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生活得真实(有目标)。
要积极振作。
要能容忍、有耐性。
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自我价值。
现在进而对这四个原则加以解释。
首先,人要对自己真实。
要如实地认清自己和所投入的周遭世界。
人是用自己现在的现实去生活的;人的理想、目标和期待,都必须建立在真实上,否则就会被虚假或失真的观念所误导。
人们最大的痛苦之一是不喜欢自己。
他们埋怨自己不如人,不够聪明,命运不好,健康不佳;一连串对自己不满,使他失去欢心。
这些人所以对自己不喜欢,是因为没有真实地接受自己,依照自己的本质去生活,去成长。
他所看的是别人的成就,而不是接纳自己的现实,好好努力,让自己在既有的基础上成长和成就。
如果你不是站在现在的基础上,运用你的素材和本质,你就注定不会成功,不会欢喜;因为你正在对自己疏离。
我曾遇见过两位工友:一位很勤劳,接纳自己的工作,一有空他就念书,三年之后他考取特考,从工友一跃而为职员,他有信心,也满腔欢喜;另一位工友,则不喜欢他的工作,也不肯运用自己的资源,他好赌,玩六合彩,几年时间,已落得身心俱疲。
热爱自己的人必然能接纳自己的现实,从现实中去看出希望。
请注意,如果你是一棵矮小的茶树,你就好好地去长出最高贵的茶,千万不要把精力错用在妄想成为大雪山上的红桧。
茶有茶自身的价值,红桧有红桧的价值,两者都需要自己去肯定自己。
依自己的现实去订目标,善用你现在的素材,那是运用你的真实,站在真实的地基上,必然丰收。
反之,如果把眼光放在赌博的虚望上,他只是在赌运气而不是靠着智慧和努力。
其次是积极振作。
我年轻的时候,经常到山上去打工,在橘子园里除草;当时没有割草机,必须用扫刀,一刀刀很费力地把茂密的杂草和芦苇砍除。
这些野草铲平了,不到半年又长得跟人一般高,我说:野草真贱!半年长高到足以掩盖果树。
果园的主人,一位老先生却说:野草的生命力真旺盛,果树像它就好了;不过,人的生活力更旺,半年就除了一次草,施一次肥,来保证果树的成长和丰收。
这位老人似乎在勉励我,接着说:肯干的人,即使一片溪埔(河床)也会有收成;不肯干的人,就是良田也要荒芜。
这些话正代表着台湾五十年代的积极精神,他们热爱生活,欢喜工作和努力。
我认为是他们的精神在台湾缔造出经济的成就。
新一代的年轻人,是否能培养自己胼手胝足的积极振作和拓荒精神,正是值得留意的课题。
无论社会如何变迁,经济生活改变多大,积极与负责是幸福之路;无论生产方式如何进步,社会是何等的开放与自由,没有坚持和努力,就会被淘汰。
社会越进步越繁荣,并不表示生活越容易。
事实上,挑战和有待努力之处一点也没有减少。
因此,积极振作的思想和态度,无论是落后的地区或文明的社会,都同等的需要。
我们的困难和挑战像野草一样,砍了再长,长了再砍,从初民社会到文明的现代,必须一直打起精神去铲除莠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幸福和欢悦。
就心理层面而言,在积极振作的背后,显然存在着一种令人敬佩的品质——耐性。
耐性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当我们遇到难题时,必须设法一步步去克服,把它分成几个步骤,用更多时间和脑力来完成它。
这就好像爬一个陡峭的山必须采取之字形前进一样,这就是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