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以禅清心优游自在过生活:清心九书 > 第七章 欢喜的豪情(12)

第七章 欢喜的豪情(12)

2025-03-31 07:28:25

其实,每天都可以透过一段时间独处的方式,来达到闭关的目的,每天都有时间独处的人,要作积极地利用,而不能放任致产生孤独和寂寞,要透过独处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而不能让它白白的虚掷,我建议你善用独处的时间从事以下的活动:学习新知独处时内在的心理世界,仍然延续着一些对话,特别是焦虑情绪的人,其对话通常是评价性的苛求自己、不满意自己,而无所事事的人,独处时则显得空虚无聊,因为他没有对话的素材。

因此,独处时最好的方法是阅读;读经典、看名著、阅书报、作札记等等。

它使自己的心理对话有内容,不致陷于空虚和胡思乱想。

另一方面,阅读好书,可以增广新知,扩充见闻;当学识领域渐渐扩大时,自我价值也跟着丰富化。

见识广博和能力提升,是健全自我功能的重要途径。

自我功能越好心理越安定,焦虑和心理压力也越减轻。

体验生活人因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才会觉得空虚,他的自然反应是去寻找刺激,通常都是声色之欲,这是在不能独处之后衍生的生活堕落和迷失。

因此,独处时要能创造并欣赏自己的生活,你可以做点家事,把家布置整理妥当之后,会有欣然悦乐之感;你可以插一盆花,发挥你的创意;你可以找出乐谱,清清嗓子,旧歌新唱;你可以修补家具,化腐朽为新奇。

这些都能令你体验到生活的创意和喜悦。

独处时若仍然能保持你的主动性,就能体验到生活的喜悦和充实感。

保持闲情心中无事,一片闲情,是很悦乐的;它既有充实自在的感觉,又有神清气定的安适。

这是最真实自然的禅定,不是勉力为之的强定。

在这种心定神闲的状况下,思考和行动都是清醒的,情感也变得敦厚温文起来,培养闲情的方法是恬淡和少语;少欲知足就是恬淡;不多话、少是非就是自在。

特别是家居,不要对家人唠叨,要保持宁静单纯。

沉默是金是千真万确的,因为它给你安详平静。

每天临睡前一小时,如能保持少语,少说少批评,万缘放下,自然能体会独处的奥妙,睡得恬适。

现代人是忙碌的,每天要为工作操心,为前途打拼,精神生活压力很大,偶尔有机会独处,又觉得孤独苦闷。

日久弊生,他开始疏离了真正的自己,觉得空虚、焦虑和不安。

我觉得现代人要重视独处,要善加运用,它能带来安适、宁静和充实感,同时也能孕育活力,以适应忙碌生活。

最后,我要补充说明,珍惜独处不是强迫自己和别人分开,而是要善用独处的时间,并安排让自己有闲来无事的自在。

自由的心情人是否活得自在愉快,活得有创意有意义,端看他的心灵是否自由而定。

心灵越自由,自我功能越健全,生活越有活力。

我们可以说,自由的程度与心理健康成正比。

自由程度越差,表示心智的僵化越严重,生活适应容易发生问题。

在禅家的说法,心灵的自由就是见性。

见性是指心理活动没有僵化,没有障碍,能够清醒的回应周遭环境。

无僵化偏执的障碍就是清净,能觉照的生活是智慧,合起来就是见性。

故《六祖坛经》说: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见性就是心灵的自由,它的经文解释是:内外不住,去来自由,去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很明显的,自由心灵在修禅时是一个核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