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他们看到一个人匆匆从上游跑过来说:师父,你们有没有看到一片菜叶流过,那是我洗菜时不小心被水冲走的,现在我正追寻那片菜叶。
三位禅师听完,不约而同地说:现在我们决定到他家去挂单弘法吧!禅家认为珍惜资源才有福报,连一片菜叶,一滴水,都不可以糟蹋。
然而,现代人对于资源则浪费无度,甚至破坏资源,特别是水的资源、林木的资源、土的资源,如果破坏多些,连生存都要受到严重威胁。
幸福不是一味追求得来的。
固然不错,没有努力就没有幸福,但不懂得惜福,到手的福气也是会流逝的。
不懂得珍惜自己,不愿活出自己生活意义的人,即使有了偌大的财富,也是空虚不实的。
当自己的主人当自己的主人,就能显露人生的庄严和令人尊重的豪气。
每一个人都注定要当自己生活的主人,《华严经》把这样一个真实的生活法则称为世间主。
做自己的主人是指能依自己的现实条件去成长,去实现其人生,去开拓其生活的天地。
佛教是要人从现实生活中,不断地扩充和自我成长,从有血有肉的自己,发展成丰富情感的菩萨,最后完成了正等正觉的佛。
因此,没有世间法的生活、历练和精神提升,就不可能成就圆满的佛果。
所以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不二的,是相融相衔接的。
在日常生活中被贪、瞋、痴、慢、疑所困住的人,他便不可能出离而入于净土法界。
所以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世间的生活是修行证果的锻炼场,而锻炼的重心就是自己,这就是世间主。
每一个人都要成为世间主,一切有情众生也是世间主,乃至物质世界、山河大地都各得其所,也是世间主。
世间主并不是自负地想要主宰别人或控制凌驭,而是要保持自己的主动回应能力去生活,去待人接物。
更确切地说,就是要有清醒的觉照,和参天地化育的豪气。
每一位世间主都要投注于世间,究竟世间是什么呢?世间就是生活的内容,活动的范畴,生存的真实面貌。
它在《华严经》的世主妙严品里,有着生动活泼的阐释,分别为:器世间,这是物质的现象世界。
众生世间,这是生命的有情世界。
正觉世间,这是精神的本体世界。
每一个人乃至一切有情众生都离不开这三个存在范畴。
就个人而言,你的身体和所在的环境是器世间,生命的现象是有情世间,智慧的开展和精神生活的增长,就是正觉世间。
因此三世间是人生的三个基本范畴。
兹就这三个世间加以叙述:器世间的现象世界人借着物而存在,物聚合则身存,物坏散则身亡。
人赖以生活的山河大地一切物质一旦破坏,生命现象就不能维系下去。
所以对于器物生活必须有正确的认识。
佛家告诉我们要珍惜器物,要珍惜自己的健康,要维护一切有情众生的器界,否则无异于否定自己的生命。
佛家是很重视环境保护的,他们把山河大地、树木花草视为一个存在的主来珍惜,所以在佛门里滴水粒粟,都得爱惜,绝不糟蹋物质。
对于环境的维护更是讲求,比如说临济大师要种树为后人做标榜,为山门添景致,又佛门没有不重视维护大自然生态而戒除滥伐树木的。
在景岑禅师的诫斫松竹偈中说:千年竹,万年松,枝枝叶叶尽皆同,为报四方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