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以禅清心优游自在过生活:清心九书 > 第一章 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情境(2)

第一章 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情境(2)

2025-03-31 07:28:25

上班族的生活有什么特色呢?上班族是一种以付出心力或劳力,来换取生活工资的人群。

这些人要为他们自己的职位或工作负起责任。

他们都要归属于某一公司或老板,每天上班下班,循环不息,犹如星体的运行。

更确切地说,他们好像一个机器的齿轮,没有自由,只是一味地听命于一个指挥的作业系统。

他们的悲、喜、哀、怒都在这个封闭的体系里,其前程与命运也难脱这个轨道。

  上班族已经成为台湾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其作息不但是整个城市乡镇的呼吸,而且也成为社会运作的主干。

每天他们从床上挣扎着起来,紧张地赶往他们的工作地点,于是城市活络起来了。

汽车巴士阻塞拥挤不堪,噪音尘埃充斥空间,城市成为紧张焦虑的温床。

入夜之后,上班族无意识地返回自己寄居蟹似的家。

城市再度沸动起来,华灯初上,灯红酒绿,餐厅开始吆喝着食客。

这就是上班族的一天。

上班族有理想吗?能主动决策吗?答案很明显,没有。

即使有,也只不过对他操作的工作,作例行性的执行。

于是他们主动与创造的天性开始遭到抹杀。

日子久了,他们的精神变得死气沉沉。

你从上班族紧张而缺乏活力的表情中,就可以看出他们的苦闷。

上班族有文化吗?詹宏志先生指出:没有!我们的上班族有的只有反文化。

离开学校上了班就不再读书,这是反文化之一。

工作之余别无目标,只是声色之娱,这是反文化之二。

过河卒子拼命向前,不再修养成长,这是反文化之三。

呼朋引党彼此争斗,人际关系等同智慧,这是反文化之四。

上班族不只面临着上述的精神困境,更严重的是在彼此模仿成习的情况下,把反精神生活当做一种时髦,它形成了现代人勾魂摄魄的境,把我们牵引在迷失的歧路上。

物质化的生活我们的经济不断地发展,新产品与市场的开拓成为全国上下全力以赴的目标,那是我们这个海岛赖以维生的必然途径。

于是生产与交易的思想,成为我们价值的主体。

我们想尽办法要生产及出口更多的货物,这个概念已成为我们的生活目标。

这个奋斗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不知不觉中物的价值已经渗透到我们的心理生活之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因素。

于是,我们正同弗洛姆所说的:在这个程序中,人把自己变成了物。

生活变成了物的附属品,整个生活被‘拥有’的价值所吞没。

生活的目标原来是完美的人,现在变成了完美的物。

我们有物才有安全感,同时也只有为物工作,似乎才是正常的生活态度。

于是生活本身的价值与生活活动脱了节。

这一来,我们的精神生活丧失在对物的追求之中。

我们以拥有物的多寡来鉴别生活是否光彩,以能消费更多美酒佳肴,表示自己的体面和尊严。

我们用物来娱乐自己,自己却变得更贪婪、更匮乏、更空虚。

我们想尽办法用酒色财物来防卫自己,却永远填补不了心中空虚不安的黑暗之洞。

我们把奉行几千年的伦理和道德格律,视若具文,当做故宫里的古董、珍玩来谈论,或者当做装饰品来打扮自己,而很少能把它当做生活的格律和引发精神振作的火石薪传。

我们很爱面子,却打肿脸充胖子。

爱说冠冕堂皇的格言,骨子里则说而不做。

我们爱讲情面,但往往把是非与情面搅不清楚。

而归根结底是为了追求物质化的人际和交易性的价值。

这种物化的价值与本性中追求意义的天性,发生严重的割裂,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和空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