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自己比喻为鸭子划水,表面上优游自在,两双脚却在水中不断地划,这样子的努力,一般人都没看到。
所以我们常羡慕别人有成就,事业成功,其背后苦干实干的精神,我们却没有看到。
企业家王永庆先生也认为企业的成功,是在苦干实干的精神。
他说要开一家冰淇淋的商店,要选在冬天时来开,因那个时候,顾客最少,所以就要接受各种的磨炼,想办法经营起来,这种经营的智慧,就是来自苦干实干的豪气。
不仅企业家提倡苦干实干的精神,宗教家星云大师,在一次演讲中,也提出成功的人生,须具备改、受、敢、思四个条件。
改就是改正错误,才能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受就是受苦,接受挑战和别人的耻笑,有时当我们要以苦干实干的精神来做时,别人曾笑我们傻,此时千万不可却步,要能忍受别人的冷言冷语,勇敢地迈出步伐,以苦干实干为乐,别人怎么说,那是别人的事。
敢是敢承担责任,敢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断。
思是用脑筋思考,才能解决问题。
这种改、受、敢、思就是一种成功之道,也是一种苦干实干的豪气。
企业上计划的推动,也要靠苦干实干来执行,这能使员工有热情、有豪气和有锲而不舍的活力。
除此之外。
仍需有一中心观念,像松下公司松下幸之助主张员工要有使命感,台湾王永庆的台塑企业文化是追根究底,实事求是,这些都是吃苦的精神。
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社会在进步的立场上、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最怕的是停顿,所谓不怕慢,只怕站,如果站着不做,就不能进步。
不断吸收新知、提升经验在工业化的社会里,做什么事都需要专业知识,甚至连生活本身也是自己的专业,而不是爱怎么过,就怎么过,否则会趋向于堕落。
因为人没有生活的方向和智慧,就不可能是振奋的、积极的,就不会感到踏实和成长的喜悦。
所以不论在工作上、生活上、事业上,要不断吸收新知,才能提升经验。
我非常敬佩李国鼎先生,曾有幸和他共事几年,我敬佩他一个月能看十几种杂志和多本专业的书,报纸上的专论他更不放过。
更奇妙的是,他认为重要的,他会要求部属也看。
而作为他的部属常会发现,一篇还没看完,另一篇又交下来了。
部属已经觉得很多了,但这只是他看的一部分而已,他读的书是那么多。
我从李先生那儿学到了,人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解决问题,那就要靠阅读了。
我读爱默生的文集,作者提到他每天阅读,并把心得记录下来,作为思考、写作和待人处事的参考。
在清晨时,他会把前一天的记录再看一遍,这种好学的精神,值得学习。
在目前快速进步的社会,知识是有时效性的。
柴松林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知识是有半衰期的,一个人大学毕业后,在五至十年内若不知再学习、再长进,则他可能如同没念过大学一样,因为他的知识之适用性已经衰退,不再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社会上要培养吸收新知的风气,那么个人也会受文风的影响,追求新知、富有豪气。
讲求效率,注重休闲我们要经常评估自己做事的效率如何?是否在预定的时间完成预定的目标?甚至要确实做到量化的标准,有精确的数字作为依据,才能评估进度超前或落后。
心理学家指出,要提高效率可从几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