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的强悍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就已经显露无遗。
1948年5月5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时,沙龙只不过是位名不见经传的排长,在一次阿以交战中,阿拉伯联军抓住了两名以色列士兵,以军司令官——以色列前国防部长摩西·达扬决定抓几个阿拉伯联军士兵,以便交换以军士兵,但参谋们为制定各种营救方案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之中。
火暴性格的沙龙对后方的扯皮深恶痛绝,穿上阿拉伯的长袍,伪装成约旦的农民,径自带了几个士兵,驾着吉普车,冒着阿拉伯联军的枪林弹雨冲过停火线,智擒几名阿拉伯士兵。
一小时后,达扬的桌上留下了沙龙的纸条:摩西,俘虏在地下室。
沙龙的突袭成功令达扬震惊不已。
在以后的战斗里,沙龙的勇猛善战感动了以色列的将士,他们为了对沙龙表示钦佩之情,特意在坦克的炮塔上用白漆写上沙龙,以色列之王,沙龙的赫赫战功已经赢得了以色列人的普遍崇拜和尊重。
然而,与沙龙的赫赫战功相伴随的,是他嗜战成性、动辄诉诸武力的作风的一次次暴露,他因此成了一个毁誉参半、极富争议的人。
在沙龙的极力主张下,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
在此之前,沙龙亲自秘密访问贝鲁特,带着保卫人员走遍贝鲁特的大街小巷,对每一条街道、每个重要的建筑物都作了仔细的观察。
1982年6月,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后,沙龙在当时的内阁会议上表示,以军只向黎境内推进40公里,但实际上以军包围贝鲁特时,已向黎境内推进了90多公里。
黎巴嫩战争进行还不到一个月,以军阵亡的人数已达数百人。
以国内一些和平人士开始呼吁沙龙立即辞职。
1982年9月,在以军的默许下,黎巴嫩基督教民兵组织进入贝鲁特附近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屠杀了1500名巴难民。
这一惨案震惊了世界。
许多人认为,他希望有朝一日成为总理的梦想早已被他力主入侵黎巴嫩而永远地埋葬了。
然而,沙龙多年的顾问乌里·丹却说,那些不想看到沙龙担任参谋长的人,看到他当上了国防部长;而现在,我要说,那些不想让他当国防部长的人,将不得不接受他有一天当总理的事实。
这句话在2001年2月变成了现实:沙龙以利库德集团领导人身份参加了以色列总理竞选并获胜了。
对沙龙的上台,巴勒斯坦谈判代表埃雷卡特说:对于中东地区任何一位阿拉伯人、任何一位穆斯林来说,这只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以色列通往和平的大门关上了。
果然,在很长时间里,对于中东和平进程,沙龙一直坚持以和平换和平的立场,反对以土地换和平的立场。
在战场上多次与阿拉伯国家交手的沙龙眼中,所有阿拉伯国家都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他坚决反对在以色列领土上建立一个自治的巴勒斯坦国家。
沙龙对尽可能多地修建犹太人定居点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心,他认为,如果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安置200万以上的犹太定居者,以色列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保障。
沙龙一向以自己从未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握过手为荣,并且在接受美国《纽约客》杂志采访时公然斥骂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首领阿拉法特是骗子和刽子手。
达甘的心病比起鸡尾酒男士哈列维,毫无疑问,同为军人,并且同样曾经参加过六日战争以及黎巴嫩战争的梅尔·达甘更符合以色列之王和贝鲁特屠夫沙龙的胃口。
而事实上,梅尔·达甘也没有辜负沙龙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