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新皇登基

2025-03-31 09:11:45

陈锦离开的时候,灵芝哭得惊天动地。

她死死抱着陈锦,把他白色的衣裳都哭出了一滩水迹。

苏雁只能将她硬扯下,抱在怀里,陈锦转身进了船舱,不敢再回头,怕舍不得。

码头上,白衣素净的苏雁抱着一个白净女娃,哭声凄凉。

周围的过路人都停下脚步,望着这对母女,眼神怜悯。

苏雁轻拍灵芝的背,想安抚她停止哭泣,可她总是不停,反而哭得更大声。

苏雁拿她没办法,女娃体内是一个十五岁的灵魂,上次我和陈锦上北越的时候,你都不曾哭过,今天这是怎么回事?灵芝边哭边说,不一样,这次舅舅一年都不能回来!哇哇哇!苏雁瞧着周围的人都盯着她们,有些尴尬,说道:别哭了,好多人看着我们。

反正她是小娃娃,哭也不丢人,我好看的舅舅见不到了,我唯一养眼的帅哥没了!在那无论的岩山村,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哭竟是为了此事!苏雁皱眉,想不太通,你是从我肚子里出来的吗?灵芝委屈大哭,哇哇哇!苏雁没办法,灵光一闪,找了一个借口,好了,卫川快回来了,你很快就能见到你爹了。

眼泪鼻涕一把,雁雁你不要骗我,你和舅舅说过,川川是个满脸胡子的野人!见她哭声小了,苏雁立即开始编谎话,都说儿像娘亲,女儿像父亲,你瞧瞧你奶奶长得多好看,你再看看你自己的相貌,你爹长得能差到哪里去?灵芝忽然停止了哭泣,歪着脑袋,开始思考。

然后抬起小脑袋看了看抱她的人,惊喜道:说得也对,奶奶长得确实好看,我的样貌怎么也不像遗传了雁雁的。

川川肯定是个美男子!苏雁忽的瞪眼,没良心的小混蛋,真想一把丢在河里,再拎出来吹吹冷风,受受罪。

她还没动手,背后就传来熟悉的声音,这是哪里来的可爱丫头,怎么把脸哭花了?苏雁转身,见沈余风尘仆仆地从城门处归来,十分惊愕地看着她。

嫂子!灵芝抹着眼泪,转过头,盯着沈余细看,问道:雁雁,你认识这位大哥哥?苏雁瞪她一眼,什么大哥哥,他是你爹的战友,喊沈叔叔。

灵芝见了好看的男子又开始卖乖,眨着水灵灵的大眼,乖乖喊了一声,沈叔叔好。

沈余没想到抱着女娃的妇人竟是嫂子,嫂子,她,她是你的女儿?苏雁淡定道:嗯,她是我女儿灵芝。

沈余又惊又喜,大哥,大哥,他,他居然有个这么可爱的女儿,竟然都瞒着我们!自然不是瞒着你们,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可能告诉别人。

苏雁不想多做解释,转移话题,问道:你的事办完了?沈余笑着说:都办完了,我是来向县令大人辞行的,我该回大殿城了。

苏雁:百溪县能对外通消息了?沈余:双龙县的县令勾结叛党,已被就地正法,即日起开通双龙县城门,百溪县北上运粮有功,不日朝廷应该会有人来宣旨,奖励百溪县。

突然一个糯糯的声音插进来,那我们雁雁是不是最大的功臣?皇上要奖我们什么?苏雁叱喝道: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

灵芝被吓得缩了缩身体。

沈余愣了一下,痴痴看着眼前粉嫩可爱的女娃好一会儿,才笑道:不愧是大哥和嫂子的女儿,小小年纪也知道功臣了。

你说得没错,你爹和你娘都是大功臣,以后来了大殿城,一定要来找沈余叔叔,只要大殿城有的,你想要什么,沈叔叔都能给你。

灵芝乖乖眨着眼,像个普通小孩,不说话,转头搂着苏雁的脖子,不再看沈余。

苏雁谦虚道:我们百溪县的老百姓就是交了公粮,遵照命令送上战场,不敢邀功。

沈余看出她的顾虑,放心道:附近几个县的叛贼党羽都被我清除了,嫂子不用担心。

朝廷里那些心怀异心者,王爷自是一个都不会放过。

王爷一向赏罚分明,嫂子就等着嘉奖的圣旨吧。

不要找百溪县的麻烦就好。

苏雁找了个合适又老套的理由脱身,岩山村离这里远,我赶回去烧午饭,先走了。

沈余觉得嫂子总是在疏离他,嫂子这一别我可能不会再来百溪县,你可一定要来大殿城看我!苏雁敷衍,有空了就去,有空了就去。

走了老远,灵芝探出脑袋,见双腿修长的沈余还站在原地望着她们,于是伸出小手,轻声道:沈叔叔再见。

沈余眼力耳力极好,竟然立马展开笑脸,挥手道别,灵芝再见!灵芝看着苏雁说:雁雁,那个沈余看着不像坏人。

苏雁:和他亲近的都不是什么好惹的人,我们还是不要牵扯太深,反正我们也不在大殿城生活,以后也不会有交集。

嘟着嘴,雁雁,你这样好无趣。

有趣重要还是活命重要?什么功成名就,皇帝登基杀功臣的前车之鉴多的是。

历史书上的一笔笔的血迹似乎还未干,痛彻心扉。

灵芝不禁浑身一个哆嗦。

紧紧抱住苏雁,姜还是老的辣。

不过,雁雁,你这样生活会不会太累了?所以我想安安稳稳在百溪县过一辈子。

我给你吃给你住,让你读书,你想学什么我都可以让你去学,以后你想走什么路,自己做选择。

雁雁,老天让我们重活一次,我们该尽情享乐。

苏雁抱紧女儿,抬起头,望着苍茫天空,有人护着自然可以,可我只能靠自己。

灵芝搂着她,窝在怀里,雁雁,我的运气真好,成为你的女儿。

二月底,消息传遍了整个百齐国:太子与皇后和国舅勾结,挟持了皇上,太子把持朝政,私通北越国,通敌叛国。

三王爷大胜北越国,携五万大军回大殿城,与闲王里应外合,制伏了太子,解救了皇上。

皇上下令将废除太子,赐下鸩酒,皇后自刎,国舅问斩。

朝中与之密谋勾连者皆获罪。

四月,皇上退位,由三皇子登基,帝号仁安,年号元启。

百齐国,举国欢庆,四海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