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电视台在放一个很特别的节目,中国连续剧20周年回顾。
新中国终于长大了,开始频频回顾过去,前些时候看过中国流行歌坛回顾,新春晚会回顾。
每次我都很爱看,看看这些,总能突然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
感慨啊,我几乎是和中国改革开放同时长大的一拨人。
80年我4岁,所以他们回忆的年代贯彻了我整个的生命里程。
80年代介绍的连续剧我几乎都忘记了,看到电视上出现的画面,猛然想起:比如《加利森敢死队》、《大西洋地来的人》、《星星知道我的心》、《神探亨特》、《阿信》、《济公》、《16岁花季》这些都是当年引起轰动,万人空巷的连续剧。
现在看来,画面真是很粗糙,人物也都特土,但是小时候觉得特棒,可惜小时候家里虽然有个让好些人羡慕的20寸的日立大彩电,但是父亲坚决只允许我们周末看电视。
居然还找人打了一个柜子,把电视机锁里面。
唉,我的童年很灰暗。
父亲母亲真是很不称职,就认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结果培养出来的我,你看看,走出宣武区都困难。
没有能力真的别要孩子,生出来让他痛苦又何必呢。
想当年因为每周只能看很少的电视,很多连续剧我都没有看全,加之年纪又小看不明白,所有直到今天,我才从这个回忆性记录片里大约窥知剧情。
不过即使这样,也是让我相当激动的。
听着熟悉的歌曲,看着熟悉的画面,仿佛童年的好朋友20年后突然重见。
《加利森敢死队》一帮哥们开着冲锋枪在德军后方来去自由。
酷逼了。
《大西洋地来的人》一个居然能在水里看报纸的男人,不过他出水时间太长也会死掉。
《星星知道我的心》:一帮哭哭啼啼的人家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
《神探亨特》:你有权保持沉默!《阿信》:一个坚强的女人《济公》: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16岁花季》:向往的校园生活,即使今天看,他们还是那么青春,一点过失的感觉都没有。
哎,我的16岁花季啊,蹉跎了……2008年3月11日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