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村离镇上不算远,也不是山窝窝里,村里人自然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理儿。
刘桥的话一落,赵七妹想也不想的说:当然想,若是能读得出来,那我可是就有出头之日了。
不过他还小,现在小叔也在教他学认字。
等过个两年家里日子好过了,娘说送他去村学。
真不知道这人的脑袋里长了些什么,刘桥真想把赵七妹的脑子砸开来看看!她说的是这个意思吗?忍住气刘桥接着说:大嫂,你觉得这样下去,过两年家里日子能好起来吗?听爹说了,这鱼也不好卖了,靠鱼赚的银子也少了。
村学一年也得二两银子,还得笔墨纸砚。
万一到时候家里日子不好过,你觉得娘还会送大安去学堂吗?说到这,刘桥观察了一下赵七妹的脸色。
见她懵了,于是接着继续说:若想考功名,在村学最多三年,然后得去镇上的正规学堂。
大嫂,你应该知道这镇上的学堂一年要多少银子吧?当然知道,自家小叔在镇上读了好几年,一年束修就五两,还要吃饭、笔墨纸砚。
这样下来,一年十两银子绝对少不了。
赵七妹沉思了一下:弟妹,那你说怎么办呢?这个家是爹娘作主,我们担心也没有用呀。
确实是没有用,也就是没有用,所以自己才发愁。
刘桥一脸忧愁:我也没办法。
大嫂,你能不能想个办法呢?对于赵七妹来说,她根本想不到办法。
可这弟妹说的也是实事,她深深的吐了口气:我想想吧,我先去忙活了,有空再聊。
这有什么想不到的?面对这大嫂的愚笨,刘桥气得快吐血,跟个蠢人说话真的是太累了!挺着个大肚子心里实在闷,于是刘桥在村里转悠起来……根子家的、根子家的,你这是去哪呢?好巧不巧,出门不远又遇到了马桂平。
她见刘桥一个人转,顿时眼珠子一转的她立即把人叫住了。
刘桥这一会心里闷,正想逮着人说话,顿时就走了过去:三婶,你这是从地里回来?马桂平扛着锄头笑嘻嘻的说:是啊,没办法,我家又不会捉鱼,所以发不了财,只能勤快些喽!根子家的,这日头大了呢,你这肚子很沉吧,去我那坐坐?刘桥其实真不傻的,这个三婶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心里也一清二楚的。
只是这一会心里十分郁闷,正想找人吐槽一番呢。
行啊,反正我也没事。
那进来啊。
两人进了韩家三房,这时韩琸与甜宝也坐着村正的牛车过来了,村正帮着把鱼装上了车。
上来吧,今个儿不早了。
今天确实是不早了,比之往常可要迟上许多。
韩琸拿了个用布包好的枕头,放在了牛车上:田宝,你坐这里。
村正见了,乐了。
这小子,还挺会疼媳妇的哈?双元,你小子不错呀!知道疼小媳妇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