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琉璃忽然想到一件事,糟糕了,半山腰那几个神勇军怎么办?粟米呆了一下,要不,我现在先去把他们干掉?斩草不除根,日后怕是后患无穷。
宋琉璃的目光,凝视着蛇形在山巅上的那那些人,她摇了摇头,来不及了,这一来一去要耽误很多时间,万一被那群人发觉得不偿失。
还是先顾自己逃命吧。
────上到船上,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艘船上,还留着三个人看守者。
全部被陆地行带着人扔到了海里。
船行至海中,风劲帆扬,须臾离开了那个海岛。
这也是一艘沙船。
大小和格局,都跟陆地行原先那艘船差不多。
陆地行父女俩一阵高兴。
这一回,至少把损失夺回来了。
咱们先去哪里?陆地行这才想起还没定好行程。
先将这些孩子们送回家吧。
宋琉璃沉吟片刻方道。
这些孩子的家里人,都不知道急成什么样子了。
可是,封小公子的家在狼牙镇呢。
粟米将菜刀拿出来,准备剥狼皮炖肉吃。
我家在宛弥都长丰路。
小姑娘含着眼泪怯生生地说道,我想我姆妈了……那就先送你回家,小妞妞,你叫什么名字?陆小鱼收拾甲板上的一条大龙虾,准备做饭。
这艘船,估计是来给逍遥观送食品的,船上的吃食十分充足。
我叫高如烟。
小姑娘十分感激地对宋琉璃说,我爹爹高江海是巡城司的都监,他专门负责看守宛弥都的城门,我一定让他好好谢你。
守城门的?宋德曦连自己城里的孩子也不放过……真的是丧心病狂!粗壮男孩却说他家在天都府的乡下。
看来,这些人是无差别攻击啊。
陆地行将船头调转宛弥都。
这一路上,风平浪静,十分顺利。
终于,在天快亮的时候,他们看到了远处的海岸。
宋琉璃长了个心眼,她对陆地行说道,陆叔叔,去找个荒郊野外停靠,千万不要直接到海岸。
开着人家的船,还大摇大摆靠海岸,这得多缺心眼呐。
陆地行却早有准备,你放心吧,我省得。
他这些年,来往宛弥都,都是偷偷摸摸的,知道在哪里靠岸。
地平线露出一抹晨曦,陆地行将船舶停靠岸在一处小港口。
宋琉璃说道,我将高丫头送回去,你们立刻回航吧。
这句话把粟米吓了一跳,不行,宋姑娘,这个地方,人生路不熟的,让我送你一程。
他和宋琉璃两次相逢。
而且在船翻的时候,宋琉璃还记得喊他一声,他永远记得这个情分。
既然这么有缘分,他怎么也应该护送她安全回到梨树村才对。
宋琉璃摇头道,谢谢粟驿丞,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还是跟他们回去,帮我回家报信吧。
她自己一个人,行事方便。
带着他这个累赘,搞不好要被人家一锅端。
不行不行,你一个姑娘家,在这陌生的地方,做什么都不方便。
粟米还是不同意。
宋琉璃挠了挠头,只好告诉他,我哥哥在定北军呢,定北军目前正包围着宛弥都,我只要出城,就能见到我哥哥了。
她这么一说,粟米想起以前见过的那个少年。
他越发不肯回去了,让你哥哥知道,你一个人冒险,他肯定会着急。
这一刻他是下了决心,如果宋琉璃非要待在这里,自己一定要陪着她。
宋琉璃只好由着他,这样的话,我们就冒充兄妹吧。
她一个女孩子带着一个女孩子和一只猫独自进城,也实在是太惹眼了。
解决了粟米,又到陆小鱼。
她也怎么都不肯让宋琉璃进城涉险。
宋琉璃对她说,你们父女俩把船卖了,然后就回梨树村帮我报信,以后也别到处乱跑了,就在那儿等着我回去。
说了半天,陆小鱼终于停止了眼泪。
依依惜别之后,沙船迅速离开了这个小港口。
此刻,太阳已经从地平线跳出来,宋琉璃和粟米带着高如烟一起往城门走去。
高如烟在睡梦中被喊醒,她走路的时候还是打着瞌睡的。
冬日的早晨,特别寒冷,一阵寒风吹过,她终于清醒了。
看到眼前熟悉的城墙,她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琉璃姐姐,这个地方我来过呢,春天的时候,我爹爹带我到这里郊游。
她越想越伤心,如果不是碰到你,我这辈子估计都不可能回到这里来了。
虽然大家都不说,她心里也明白。
在那个铁屋子里,十个人最多只允许五个人出来。
这样的话,势必会有人死在那儿。
她一个手无二两力的小娘子,肯定是第一个被牺牲的人。
如果不是宋琉璃,最多再过几天,她已经一命呜呼了。
一阵后怕,让她泪水如同掉了线的珠子一般滑落,我以后再也不做好人了。
好了,别哭,你要记住,你是未成年人,要在保护好自己的情况下,才去帮助别人。
宋琉璃温声安慰她,而且,每个人一生中,总要碰到一些不可抵挡的意外,我们只要吸取教训,再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
宋琉璃现在也想明白了,那些人为什么连官家子弟都不放过。
这是因为,这些人娇生惯养,离开了仆役什么都不行。
进到铁屋子,出来的概率极小。
所以,也不可能被发现。
××××走了一盏茶的功夫,忽然,一声大喝在他们耳朵旁炸响,前面是谁?站住!宋琉璃三人停下了脚步。
初升的太阳之中,三个穿着甲衣的兵士大踏步走了过来。
最先头那一个,尖嘴猴腮,一身宽大的甲衣在他身上晃晃荡荡地,极不合身。
你们是谁?大清早的,为什么在这城墙边晃悠?猴子围着宋琉璃转了一圈,眼中露出了不怀好意的神色。
宋琉璃没等他们两人说话,就淡定自若的说道,这位官爷,我们兄妹三人住在长丰路,出来走亲戚,现在要回去了。
高如烟在船上说过她家的地址,她听一遍就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