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以禅清心优游自在过生活:清心九书 > 第七章 欢喜的豪情(1)

第七章 欢喜的豪情(1)

2025-03-31 07:28:25

欢喜的心情令人感到幸福,同时也是身心健康的条件。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得欢喜,但许多人的做法却在制造不欢喜。

心情愉快,即使是清寒,也影响不了幸福的人生。

生活快乐,无需什么凭借,自然流露出豪情。

这是一个讲求竞争,强调功利价值,强制一个人去追求成长率的社会。

因此,许多人被强烈的工作压力压得透不过气来,特别是喜欢拿自己跟别人比较的人,更容易陷入心理压力和恶劣情绪的陷阱。

心情不好,就不可能发挥创意和潜能;心理不健康,情绪恶劣,就谈不上生活品质;体验不到称心愉快是什么的人,当然展露不出自己的豪情。

所以这一章,要讨论如何培养欢喜心,如何防范情绪逆转,避免恶劣情绪破坏你的生活,影响你的工作。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情绪性的惧怕和压力,会严重影响你的健康和回应能力。

因此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你培养好心情:培养欢喜心。

防范情绪逆转。

超越惧怕。

对付心理压力。

独处之道。

自由的心情。

情绪生活决定个人的幸福,你想活得好,就须好好调理自己的情绪。

心生欢喜欢喜的心情令人感到幸福,同时也是身心健康的条件。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得欢喜,但许多人的做法却在制造不欢喜。

生活得不欢喜可能是现代人很普遍的问题,因为大家只知一味地追求和贪婪,而疏于回归生活,重视生活本身的悦乐和兴趣。

最近医学界发表了一个报告说,1991年台湾地区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患有精神官能症,而三十年前每千人中不到两个人患此病症,相形之下其成长速度令人吃惊。

什么是精神官能症呢?简单地说就是生活适应困难,心理上感到痛苦,或者从而导致生理上的症状但又找不出病因的现象,最通常的是头痛、消化问题和睡眠上的不良适应,其实精神官能症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不欢喜。

不欢喜带给许多人心理的困窘和生理的疾病,虽然还能过日常生活,但活得很困难。

它简直就是阻碍个人生活快乐感和破坏工作效率的一种情绪症状。

因此一般又称做心理症。

于是情绪上的调和,是提升精神生活的重要课题,因为情绪会干扰我们的思考和判断,会影响身心健康,左右精神生活的品质,所以在佛学和修证上,也就特别受到重视。

在《华严经》明法品中特别提出令自心欢喜的法门有十种,把它诠释给现代人,用以丰富精神生活,是很具启发性的。

它的内容是:要有积极振作的态度,凡事努力不灰心,不退却(精进不退)。

不拈轻怕重,不逃避责任(不惜生命)。

不养尊处优,不被人服侍。

接受服侍会导致依赖和脆弱(于诸利养无所希求)。

要努力工作,但不可执著名利色欲,要掌握空性才得自在(知一切法皆如空虚)。

体悟自性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善能观察普入法界)。

要有一颗独立自由思考的心(知诸法印心无倚著)。

订定具体而正当的目标,努力去实践(常发大愿)。

要有耐性,能延缓报偿,才能达到成功(成就清净忍智光明)。

对于是非和对错要加检讨,但不能陷入情绪化的死胡同(观自善法心无增减)。

要生活在真实里(依无作门修诸净行)。

以上十点是能令自己活得充实成功、欢喜自在的方法。

如果把它加以归纳,再配合我在心理辅导上的经验予以整理,可以找出三个关键性的观念。

简言之,欢喜的人生必须依以下几个原则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