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以禅清心优游自在过生活:清心九书 > 第一章 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情境(5)

第一章 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情境(5)

2025-03-31 07:28:25

再看看我们的教育,在理念上是德、智、体、群、美五育均衡发展。

但实际上是为了升学,为了把孩子推向无止尽的考试与读书竞争。

谁都知道那是错误的,但那是社会的一部分,大家都在不得不如此的情况下,把孩子送上考试之路,任由考试来摧残孩子身心的成长。

我们的错觉是只要考取大学就有前途,因为大学的学位是看得见的名器,有了它就有了交代,就尽了为人父母的责任。

但是在我的辅导经验中,发现许多大学生的心智与情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启发。

孩子的理性与情感往往因为记诵太多考试的琐碎题目,而疏忽对性格与情感的引导,变得有些疏离。

学校是读书或升学的地方,而不是孕育生活智慧与心智的地方,那是目前教育的缺憾。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只能培养感性或缺乏原则的知识分子,而很难培养有学识、有担当、有道德勇气的青年。

中小学是每个人一生当中,最具决定性的时期。

当我们以培养斗鸡的方式来训练孩子上考试擂台的同时,另外有更多的青少年因为学业竞争不过别人,不能进入特别班级,他们受到的打击也就不言而喻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专属的潜能,它像是一块镶宝。

由于大家只重视升学,相对的那些学业未能达到水准的孩子,就得不到充分的启发与关心。

失爱的孩子是孤独的、寂寞的。

他们遇有机会就开始投入为非作歹的帮派团体。

那儿有得享受、有得纵欲,更加倍容易在吃喝玩乐中学坏了。

感性的价值体系,使人失去道义,使人失去追求生命的意义与真理。

触目所及就是权势与名利,就是灯红酒绿,就是欲望的竞赛与享受。

社会的风气就这样沉迷在唯感的柔弱梦魇里。

意识的扭曲由于过度重视物质享受和无止尽的竞争和追求占有,日复一日,使人们感到疲惫与焦虑。

由于失去了超感的生活,失去对真理的实践与信念,我们已成为宇宙和自然世界的畸形儿。

在精神生活上,并发出许多奇异的精神困境与苦闷。

这些现象很明显地是来自某些现行意识观念的扭曲或错觉。

第一种扭曲的意识是把进步错当流行。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教师一定标榜进步,产业界必然强调进步,各行各业无时无刻不在追求进步。

进步原先是一种传统的美德,例如儒家就强调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新就是进步,就是从旧的解脱出来,展现新的机运,而见诸生活各方面的改善与成长。

没有进步就表示适应上发生困难,而无情的自然力量,就会把我们吞蚀。

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文明的进步是挑战与反应的连续演出。

每一个挑战激起一个成功的反应,而成功的反应又造成另一个新的挑战,接着又再产生另一个成功的反应,那就是进步。

进步既然是一种美德,那么很快就成为人类追求的共同的意识。

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中,如果被认为没有进步就是可耻,于是无论如何也要挖空心思寻找进步,以免遭受赶不上时代之讥。

进步必须有真本事,要做得比原来的好,这谈何容易呢?于是进步的意思开始被扭曲——我虽然不能创造,但总可以赶流行,以免有落伍的自卑。

流行是一种不甘寂寞的心理反应。

它不具有选择性和判断性,而是一厢情愿的接受。

如果我们把这种风气,视为心理意识的传染,一点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