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出发的时候一样,二人回到村口后,并没有直接沿着村头的大道回村尾,而是选择了绕小道。
她们两个都很怕麻烦,不敢轻易露富。
宁可累一点,也不想遇到村里人,尤其是李氏和杜秀英。
但走着走着,姜梨突然发现了一个特别严峻的问题。
看我这猪脑子,竟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
我出门之前一直记挂着,要买两床蚊帐,结果去到集市后,又彻底忘了这回事。
杜秀红一听,立马吐了吐舌头。
没错,她来的时候还提到了这回事,结果转身便忘了个一干二净。
算了,等过几天去镇上时再买吧。
我还以为就我一个人忘了呢,没想到你也不记得这事。
姜梨见杜秀红也是一脸懵的状态,不由得笑了。
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之后,杜秀红不忘提醒姜梨:嫂子,一会回家之后,你千万别把银子的事告诉娘。
这钱我们自己知道就好了,万万不可让她知晓。
知道了,你都给我讲了好几遍了,我不会告诉她的。
姜梨见杜秀红一脸紧张样,又不由得笑了。
二人回到家里时,才发现陈氏正在院子里剥笋,地上多了一大堆笋壳。
阿梨,秀红,你们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陈氏一看到水桶、大坛子、米面和肉后,特别吃惊。
在看到姜梨卸下箩筐,从里头掏出一个大布包,将里头的衣裳取出来之后,陈氏的眼睛睁得更大了。
你们……你们怎么买这么多衣裳?果真,陈氏见到那么多衣裳后,整个人更加震惊了。
娘,我们的衣裳都穿了好几年了。
你看看,我这腋下前几天才缝好,现在又开缝了。
杜秀红一边说着,一边把自己的胳膊抬起来,露出了衣服上的破洞。
可是,你们也没必要买这么多呀?一辈子穷惯了的陈氏,见两个年轻人一下子花了这么多钱,又开始心疼起来。
一听到这话,杜秀红的心里又不舒服了。
本来家里就穷了那么久,好不容易可以改善一下生活,她又反反复复提到浪费的事。
所以想也不想,杜秀红便噼里啪啦地说了一大堆话。
娘,你能不能别老是这样打击我们的积极性?不就是买几件衣裳嘛,我们又没有大手大脚乱花钱。
若说我们家的日子还像以前那样,穷得揭不开锅,吃了三顿没下顿,那我肯定什么也不敢买。
可是我们家如今多多少少有一点钱,买两套换洗衣裳也不算过分吧?难不成明明手头上有钱,我们还得像以前那么寒酸,吃不上饱饭,天天穿烂衣裳?听了杜秀红的话后,陈氏哑口无言,不知道该怎么辩驳,只得微微叹了口气。
杜秀红见到她那副苦大仇深的样子,接着又说:娘,如果你不想要新衣裳,那也没关系。
等下回去镇上的时候,我们便把这两件衣服给退掉。
姜梨见杜秀红有点像吃了火药一样,立马瞪了她一眼,然后拉住了陈氏的手。
娘,你别听她的。
其他东西可以不买,但是饭得吃,衣服也得穿,你就收下吧,别想那么多。
再说了,我之前和你说过的,这山上有很多好东西,只要有想法,不愁挣不到钱,我们家真正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陈氏忙不迭点头:哎,我知道了。
摸了摸新衣裳,她又立刻回到原位,继续剥小竹笋。
但想到姜梨和杜秀红今天去镇上的目的,她又连忙问道:对了,你们去到百味轩的时候,那卢掌柜怎么说?他要不要买我们家的竹笋?要的,他会以五文钱两斤的价格,向我们买处理好的竹笋。
不过那边的需求量有限,也要不了多少,我准备趁现在天气好,多晒些笋干,留着后边再卖。
姜梨这般回道。
哦,好的。
陈氏听到这,立刻放宽了心。
毕竟这竹笋在山上随处可见,收获起来完全没有难度。
最重要的是,不需要花钱,妥妥的无本买卖。
杜云彩今天格外高兴,笑得见牙不见眼。
这两件新衣裳如此好看,她穿出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点,不能随便弄脏弄破。
现在还没有到中午,大概也就十点半左右吧。
所以姜梨和杜秀红商量了一番后,便背着箩筐出了门,准备多弄些竹笋回来。
一出门后,姜梨便温和地说了杜秀红两句,说她不应该对陈氏说那样重的话。
毕竟陈氏只是节俭惯了,见她们花了这么多钱,反应激烈也是正常的。
杜秀红叹道:哎呀,嫂子,我那些话也没有说错呀。
现在的情况和之前明显不一样了,我们为什么还要按照以前的方式生活呢?反正只要她说一次,我便顶她一次,顶到她无话可说为好。
见杜秀红说了这么多话,姜梨又忍不住笑了。
这小姑子性格耿直起来,连自己娘亲也放过,实在是太可爱了。
来到山上后,二人便紧锣密鼓地掰着小竹笋,动作干脆利落,办事效率十分高。
嫂子你说,要是大伯母和堂嫂知道我们现在有法子挣钱,她们会怎么想?杜秀红又问。
我管她们怎么想,反正我不占她们的便宜,她们也别想从我们这儿得到什么。
想到李氏和朱翠英的德行,姜梨便觉得十分恶心。
我猜,到时候她们肯定会过来跟我们拉关系,让我们看在一家人的情分上,带着她们一块挣钱。
杜秀红对于李氏,还是很了解的。
挣钱全凭本事,就她们那好吃懒做的性子,即便有挣钱的路子,她们也把握不住。
姜梨漫不经心地说。
倒不是说她看不起李氏婆媳,对她们有什么偏见,实在是她们太懒了,老想着占别人家的便宜。
前几天李氏还一直嚷嚷,说她们家忙不过来,干不完田里的活,要陈氏帮下忙。
杜秀红直接回怼了一句:你家的活干不完,知道找我们去帮忙。
那你家的饭吃不完,怎么不叫上我们呢?当时李氏气得说不出话,只好气鼓鼓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