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曾向弟子提出:苦、集、灭、道四个字,意思是什么呢?人的生活、生命本质是苦的,要接纳它、面对它,要能解决问题。
如果只想逃避它,一味地想用拖字诀,以为时间拖过去了,问题就会消失,痛苦就能解决,那就大错特错了。
拖延问题只会累积更多的问题,因为第一个问题没解决,第二个、第三个一直累积起来,那是集合了更多的问题和痛苦,那就是集。
结果更多的挑战来煎熬你,使你更有挫折感,那是坏苦,苦中加苦,最后弄得身心俱疲,这是苦苦。
于是整个情境开始破坏,生活开始颓废,使人不能真正的成长。
如果社会整体是如此,那么社会就会乱,经济就会萧条。
就一个企业的经营来说,也是一样的。
企业要成功,要步上康庄大道,就要克服困难,懂得吃苦耐劳。
要消除痛苦就需要刻苦耐劳的光明性。
所以释迦牟尼告诫弟子,一个人要活得健康、幸福,就要吃苦耐劳。
不论做什么事、经营什么事业或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要懂得吃苦。
唯有能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遇到错误立刻改正,才是成功之道。
佛陀告诉我们苦、集、灭、道四圣谛,就是在指引我们勤奋吃苦。
而且佛陀告诉弟子,人不只是要养成一种真正吃苦的习惯,还要把它当做是一种修行,吃苦耐劳是精神生活的核心,这是佛教教义的基础。
至于中国儒家的精神,何尝不是提倡勤奋,要有锲而不舍的态度呢!幸福的第二条路是俭。
俭朴、俭约的生活方式,使一个人内心感到丰足。
我们常说知足常乐,有恬淡修养的人,他永远会满足、喜悦;而物欲愈多,想要享受和占有的也越多,他的内心会感到越匮乏。
一个内心有匮乏感的人,就是一个贫穷的人。
所以富有或贫穷,并不是看他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在于是否有节俭的习惯。
一个节俭的人,他是富有的;一个浪费的人,他永远不富有,而且会慢慢走向贫穷,内心常有贫穷匮乏的感觉。
俭约的益处俭约的生活,使人恬淡、内心安静,一个恬淡、内心安静的人,有何长处呢?就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我提出以下三点:有清醒的回应能力:我们无论是经营企业、推行计划或者是为个人人生努力工作,首先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才能够去搜集各方资讯,加以整理,作为研判和决定目标的根据。
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为要有良好的感受性,这样在待人处事上,才有较高的警觉性,才能判别瞬息万变的市场为何?才能了解社会的现象和脉动如何?我们常说无欲则刚,刚不只是刚强的意思,还包括刚强的智慧。
生活俭约恬淡的人,才会有较好的同情心、同理心和感受性,才能清楚地处理复杂的事。
心胸开阔、包容不同意见:俭约的人比较不易被物欲冲昏头,他们比较宁静。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想问题,在潜意识中不会排斥不同的经验,所以他的经验、感情都是开放的,在待人处事上,才能群策群力,用不同人的优点来办事。
懂得生活:生活恬淡俭约者,较能着眼于生活本身就是生活的目的。
他不需要靠很多的享受来安慰自我,或是为自己装腔作势。
所以他是务实的,他的幸福是建立在他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故较具建构生活能力。
俭约能带来智慧,能解决问题,勤俭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一种智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