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梁医生,你能送我回家吗

2025-03-31 09:23:49

梁伟是个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父母都在市卫生防疫站担任小干部。

梁伟初中毕业后,经常跟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抽烟喝酒鬼混在一起。

梁父梁母怕儿子学坏了,等梁伟满了十八岁,就把他安排在县防疫站担任卫生监督员。

搞点综合防治,学校,饭店,公共场所,这些走过场的卫生监督工作,梁伟还是挺内行的。

但给人看病动手术,他今天还是赶鸭子上架头一遭。

梁伟很喜欢赵彩霞,追赵彩霞也有一段时间了,可是赵彩霞却瞧不上他。

这回,听说赵彩霞弟弟受伤了,可把梁伟乐坏了。

他终于有机会,在喜欢的女人面前,好好表现表现了。

立马在防疫站领了一个急救包,驾驶自己心爱的边三轮摩托车,带着赵彩霞兴冲冲的赶到赵家村。

等他进入赵建军房间,拿出急救用品给赵建军包扎伤口时。

顿时傻眼了,他原以为乡下人在庄稼地里干农活,磕磕碰碰受点小伤,随便涂抹点红药水啥的,简单包扎一下就完事了。

哪想到赵建军的后背身中八粒铁砂子,成棋子形嵌在肌肉中,其中还有两粒靠近心脏部位。

看着就令人头皮发麻。

梁伟硬着头皮夹出一粒铁砂子,瞬间把伤口弄得血流如注,直接把昏迷不醒的赵建军疼醒了过来。

惊慌失措之下,梁伟手忙脚乱的拿纱布止血,又将刚刚疼醒过来的赵建军,弄到床底下去了。

赵根生和王秀英老两口吓坏了,一把推开床边的梁伟,把赵建军抬到床上。

发现儿子的右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肿胀了起来,好像是摔骨折了。

眼看儿子吸进来的气少,呼出去的气多,身体十分虚弱无力,随时都有可能断气似的。

这下赵根生彻底慌了神,连忙冲愣在一旁的孙艳秋喊道:你还愣在那儿干嘛?快去请陆晴晴过来!大队长,送建军去医院吧!梁医生都救不过来,请陆晴晴有什么用?孙艳秋站在原地不动。

叫她去请陆晴晴看病,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陆晴晴自己都是个病秧子,她会看什么病?也只有赵家这些傻瓜,把陆晴晴当成宝贝,到时候真的把刘春燕和赵建军治死了,有你们赵家人哭的。

这时候送医院来得及吗?赵根生见孙艳秋还站在那里,不由恼火的朝她瞪眼:孙艳秋,你怎么还不去请晴晴?如果我家建军有个三长两短,我唯你是问!王秀英也哭着对孙艳秋喊道:艳秋,解铃还须系铃人啊!是你说话得罪了晴晴,我求求你了,快去请晴晴给建军动手术啊……爹,娘,快让一让!晴晴来了!就在赵根生和王秀英老两口急得不行的时候,赵彩霞陪着陆晴晴进入房间。

还好赵彩霞有点眼力见儿,她见梁伟连麻药都不打,直接给弟弟动手术,就知道这货是个冒牌手术医生。

于是赶紧跑到大伯家,把陆晴晴请了过来。

王秀英见陆晴晴背着药箱子来了,连忙把人迎进房间,哽咽着道:晴晴,快进来,你如果救活了我家建军,二婶今后做牛做马报答你……二婶,您千万别这样说,晴晴受不起啊!陆晴晴连忙打断王秀英的话。

然后放下肩上的药箱子,戴上医用无菌手套,吩咐赵彩霞:彩霞姐,你拿毛巾帮我擦汗。

陆晴晴刚才跑得有些急,额头及鼻尖上冒出细密的汗珠,需要旁人协助擦掉。

如果汗水滴落伤者身上,有很大的机会造成伤口感染。

陆知青,你尽管给赵老师动手术,我来帮你擦汗。

屋子里进来一个这么好看的女知青,比那个孙知青还要好看几分。

梁伟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立马从口袋里掏出一块蓝色格子手帕,讨好的去给陆晴晴擦汗。

却被赵彩霞一把推出门外:你个不学无术的冒牌货,差点害死我弟弟了,还不赶紧滚犊子!我靠!赵彩霞,你赶我走!就是卸磨杀驴呀!梁伟被赵彩霞推得差点摔个狗吃屎,好不容易扶着墙稳住身子。

坐在边三轮摩托车上,尴尬地朝同样被冷落的孙艳秋笑了笑:孙知青,我们的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走吧,别站这儿惹人嫌了。

嗯,梁医生,你能送我回学校吗?孙艳秋落寞的走到边三轮前,一双大眼睛楚楚动人的看着梁伟。

当然可以,只要你喜欢,我天天送你去学校。

梁伟潇洒的伸腿踩了一脚油门,点上火,右手对孙艳秋做了个请的手势。

谢谢梁医生,你真是个大好人啊!孙艳秋也不矫情,大大方方的坐在摩托车后座。

扶着摩托车座的双手,不安分的搭在摩托车驾驶员的大腿上。

梁伟身子一颤,感受到后背两团柔软,激动得连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微微颤抖:孙老师,你抱着我的腰,别摔着了,我带你去县国营饭店吃饭!好,谢谢梁医生……孙艳秋手臂上移,大胆的抱住梁伟的腰身。

她有一种预感,赵建军很可能挺不过今晚,自己得早点离开赵家,重新找一个靠山。

万一赵建军嗝屁了,自己被赵家人赖上……成了活寡妇,那就亏大了。

赵家二房,赵建军卧室里。

陆晴晴先用针灸封住赵建军伤口周围血运比较丰富的穴位。

血止住了,陆晴晴用手术钳子夹出他后背八粒铁砂子,然后有条不紊的开始消毒,清创,缝合伤口……整个手术费时四十五分钟。

晴晴,你辛苦了,喝杯水。

赵彩霞手拿毛巾擦干净陆晴晴脸上的汗珠,又给堂弟媳妇倒了一杯水。

晴晴,建军现在昏睡了过去,有没有事啊?王秀英看着床上面如死灰的儿子,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

陆晴晴宽慰二老道:大队长,二婶,请放心,赵老师没有生命危险,只是他刚动完手术,又失血过多,必须立刻送医院输血和注射消炎药……不然今天下午就会发高烧的。

他现在伤成这样,不能坐拖拉机去医院。

赵根生叹了口气,昨晚上有十几个村民,因为这场洪水冻感冒了,大队卫生所的消炎药早就用完了。

大队长,我娘也发高烧了,今天下午必须要打退烧针。

陆晴晴说到这里,给赵根生出主意:麻烦您去公社找王书记,马上派人去县医院拿药,尽量争取在下午三点之前,把消炎药送过来!对啊,我怎么把王书记给忘了?赵根生拍了一下脑壳子:我马上去找王书记,派人去县医院拿药!赵根生说完,骑着儿子的自行车,飞快的往公社驶去…………赵家大房,刘春燕轻轻拉了拉老伴的手:林生,你把建刚和晴晴叫过来。

刘春燕知道自己即将油尽灯枯,趁自己还有最后一口气,她要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五件旗袍,送给自己的儿媳妇。

娘,我来了。

陆晴晴来到床边,伸手触碰刘春燕垂在床边的左手,感觉她的脉搏极其微弱。

心里也是焦急万分,刘春燕刚刚退烧还不到两个小时,又开始发烧了?眼看快吃中饭了,赵根生这药还没有送过来,这可怎么办啊?娘,根生叔去公社拿药了,马上就会回来……你会好起来的。

想到将自己当亲生女儿看待的婆婆命悬一线,而她身为手术医生,却对自己家婆的伤病束手无策。

陆晴晴心里也是十分难受,低头落下泪来。

晴晴,你不要自责了,医生是人不是神。

刘春燕见陆晴晴难受,反而笑着安慰她:每个人都有这一天,都得死的……第73章 穷得叮当响的赵家,居然收藏五件如此贵重的旗袍娘,你别这么说,你会好起来的……陆晴晴低着头坐在床边,心情格外沉重。

对,大嫂,你躺下好好休息,根生去公社拿药有一个小时了,快回来了。

王秀英也来到床前,扶着刘春燕躺下,又帮她掖好被子。

大嫂,你千万要挺住,二哥去公社卫生院拿药,很快就回来了……站在床头的赵老三,哽咽着说道。

赵老三想起父母先后去世那一年,他当时还没满三岁,他上面有三个姐姐,一个六岁,一个九岁,一个十二岁。

二哥赵根生也只有十四岁。

一家六口人,都是半大孩子,吃穷老子的年纪。

饭吃得很多,工分却挣不了几个。

年仅十七岁的大哥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一家六口人全靠大哥一个人得工分,养活他们这兄弟姐妹一大家子。

那时赵家吃的最多的是野菜粑粑,窝粑粑。

连红薯都吃不饱,更别说大米饭了。

直到大哥十八岁那年,把镇上刘裁缝的千金刘春燕娶到家里之后,赵家终于有了个管家的女人。

从此以后,赵家兄弟姐妹也有了盼头,日子也越过越好。

赵老三清晰的记得,自己七岁那年,有一天晚上突然发高烧,那时村里还没有赤脚医生。

年仅十七岁的刘春燕,背着五十多斤重的赵老三,连夜走了二十多里山路,走到公社卫生院时,刘春燕汗流浃背,差点虚脱了过去……如今,赵老三长大结婚生子了,可大嫂不但没有享受到他这个小叔子的反哺之情,反而还因为许凤莲这个不要脸的,差点丢了性命……赵老三心里十分愧疚,觉得自己太对不起大嫂了。

刘春燕看了一圈围绕在床边的赵家老小,笑着说道:你们不要难过,人的这一生……就好比一头耕地的牛,现在我这头牛老了,背不动犁了,也该休息了。

赵建刚的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他轻轻抚摸自己娘那双粗糙而无力的手,仿佛要把最后的温暖留下。

长大后,他好久没牵娘的手了。

记忆中,只有在五六岁的时候,娘牵着他去镇上赶集,那时的他,感觉娘的手是世界上最柔软,也是最安全的手。

而现在,他再次抚摸到这只干巴巴的手,体会到了特殊的亲切,但更多的是不舍。

刚儿,你现在长大了,是家里的顶梁柱,除了要保护自己,还要保护弟弟……特别要照顾好晴晴。

刘春燕也将自己的右手压在赵建刚手上,轻轻抚摸儿子的掌心。

娘,你放心,我会挣很多很多的钱,送弟弟读书……让晴晴过上好日子……赵建刚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眼泪慢慢地流了下来,落在他和自己娘的手上。

刚儿,你喜欢捣鼓收音机,还弄坏舅舅一块手表,娘为这事骂过你,打过你……现在娘向你道歉,娘错了,今后你喜欢什么就干什么……娘,你别说了……小时候我调皮,我混蛋!你打的对……现在你的刚儿懂事了,将来会成为赵家村最有出息的后生……刚儿,娘年轻时候收藏了一些东西,还有外婆给我置办的嫁妆,有一些值钱的首饰,除了被别人偷走了一些,剩下的可能不太值钱。

刘春燕说到这里,休息了一会儿,看着赵建刚继续说道:娘知道你喜欢研究什么无线电,超伢子喜欢画画……娘把那些手饰留给你,你把它们卖了,用来做超伢子和你的学费……娘,你别费力气说话了,我能找到的。

赵建刚泪如雨下。

刘春燕吩咐完这些话后,又对赵林生说道:林生,你们带超伢子先出去吧,我有话跟建刚和晴晴说。

嗯。

赵林生轻轻的点点头,心事重重的拉着赵建超走出房间。

傅应来,赵云生,王秀英三人也识趣的走了出去。

刘春燕待男人带着老幺走了之后,又吩咐赵建刚:刚儿,去隔壁暗室里把那个雕花木箱子,搬进房来。

是,娘。

赵建刚应了一声,转身走出门外,很快就搬来一只古色古香的木箱子。

刚儿,把木箱子打开。

刘春燕从枕头下摸出一个铜钥匙,放在赵建刚手里。

赵建刚接过铜钥匙,插进锁孔,揭开箱子的一刹那,一件锈着花鸟的写意旗袍,就这么惊艳的出现在陆晴晴眼前。

刘春燕艰难的伸出手,抚摸着陆晴晴的手背:晴晴,箱子里这五件旗袍是我亲手缝制的,娘把它藏在暗室里,才没有被扫资办收走……现在你是刚儿的未婚妻,娘把这几件旗袍送给你。

谢谢娘。

陆晴晴强忍着眼泪,轻轻叫了一声娘。

晴晴,你去看看吧。

刘春燕目光慈爱,看向陆晴晴温和的说道:孩子,箱子底下有一件金线旗袍,是娘跟着外公学裁缝出师以后做的最好看的一件旗袍,也是纯手工制作的旗袍,娘花了三个月时间才完成的。

现在娘把这件旗袍送给你和建刚结婚的那一天穿……陆晴晴强忍着泪水,走近木箱子,一件件翻看着这五件旗袍。

这五件旗袍都保存的很好,上面一件是花鸟写意旗袍。

第二件和第三件旗袍的裙摆绣着荷花。

第四件是用银线绣的水晶旗袍。

第五件压箱底旗袍,就是那件金线缝制的旗袍。

陆晴晴抚摸着这五件丝滑昂贵的旗袍,她的手都有些微微颤抖。

她没想到穷得叮当响的赵家,居然收藏五件如此贵重的旗袍。

更没想到自己的婆婆深藏不露,不但是个大家闺秀,而且还是个古装旗袍设计师。

直到今天,听刘春燕娓娓道来,陆晴晴才了解到,赵建刚的外公刘老先生,是镇上有名的裁缝师傅,尤其擅长缝制各种花鸟写意旗袍。

由于刘老先生手艺好,缝制出来的旗袍做工精细,因此供不应求,在整个清河县名声异常响亮。

十里八屯的大闺女小媳妇,都以穿上刘老先生锈制的旗袍为荣。

可是要想穿上刘老缝制的旗袍,不是谁有钱就能穿上的,由于刘家裁缝铺的生意实在太好,顾客订做旗袍,必须先交定金,起码要排队一个月左右才能拿到衣服。

刘裁缝老了之后,就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了女儿刘春燕。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刘春燕继承了父亲的手艺,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旗袍不能做了,但一般的普通衣服还是可以做的。

可想而知,当年的刘家在清河县,也是富甲一方。

而现在刘春燕把这么珍贵的五件旗袍送给陆晴晴。

她的确有些受宠若惊:娘,您把自己珍藏这么多年的五件旗袍都送我,留几件给建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