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亿万富豪养成全集 > 第五十二章中国的中产阶级(转帖

第五十二章中国的中产阶级(转帖

2025-03-31 07:48:56

有理论认为,一个社会的中产阶层超过30%,这个社会就会相对稳定;超过40%,构建橄榄型社会架构,社会就达到稳定期。

遗憾地是,中国目前中产阶层仍是一根脆弱的杠杆。

拥有产业和一定财富的中产却也成为了被抢劫、被偷盗等的目标,自然的存在着人身安全受到危害的恐惧。

同时,他们对自身的经济地位同样具有危机感,由此甚至产生仇富心理。

当下,很多中产者都需要在评估自身安全指数中寻找对自我的认同。

宿命1:职场如战场的晋升压力面对竞争压力,中产者时刻要保护自己的地位和薪水不要失去,否则一切风光霁月将成为过去,自己难免成为社会的又一个新贫族。

正给中产者造成心理上的负担。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曾根据对31875名不同职业人士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列出了一个职业压力排行榜,发现中层管理人员的压力指数高居榜首。

压力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是:管理中层为80分,经理层为75分,教职员工为75分,一般管理技术人员为72分,医务工作者为68分,社区人员为68分,下岗人员为68分,矿工为60分,一般企业工人为59分。

其中,中层管理者的社会环境、个人成就和社会支持压力排名并列第一。

面对各种压力和前途危机,再学习成为了很多中产阶层的共识。

无数具有危机感的中产阶层选择将mba、各种培训充电作为自己的职场跳板。

更有中产者发出如此感叹: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前提是你一定要把自己变成金子!于是,不断的挑战、不断的冲刺,唯有一个目标,从中产迈入上流人群。

小理在今天看来,中产阶层是社会中最具抱负与雄心的群体,也是社会中最缺乏安全感、归属感与自信心的群体,除非他们真正能够跻身于社会上层,否则那种内在的焦虑将无处排遣,甚至将迅速走入滑坡阶段。

一天不工作,我觉得就会被世界抛弃。

中国式的中产阶层薪水不断升级,却没时间享受生活。

他们从来不把体力透支当一回事,浑身无力、容易疲倦、思想涣散、腰肌劳损等等如家常便饭。

30岁的脖子60岁的颈椎成为中产阶层工作狂的写照。

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每况愈下。

小理生活方式的不健康令部分中产阶层的压力无法排遣,造成了严重的心力枯竭,抑郁症、自杀早就不是新闻,自我期许与竞争意识到头来反刃自伤。

当匀称体形发福变成中产后,百分之九十的人会失去和飞有关的小资情调。

现在,他们已经炼就成了企业坚实的螺丝钉,当然更是可替换的零件。

因此,中产阶层为了防止自己在社会流动中滑落下层,不得不用炫耀性的消费维护自己现有的生活方式和名誉地位。

他们在不断努力工作中得到所需,然后再炫耀他们的优越感。

宿命2:奢侈消费成为阶层压迫学者郁方在《中国的中产阶层与他们的消费文化》一文中写道:奢侈消费与炫耀性消费的享乐主义文化已经在中国的中产阶层中蔓延。

而奢侈消费与优越感连在一起,就变成一种文化。

其实,就财富积累的方式而言,中产一族和中下层人群没有本质的差距。

毕竟大多数中产阶层也都是给别人打工,靠着薪酬度日的人,只是能力大小甚至机遇不同而已。

简单而言,如同在打雪仗中,只是他们抓雪的速度会更快,但本质上都是弯腰抓雪积累财富。

在他们之上的富豪一层则不同,相比弯腰抓雪式的财富积累,滚雪球的速度不知要快多少倍。

宿命3:最辛苦的家庭顶梁柱中产要供房、养车、更要抚养孩子:连续数年,多项关于城乡居民储蓄目的的调查中,子女教育费用均被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与住房。

有报告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到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

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

很多中产阶层都已经步入中年,还要负担家庭医疗、饮食、娱乐等各种不断上升的成本。

和草根阶层不同,中产阶层在住房、汽车、生活方面追求更为舒适和精致。

在子女教育方面更为苛求完美,恨不得子女一出生就通晓8国语言,两岁就送到双语幼儿园,5岁就要进入全市重点小学,未来更要选择国外留学生活。

而中产阶层上涨的工资永远追不及中产生活上涨的价格。

其在家庭中位置又是上有老、下有小,如果没有足够充裕的资金储备,没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和责任感,中产又怎能长久?2009042311:4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