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明显不公正的决议,其实质显然是在分裂巴勒斯坦。
因为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约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2/3强。
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
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破碎不整,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
反观犹太国则不然。
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居沿海地带,土地肥沃。
对于联合国作出的这个决议,不仅阿拉伯国家不满,同时也让占尽了好处的以色列国不安。
1948年5月初,也就是以色列国即将宣布成立之前,埃及、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都在秣马厉兵,准备在以色列建国日向犹太人发起全面的进攻。
当时,大多数以色列领导人都认为约旦不会参加这场战争,甚至还会制止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战争行动。
当时,果尔达·梅厄——这位日后的女总理——装扮成阿拉伯人,只身潜入约旦首都安曼,秘密会晤了阿卜杜拉国王。
试探约旦人对犹太人建立国家的态度。
国王欺骗了梅厄,他告诉她,约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绝对不会对犹太人宣战,如果犹太人宣布建国的话。
梅厄相信了约旦国王的保证,兴高采烈地回到了以色列的居住地,并且把这个消息传达给了以色列的其他领导人,他们也接受了梅厄的判断。
梅厄满有把握地认为,约旦将置身于这场战争之外。
但是,这些以色列的领导人中,有一个人不这么看,他就是当时摩萨德的领导人哈雷尔,他不认为阿拉伯国家会轻易允许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国。
对于这件关系到以色列国防军的兵力部署,乃至新生以色列国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哈雷尔必须作出准确的判断。
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他派出了一名年轻的特工混在即将逃离以色列的阿拉伯难民中,来到了阿曼。
这位特工也是个阿拉伯人,他正热恋着一位犹太姑娘。
其表兄正在阿曼的阿卜杜拉国王的政府中担任要职。
5月12日夜,这位特工终于从阿曼穿过胡达尔前线阵地,带回了约旦装甲部队已整装待发即将参战,以及阿拉伯军团就要发动进攻的重要情报,这个间谍神奇地从约旦最高军事机关弄到了阿拉伯国家的详细战争计划。
这些充分而确凿的证据使得所有的犹太领导人都明白了战争危险的迫近,本·古里安连夜调派几支部队,在约以边界筑起了一道防线。
到了5月14日,英国托管当局从耶路撒冷的市政府大厦上降下了米字国旗,与此同时,以色列国父本·古里安则在特拉维夫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以色列国成立。
次日夜,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和约旦的联合军团跨过边界,向新生的以色列国大举进攻。
以色列凭借准确的情报而有准备,最终打赢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就这样,摩萨德特工在以色列的建国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哈雷尔因此得到了本·古里安总理的特别赏识,并被破格晋升为以军中校。
这在以色列创建之初的军队中,已属于第二高的军衔了。
正是依靠像摩萨德这样的组织的出色工作,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力量才得以不断壮大,为以色列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赢得了保卫国家的第一场战争。
摩萨德的情报使以色列上层集团丢掉了幻想,立足于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在战争开始前作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