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是你的总是你的,别人怎么抢也抢不走。
晓影通过考研这件事,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最踏实,是不会被人抢走的,就像考研这件事吧,真实的成绩就是自己的果实,怎么可能被别人轻而易举就抢走。
也许小的果实会被人抢走,大的东西别人想拿也拿不到。
晓影住进宿舍的第二天,从室友李静口中得知了自己被录取的真相。
李静刚来的那天那天下午,什么行李都没带。
宿舍三个正在诧异的看着她。
只见她高高的个子,黑黝黝的皮肤,长相非常普通,穿着也很朴素,一眼看上去,给人十分纯朴的感觉,一开口,也是方言式的普通话。
住在宿舍门口的锦里抢先问道:你怎么没有带铺盖啊,晚上睡在哪里?李静笑着说:我的铺盖还在旁边的宿舍楼,暑假导师让我们做实验,我本科毕业继续留在学校实验室了,我先过来瞧瞧你们,再过去搬东西。
恩恩说:你倒是爽歪歪了,你就不知道我们几个拖着重重的行李,走了好远的路才过来,都累死了。
晓影也帮腔说道:你选择的哪个导师啊,暑假都不让你休息。
锦里打趣道:晓影你是不知道,导师一般留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做实验,也会给补助,而且我们开学啥成绩都没有,人家可能实验已经做得差不多,可以发几篇小论文了。
晓影转向对李静说:你真厉害,以后请多多指教。
李静唉声叹气的说:你们不知道,我不知不觉得罪了两个导师,能否顺利毕业都还不知道呢。
晓影问道:怎么就一连得罪了两个导师呢?我可是连导师的面都还没见呢。
恩恩也跟着问:是啊,你快说说怎么回事?李静看着这三个宿舍美女,心想自己随随便便一句话,竟然调动起了她们这么大的好奇心。
于是就说:现在一两句也说不清楚,我过去搬宿舍,你们谁有空,帮忙提提水壶这类的东西嘛。
晓影她们三个人都表示自己有空,锁了门,跟随李静帮忙到隔壁楼拿东西去。
人多力量大,没过一个小时,李静的床位就收拾的整整齐齐。
她们洗漱了一下,李静拿出了葡萄、苹果等水果,给每个人都分了一些。
就这样她们躺在各自的床上聊天。
李静说:我本来在大四还没毕业的时候,我大学的一个代课老师就说让我研究生时候选择他做导师,我当时还不知道自己考不考得上,就说等我考上了就选择这个老师。
可是后来研究生成绩出来,成绩有些垫底,选择我大学老师当导师的学生也很多,老师却迟迟不肯给话给她。
她有一次鼓起勇气问老师:现在复试完了就要选择导师了,老师,您读研的学生定下来了吗?如果没有的话,我想等面试完了,选择您当导师。
而老师却给的话是:他每年招录研究生学生只有四个名额,现在想选择他做导师的就有四个,他也不好意思拒绝学生。
李静听老师这么说,就干脆联系了何老师,询问何老师研究生名额是否已经招满。
何老师给的回话是还差一个,李静当场表示,自己面试完,选择导师,就想选择何老师。
何老师也同意了。
就在研究生面试完以后,导师们都在选择自己中意的学生,各个面试通过的学生同样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
这叫双向选择。
就在李静面试完,抽空吃了饭,正要回去打开宿舍的电脑选导师。
之前表示已经放弃他的大学老师突然打电话过来:小静,我思前想后,你是适合跟着我一起研究这个课题的,之前的那个学生我已经劝退了,因为她虽然综合素质不错,但是因为个人作风方面的原因,我不能选择她作为我的学生。
李静顿时僵在那里,不知怎么给老师说,便吞吞吐吐的说:对不起,老师,我之前已经联系了何老师,打算选他当导师了。
没想到,老师竟然话锋一转说:你的实验还剩一半就可以发论文了,你如果此时过去,就功亏一篑了,你自己想好再回答。
我已经像教务处打过招呼了,把你也划分在我的名下了。
李静在心里衡量过得失利弊之后,便说:我听老师安排。
就这样,李静跟了他的大学老师林老师。
而何老师本来凭借着他在学校的威望,根本不用愁自己的四个研究生名额招不满,可是何老师想着李静同学提早已经打过招呼了要选他当导师。
老师单向就选择了三个学生,留下的一个名额却选择了李静。
第二天,何老师在办公室听助手汇报工作时才得知,李静选择了林老师当导师,何老师也没再说什么,毕竟大家都是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为了一个学生伤了和气不值得。
助手赵老师询问林老师:今年我们实验室招了一个博士,三个硕士,还有一个硕士名额,我昨天看到一个来自外省的、跨专业、调剂学生在网上平台选择了我们实验室,请问您是否同意招录她?何老师皱起眉头思考了一会,碍于旁边还有办事的人,话不好直接说明,就说:跨专业招录进来,可能学不懂、不会做实验,也不好毕业,很麻烦的,你自己看着办吧。
赵老师走后,想着何老师让自己看着办,那就再等等,一直到下午,眼看别的实验室都已经招录满,就只有他们实验室有一个名额,赵老师想着何老师也没有说不录取,那既然有一个名额就录了算了。
于是,就在赵老师的自作主张下,晓影成了2015届的硕士研究生,学号是101号。
而就在当天的晚上九点钟,何老师给赵老师打电话问:你将那个跨专业的学生录取了吗?赵老师说:已经录取了。
何老师说:我思考了半天,本来下去想给你打电话说不要录取了,跨专业学生录取后面毕竟麻烦,自己实验也出不了什么成果,我们少录一个也就少了一个麻烦,结果忙忘记了,这会儿才想起来,你既然已经录了那就录了吧,估计招生办已经将录取短信发到学生手机上了。
就这样,晓影不但成为了研究生,还阴差阳错的选择了一位好导师。
至于李静选择的导师究竟怎么样,晓影只是知道,这个导师给学生每月补助是200多块;而晓影的导师每月给实验室学生600元生活补助。
经常听李静说自己导师一个月都很难见上几次,而且她们实验室每天早中晚都要打卡。
晓影却误打误撞的选择了一个好导师,研究生读书生涯便成功了50%。
至于这个导师究竟有多好,后面大家就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