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学院去处理的,风青云和杨家三小子走出来之后就见到风三林正在等待他们,顿时笑着走了过去。
父亲(义父)!四个人同时叫到。
风三林见到四个人出来脸色都带着轻松之意,心中也算是放心了不少。
怎么样?今天的测试难吗?最小的杨川摇了摇头说道:不难,问的不是学问上的,夫子们看着都很好,一点都不凶!风三林听了这话,又看向了其他人。
杨明笑了笑。
义父,夫子们真的没有问什么,不过我觉得很奇怪,入学测试和我想的有些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风三林好笑的问道。
做夫子的不都是看着很严厉的样子吗?一旦背书背不出来,就被被竹片打手心的吗?杨纯此时也带着一脸疑惑的神色问道。
这话一出,风三林顿时乐呵起来。
你说的,那个是学塾里的夫子,不过也不是所有学塾里的夫子都是这样的。
所以,以后你们遇到事情不能偏听偏信,自己要用心去观察。
只有自己去经历了,才知道孰是孰非。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是往往你亲眼见到的也会有很多内情,所以你们要记住,万事用心去做,用心去看,用心去了解!风三林趁着这个机会就给四个人讲述了一些道理。
我们明白了,父亲(义父)!四个孩子齐声回答道。
说了这些,风三林就打算带着四个孩子离开了。
就在这时候,郑德新从里面走了出来。
且慢,风店主,学院里的结果已经出来了!风三林听到这话,立马挺住了脚步,四个孩子也带着一脸的忐忑看了过来。
见到一大四小此时都直勾勾的看着自己,郑德新笑了。
别紧张,你们四个人都已经过了。
不过根据你们四个人的情况和学习的情况,最后会分入不同的班次。
杨川最小,所以只能去地字号丁一班,是基础教学的班级,打好底子将来才会有所作为。
杨纯去的是地字号丙一班,不过你的基础知识一样还有些欠缺,你可以自行补一下。
杨明去地字号乙一班,那里更适合你。
至于风青云,基础很扎实,接下来可以去参加童生考试,直接去地字号甲一班,通过童生考试就可以升级到天字号的乙班,开展进一步的学习!郑德新带来了好消息,而且还仔细的讲解了一下四个孩子去的地方。
听到这番话之后,风三林和四个孩子都笑开了。
好了,现在你们可以回去准备了,若是决定住在书院里,就要去校舍那办理入住的事项,如果自己在家里住,只需要每日按照上学的时间到书院里即可!郑德新脸上带着笑意,接着又提醒道。
听到这话,风三林就看想了风青云和杨家三小子。
爹,你别看我,我肯定是住咱们家的!风青云率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对,我们也想住在家里!杨家三小子也异口同声的说道。
风三林见到了,点了点头。
行,就住自己家,反正也近!说着,风三林又看向了郑德新:多谢郑夫子提醒,不过这些孩子野惯了,就让他们住在外面吧!郑德新点了点头:无妨,风家离书院很近,住在外面一样可以!既然如此,我就不耽误你们了,记得月初第一天来书院上学!是,夫子!四个孩子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农家包子铺这边的宅子里,尽管一群人都在说这话,可是明显有些心不在焉的。
风晚晴见到这帮大人走神的样子,顿时笑不打一处来。
正当她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突然就看到外面走进来的五个人影。
爹,你们回来啊?风晚晴叫出声来。
此时,其他人也发现了进来的这一群人。
见到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在座的每一位心中一下子松了一口气出来。
走在风青云后面的杨家三小子,突然见到自家爹娘出现在这里,眼前一亮,三个人都飞快的冲了过去。
爹,娘,我们被录取了,下月初第一天就去上学了!杨明跑的最快,嗓门也最大。
杨纯也跟着跑着,不过跑到半路又看了看跟着后面的杨川,见到杨川也跟了上来,杨纯又接着跑了起来。
看到三个孩子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杨家夫妇俩脸上也笑开了花来。
好,好样的,都是我的好儿子!杨志此时激动地反复说着这句话,一只手一会儿摸了摸这个儿子的头顶,一会儿又摸了摸另一个儿子的头顶,就没有闲下来过。
何大婶也高兴,眼眶里都闪烁出泪花来了。
见到杨家人的兴奋,风家人嘴角也带着微微的笑意。
风青云走了过来,看着自己的娘亲和姐妹,轻轻的说道:娘,大姐,晚晴,我也被录取了,而且我可以去参加童生考试了!方芸笑着将儿子的手拉了过来,亲昵的拍了拍。
好,我知道我儿子能行的!不过万事不可骄傲自满,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唯有一直努力,不可辜负这大好的时光啊!儿子记下了,娘你放心吧!风青云点了点头,将方芸的话记在了心里。
风青葱也站在一边,朝着风青云笑了笑,就提议道:娘,今天是个好日子,咱们怎么都要做些好吃的欢庆一下!对,还得将万叔叔一家人叫来,想必有了哥哥们的刺激,万霆哥哥以后再也会嚷嚷着书不好念了!风三林听到这话,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这话说的好,就应该刺激一下你万霆哥哥!方芸也好笑的看了看风晚晴,宠溺的说道:你个小丫头,啥你都想得到,不过这法子不错!走风哥,咱们一起出集市上买点食材回来,今天咱们就热闹一番!何大婶一听,原本也想跟着一起去的,接过被方芸劝住了。
何大姐,咱家还有一群孩子了,你和杨大哥就受累看着点这些小家伙。
咱们也不算外人,我就不和你客气了!买菜的事情有我们和万家夫妇俩,人手足够了!何大婶听了,看了看这家里一群孩子,随即应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