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回百溪县

2025-03-31 09:11:44

上船后,苏雁终于能够安心地躺着。

虽然出门没几天,感觉像是过了好几年,真想快点回到百溪县,吃着娘做的饭,躺在院子里,看天空,看星星。

陈锦一边看书,一边问:梅县的花没看到,长姐可有遗憾?苏雁翻过身,平躺在床上,感叹道:梅县的花再好看,以后我也不想来了。

若是想看梅花,以后在自家院子里栽上一株,独领风骚,更是别具风格。

幸好还算一路顺利,已经是上天保佑了。

苏雁又翻个身,侧躺着,看陈锦坐得笔直,陈锦,我觉得你沉稳了许多,你才十二岁,该活泼开朗些。

盯着书不放,长姐,我已经长大了,不能再像以前那般幼稚天真,我现在知道谁对我好,谁是虚情假意的。

苏雁眨了眨眼睛,轻声道:真不知这次带你来是否正确。

让他听到那么多错综复杂的事,过早见识到事实险恶,不知是好还是坏?这声长姐她应了,便要做个长姐。

她既希望陈锦能够明白通透,又不希望他那么早就看透了一切。

懵懂些或许能更开心。

陈锦放下书,侧过脸,笑着说:我和长姐是不是越来越像了?苏雁闭上眼睛,沉稳淡然的性子是越来越像了,不过,你还小,不用像我这般老成。

而且我已经活了一世。

陈锦抬头望着窗外,我觉得很高兴,现在我能帮上长姐。

长姐,过了年,我就去书院。

缓缓睁开眼睛,淡淡道:你也要走了吗?苏满学医,你学文,你们都长大了。

陈锦笑着说:等我们学成归来。

就算当官,我也会回到百溪县,我相信,二哥也是如此。

你自己有打算,我就支持你。

十几天后,她们安全回到了百溪县。

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中旬,但与梅县相比,这里简直就是春天。

张师爷亲自来接,卫夫人,这一路辛苦了。

这是王爷让我交给县令大人的。

张师爷接过信,我们先回衙门。

衙门内,县令大人站在大厅中仔细看着手中的信,看完后,把信交给张师爷。

张师爷缓缓抬起头,面色与县令大人一样凝重惊愕。

苏雁大概能猜到信中所写,她站在一侧,介绍身旁的人,王爷说他安排县令大人的事都在信中,特派了一千精兵来帮助县令大人,这是带队的沈余。

又介绍,这是百溪县令大人还有他的得力助手张师爷。

县令大人客套一句,王爷信中说这一千精兵是来帮助我们收服山匪的,以后有劳沈将领了。

沈余认真道:山匪就交给我,我的任务就是护住百溪县。

县令大人缓缓坐下,喝了口茶,等着张师爷思考后的答案。

苏雁随后坐下,看了一眼张师爷,面容担忧,似有犹豫。

苏雁缓缓道:县令大人,张师爷,我在北边和王爷以及将军见过面,也亲眼看到过梅县的情况,王爷虽然阴晴不定,将军又冷面无情,但他们心中是有百姓的,就算缺粮也没有破城抢百姓的一粒米。

如今,百溪县能相信能依赖的人只有王爷,与其坐以待毙,任人宰割,何不与他们一起杀出一条血路来?县令大人一愣,然后眼睛一瞪,一拍桌子,大声道:说得好,张师爷,我们何不拼一拼?张师爷看了看苏雁,又看了一眼县令,终于点头应道:嗯。

这些话至关重要,苏雁相信的人,他们也信。

苏雁起身,若是没什么事,我就先回家了。

对了,县令大人,我那十亩地……县令大人豪爽挥手,放心,我家的地随你挑。

躬身一谢,先谢过县令大人了。

张师爷又道:卫夫人,我有一事相求。

苏雁又坐下,还有何事?张师爷起身,朝她作揖,严肃认真道:能否请你来衙门做县令大人的幕僚,为大人出谋划策,一起为百溪县百姓谋福利。

我只是一介书生,能帮到大人的有限,对务农耕种之事有心无力,我去了岩山村,也去了陈田村,你的梯田想法还有水稻的二季种植,实实在在造福了百姓。

我和大人,恳请你能和我们一起。

苏雁愣了愣。

县令大人立马也随张师爷一起,站在苏雁面前,卫夫人,张师爷的话便是我的话,我虽给不了你官职,但以后在县衙我们三人便是不分你我。

这下连身边的沈余都愣了一下。

苏雁回神,淡淡道:做幕僚我做不了,我还是喜欢岩山村那山沟沟里,安静又自由。

但是偶尔出出主意给点意见还是可以的。

县令大人笑道:可以,可以,能出主意就行。

苏雁看向县令大人,那报酬……我有几处果园还有铺子,随你挑。

微微一笑,县令大人果然爽快。

苏雁起身,这次是真要走了,她回家心切。

张师爷如释重负,等我解决了王爷安排的事,便来找你讨论来年春季的耕种。

苏雁答应,好。

她还没出门,反应过来的沈余便追了上来,嫂子,你家在哪,我想去你家住。

县令大人会给你安排住的地方,而且我家在岩山村,离这里很远,骑快马也得一个多时辰,你有任务在身,还是住县里方便。

沈余满脸不愿意,但她说的话有道理,现在是任务最重要的。

只能蔫蔫道:嫂子,等我剿了山匪就去岩山村找你。

苏雁摆摆手,随你。

张师爷站在沈余旁,道:沈将领这边请。

沈余:叫我沈余就可以了。

张师爷,我嫂子是不是很厉害,连县令大人都要请她做幕僚,你刚才说的开辟梯田和那个二季水稻是什么意思?张师爷解释道:开辟梯田,就是在山上开出平地种田,二季水稻,就是一年能够收成两次。

沈余大喜,在山上种田,一年两次收成!这可真是大事,好事!等回了大殿城,我定要将此事说与叔父听,让他教训一下那些看不上武将世家的老顽固。

张师爷:沈将领叔父是谁?我叔父就是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