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以禅清心优游自在过生活:清心九书 > 第四章 珍惜与自豪(9)

第四章 珍惜与自豪(9)

2025-03-31 07:28:24

成功的人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和定力。

它是自己从日常生活与工作经验中,逐渐历练开展出来的价值系统;它就是人性的光明面。

矛盾、冲突、纷扰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障碍和引诱,能像狂风大浪一般卷走一时走运的暴发户;一时的风潮会像洪流一般淘尽侥幸成功的投机主义者,但是那身体力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成功者(注:《华严经》最末,善财童子以赤子之心、向上肯学的态度在文殊菩萨指引下,向五十三位菩萨请教学习,所教者不同,更丰富其阅历,启迪其心志,即得到生命之圆满开展。

显然华严的教理在于博学多闻,增广阅历,而后融会贯通,落实于生活,以实现圆满的人生),却仍然屹立着,继续他成长的脚步。

转识成智如果你懂得运用转识成智的技巧,你的烦恼会消弭于无形,伤痛会转化为人生的资粮,心智就会不断成长;生活适应能力随之提高,当然你也就能创造机运,过成功的生活。

什么是转识成智呢?它是一种通权达变的智慧。

具体地说,如果你能从失败中学会成功的经验,从烦恼苦闷中找出它的意义和价值而予以承担,从日常生活中看出提升自己的新机,这就是转识成智。

懂得通权达变的人,他们深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诀;能苦中作乐,能转败为胜,在横逆艰困中走出康庄之道;这是学佛修行很重要的一部分。

佛法告诉我们人间有许多的苦:生、老、病、死是苦,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也是苦。

如果你能转苦为乐,从中解脱出来,你的修行就有了大用。

佛法里头的四圣谛是:苦、集、灭、道。

它的通俗意义是:人活着就要接受许多挑战,要面对许多难题,所以生活的本质是苦。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苦是一种警讯,它告诉自己有了难题,有了危险和困境。

如果自己不愿意正视它,设法解决眼前的难题,那些难题就会累积集合起来,构成更严重的困境,集合成更大的痛苦,导致生活的溃败。

所以每个人都必须设法消除困境,解决问题,才能够泯灭痛苦。

这解决问题的法门就是道。

四圣谛是精神生活的真实面,我们可以推衍出以下几个重要的法则:生活本身就免不了要受苦,但那些苦难和伤痛,却能教导我们成长,如果你不肯接受痛苦的煎熬,心智就不可能成长。

因此,有智慧的人都不会怕苦,反而主动地去面对苦。

如果你害怕痛苦,存心规避或逃脱,或者以拖延或漠视的方式,装着视而不见,而把这样的消极态度视为忍耐,你的心智会渐渐颓废、消沉和苍白,以致陷入更深的困境。

逃避痛苦的方法很多,你可以一走了之,可以用幻想或借药物来自我麻醉和欺骗,也可以用许多借口如生病、心情不好、自己命运不好等等来逃避问题。

但这里必须警告你的是:心理症或精神病一向都是正当受苦而不肯受苦的代替品。

所以每一个人都得打起勇气去面对问题,设法解决,这才能福慧增长,步向成功和幸福。

以上的分析,你应该很能了解佛门之中唯识家苦口婆心强调转识成智的苦心孤诣。

去年年底我新认识的一位作家朋友竹君女士。

她送我她的新著《中国式的爱》,很客气地要我读过之后,给她一些意见,当时我很忙,所以把它放在书桌上,一直没时间看它。

偶尔拿来浏览一下,又觉写的大部分是生活点滴或家务事,忙碌中似乎引不起我的读兴。

过完了年,我的新书《禅·生活与工作》写就了,于是以清闲的态度,读起竹君的作品,我发觉竹君所写的《中国式的爱》大部分是她个人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转识成智的经验。

于是,我很有兴致的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