念,经过许多折磨、困难,终于奇迹式地发展出现在的《读者文摘》,这个奇迹是建立在苦干实干的豪气上。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前总裁艾科卡,自大学毕业后,就勤奋地工作,他能使濒于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转败为胜,是靠着苦干实干才能成功的。
台湾的企业家中,辜振甫先生曾说:有人看我时常优游自在的样子,其实背后的努力,常不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