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俭约的人,他对物质、自然资源的消耗,将降到最低点,是一部最省油、性能最好的车子,节俭的人生,也是最有活力的人生。
生命的存续是艰难的,为了活下去,人必须辛勤的工作;为了发展和成长,必须努力克服挑战,设法解决许多难题。
所以勤奋肯吃苦的人,不但精神生活充沛,福报也多。
勤奋的人健康有活力,前程乐观,处处展露着豪气。
反之,好逸恶劳的人,会逐渐消沉、堕落。
勤奋代表一个人肯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是一位肯担当、不敷衍塞责的务实者。
他们肯在失败中寻找教训和经验,肯在顺遂中打下更广的根基,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锲而不舍的乐观和傻劲。
当别人笑他们不懂得享受时,他们却暗暗地告诉自己: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依我的观察。
这些人的干劲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但工作得好,家居和教育子女都很成功。
你千万不要把勤奋误以为是工作狂。
在勤奋之外,还需要一种智慧,那就是俭朴。
俭朴的人,生活单纯,懂得集中心力;他们不奢侈浪费,深知无欲则刚的契机。
俭朴使一个人能集合心力和财力,去创造更多有益于社会大众的事业。
无论是企业家或慈善家,他们都深通此道。
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俭朴更是知足喜乐之道。
所以勤俭是中国人一向重视的生活智慧。
勤俭的智慧勤俭是亟待恢复的生活智慧。
近几十年来,大家是辛苦的,我们胼手胝足地努力创造,才有今日的成就。
我们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在田里、在工厂、在海边、在海上努力工作,造就了今天的经济奇迹。
过去的生活水准是低落的,现在提高了;过去的建设是简陋的,现在不论在软件、硬件建设都相当的进步。
过去的努力,就像培植了一棵大树,庇护着我们步上坦途。
今天,我们经济上看似繁荣的,但在这棵大树庇荫下,慢慢出现颓废的现象:包括贪婪的习气、好高骛远的心态,整个社会显得不踏实,勤俭之风慢慢褪失。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经济活动,生产力正在逐渐下降,从事劳力的人口、生产线上的人口减少,而游手好闲的人越来越多。
年轻人在性格上,养成不负责任的态度,不愿脚踏实地去开创未来,去奠定扎实的基础,慢慢地学会了奢靡、浮夸的习性。
在文化上,处处也显得贪婪、浪费。
一客西餐、一桌餐点可能要几万元,这不是奢靡吗?手上戴的名表珠宝动辄几十万元,这不是浮华吗?在社会性格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疏远了,埋头苦干肯做事的人,越来越抱持观望的态度。
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和风气,须赖重建勤俭的美德、能力和生活智慧,才能改善它。
我们要把数十年来的豪气,有成就感的那份清凉的感觉,挥汗的努力精神,重新振作,并让自己更勤奋。
不只要恢复劳动上的努力,更要在科技上去发挥;不只是回到田里去工作,而是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努力;不只是像过去那样,单打独斗的打拼,更要群策群力的合作;不只是在科技硬件上建设,更要在软件、文化上下工夫;我们不只是寻回过去的朴实之风,更要有博雅的风气。
总之,不只是要恢复勤俭的习惯,更要有勤俭的新价值观念。
勤俭是幸福之路心理学家富兰克,是研究人文心理的学者。
他认为只有不怕苦,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才是成长的、幸福的。
如果一直逃避痛苦,就不会成长,精神生活贫乏,人生不快乐。
所以他主张要成为健康的人,就要懂得吃苦,懂得吃苦的人,精神生活一定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