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卫洲没听见屋里有风扇转动的声音,所以特地过来敲门提醒。
唐蜜呆了好一阵:她爹都不操心的事情,他却很在意啊!黑暗里她嘴角无声弯起一道浅浅的弧。
来投奔他,大概是她做的最对的一件事吧!于是她默默开了一档。
有风扇吹确实很舒服。
不过她开了定时,半夜会自动停。
省电!第二天,她起了个早,准备给他做早饭,突然后知后觉,厨房里也没啥东西可以煮,米缸里连米都没有。
这是以前生活带来的惯性。
她得勤快。
沈卫洲比她起得还早,在外头练拳跑步回来后还买了早餐给她吃,就是街边路口杜欢的早餐铺子里的馒头烧饼和豆浆。
豆浆用搪瓷缸装的,还很热乎。
唐蜜已经太久没有得到别人这样的关心和照顾,内心涌起的感动是满满当当的。
她忍着鼻尖的酸涩小口吃着早餐,沈卫洲说他今天请假,可以带她去附近逛逛,熟悉熟悉环境。
他问她:你会骑自行车吗?唐蜜摇摇头,很快说:但我可以学。
他没什么表情地点了一下头。
唐蜜很开心,甜甜道谢。
沈卫洲一看她笑就板着脸,不许对我笑。
唐蜜立刻就不笑了,哼,下次再笑。
卫洲哥哥可太嫌弃她这个未婚妻了。
沈卫洲载她出去。
他的自行车技术很成熟,唐蜜坐在他后面稳稳当当的,一点也不用害怕,她不敢抓他的衣服,只敢用手扶着其它位置。
省城的郊外其实挺偏僻的,但周边有几个村镇。
沈卫洲带她去附近的福田公社逛逛,公社也就这么点大,自行车骑着一圈过去,很多地方都能一览无余,比如卫生所,农技站、农机站、畜牧兽医站、计划生育服务站、文化广播站、种子站、食品站等等……沈卫洲先带唐蜜去附近的供销社买了席子和竹编枕头等一些生活用品,他一向心细如发,知道唐蜜没有这些生活用品,昨天心里就一直惦记着。
沈卫洲还破天荒给她在供销社买了一套绵绸睡衣,他昨天注意到她的睡衣挺旧的,还打了补丁。
这是一件红底的白玉兰花纹绵绸睡衣,绵绸质地轻软,这样的花色虽然显得艳俗了些,但往唐蜜身上一比,竟衬得她更加花容月貌,白皙肤色更打眼了,沈卫洲那时候脑中只闪过一个戏文里的词:人比花娇。
唐蜜想自己付钱,但沈卫洲不肯,他觉得自己一个大男人怎么能让一个连工作都没有的女孩子付钱,这是不行的。
他棱角刚毅,说话语气不容置喙,唐蜜站在一旁也没有坚持。
来日方长嘛!她来投奔他可不是白吃他白住他的,她必须得自食其力才行。
来之前就考虑清楚了,既然身上有钱,可以先做点小买卖,到时候再买菜做饭给他吃。
唐蜜还想买点米面,到时候自己在家做饭吃,沈卫洲也有此打算,先去就近农贸市场买了点菜,又去粮站买米。
买粮要有粮本和粮票,沈卫洲都带了。
唐蜜把自己身上唯一的粮票给他,哥,用我的吧!沈卫洲目光冷冰冰地看了一眼小姑娘干净期盼的目光,没要。
他一个大老爷们可不能要一个小屁孩儿的东西。
这一天阳光很好,盛夏的风吹得人格外的舒服,风里仿佛还夹杂着不知名的花香,她坐在他的自行车身后,就是感觉到心安和踏实。
这份踏实大概是从前世留在她心里的,今生见面,他又那样帮她,所以她就下意识觉得全世界只有他最可靠。
两人去粮站排队买了三十斤大米,南方这里主要吃大米为主。
沈卫洲平时一般在厂食堂吃,倒是会买面放在家里随便煮着吃,这次是唐蜜来,她就从食堂转移了粮票,自己开灶吃饭,破天荒第一次来买大米。
因为沈卫洲每个月的粮票有四十斤,一个人基本用不完,而乡下的兄弟和老人自己种粮食,他家老爷子还是大队支书,加之近年来田地里收成不错,不需要他额外寄粮票。
所以除了买大米之外他还买了五斤粗粮面条和两斤的精细面粉。
唐蜜弱弱提了一下,能不能帮我买五斤绿豆?沈卫洲略微意外,并不明白她买绿豆做什么,但也没多问,依她的意思问工作人员买了五斤绿豆。
绿豆是粗粮,一斤细粮票抵三斤粗粮票,绿豆一斤也就一毛五的价格,唐蜜坚持自己付了七毛五和粮票。
她身上本来有两斤的细粮票,昨天买了馒头花了一两粮票。
只是买粮需要凭购粮证购买,她没有。
一路回来买了不少东西,经过集贸市场的时候还买了几个粗瓷碗,和锅铲。
小厨房昨天她收拾干净了,锅是隔壁热心的孙大娘送的,有些年头但很轻便的铁锅。
旧锅好啊,铁锅就是越用越好用。
孙大娘特意过来看了看,她就是觉得新鲜,沈卫洲这个单身糙汉,因为厂长重用的缘故,平日里工作就忙,厨房基本不开火,和小杨进进出出,生活过得可糙了。
现在来了乡下的妹子,来的第一天就把家里家外拾掇得干干净净,她看着就舒心。
唐蜜这个孩子长相甜美,模样好看,特别会喊人,嗓音甜丝丝的,未语先笑,那双圆溜溜的鹿儿眼仿佛会说话似的,孙大娘是一看她就喜欢。
唐蜜对沈卫洲说:哥,这锅就是大娘送的,你可得好好谢谢人家。
沈卫洲被那甜丝丝的嗓音喊了一声哥,心尖发了颤,神色有些不自然地道谢。
孙大娘笑得见牙不见眼,客气啥呀,平日里小沈帮了我不少忙呢,我家大孙子淘气,到处乱蹦跶,孩子爹妈平日里工作忙,我一个人是真的管顾不过来,要不是小沈时常帮忙,我都不知道该咋办才好。
孙大娘絮絮叨叨,唐蜜认真在听,沈卫洲不爱听唠叨,就去往米缸里倒大米去了。
沈卫洲倒了大米,又骑着自行车出门一趟。
唐蜜开始淘洗大米。
家里本来就有一个专门用来烧水煮饭的钢精锅子,只是放在厨房的角落,很久不用了,灰积了不少,昨天唐蜜就清洗了好些遍。
孙大娘又说:家里还是得有个操持的,吃饭也省心,他们男人成天就知道外头吃,费钱,而且厂里食堂的饭菜吃来吃去就那几样,我吃过,是真不好吃,还不划算。
唐蜜微微一笑,是呀!孙大娘说了一阵,也得回家做饭去了,回去后又过来送了一些新鲜的笋过来,现在的笋好吃,吃起来不涩,我亲戚送来的。
唐蜜再次道谢。
没多久,沈卫洲订的煤球让人送来了,但他人还是没回来,也不知道干嘛去了。
她看着时间开始做午饭,大米浸了有一阵,一会儿熟得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