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盼月性情有所改变,主要是她看得开。
但凡是经历过前世那场浩劫变故以后,重活一世,她还有什么是看不开的呢。
这心头一松,身子自然也跟着一日日恢复起来了。
顾盼月的耳疾时好时坏。
起初扶渠摸不到准头,突然在顾盼月耳边嚎一嗓子,吓得顾盼月一连摔碎了几只药碗。
顾盼月闭了闭眼,叹气道:那么大声做什么,我听得见。
下一次扶渠就细声细气地跟她说了一通,顾盼月又抬头瞅她,道:你欺负我耳背啊?扶渠挠了挠头,大概清楚她家小姐的耳朵是时而灵光时而不灵的。
后来跟顾盼月说话时,就先细声细气地说一句,她若没反应,再嚎一嗓子。
每天扶渠就要在顾盼月耳边碎碎念一番:小姐啊,奴婢知道你不跟四小姐争啊抢啊,大爷早年间去了,你是念在那楚氏和四小姐可怜,才对她们格外好。
可她们压根就不是知恩图报的货,骑到小姐头上不说,现在是想害小姐的命啊!小姐就打算一直住在这寺里吗?等侯爷回来,小姐一定要到侯爷面前拆穿她们的狠毒心肠才是!小姐想好怎么怎么办了吗,要不要奴婢去买两个小人回来,给她们扎小人儿啊?顾盼月看着扶渠认真明亮的双眼,哭笑不得道:这扎小人儿要是有用,想要谁死谁就能死的话,还要官府干什么,这世道不早乱做一团了。
扶渠执着道:眼下可不就时兴扎小人儿么,要是扎得她有个头疼脑热的,可不就奏效了。
顾盼月笑着摇摇头,道:你与我说说,楚氏和琬儿的事。
原来早年间威远侯还有一位兄弟,只不过去得早。
那楚氏是顾盼月的婶母,也就是威远侯兄弟那一房的。
楚氏膝下有一个儿子,便是顾盼月的堂兄,叫顾放。
而琬儿是大房妾室生的女儿,一直由楚氏抚养。
大爷以前是跟着威远侯一起打仗的,他死后,楚氏便带着一儿一女相依为命。
威远侯顾念着孤儿寡母,兄弟又尚未分家,便还一大家人居在一处,又对他们格外照顾些。
顾盼月明事理,从不与楚氏及琬儿起争执,处处也都顾念着她们。
只是如今不知恩图报也就罢了,却处处蹬鼻子上脸。
顾盼月虽然记不得以前的事了,可对这样的处境也丝毫不觉得陌生。
琬儿对她的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来的,她也好奇那得有多深的恨才能在前世那样狠心地害她,毁掉顾家、毁掉她的一生。
前世顾盼月就算心里有几丝明白,大抵也是希望姐妹和睦,不多做计较的。
如今想来,造成那样的结果,又怎会没有她的错呢。
她简直是错得离谱。
有的人不是你对她好,她就会对你好。
相反的,她只会越来越肆无忌惮。
所以顾盼月最大的错就是错在把琬儿当妹妹,一心对她好。
琬儿还是从前的琬儿,可顾盼月已经不是从前的顾盼月了。
顾盼月坐在寺庙前的台阶上,支着下巴,眯着眼想着什么。
扶渠还在从旁苦劝:小姐不能再忍让下去了,小姐就是再不争不抢,也不能让她们……顾盼月收回眼神,落在义愤填膺的扶渠脸上,笑了笑道:谁说我不争不抢了?扶渠瞪了瞪眼儿,继而红了红眼圈儿,道:以前不论奴婢怎么说,小姐就是不听劝的……现在怎么突然想通了……我不弄死她们,她们就要来弄死我。
顾盼月幽幽道,想想,还是我弄死她们好了。
山里的雪光映不透顾盼月略显幽深而清冷的眼,扶渠看得一哽一哽的。
她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小姐醒来以后,就和以前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