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提醒

2025-03-31 11:40:18

孟家忙得热火朝天。

孟一把小木条扎成一簇簇,然后用孟大郎递的绳子捆好,就围成了简易的篱笆。

孟二正在编棚顶,他没干过这种活,就把它当成放大许多倍的斗笠。

孟老爹倚在旁边,跟着琢磨指导,倒比先前天天躺着的时候精神了许多。

苏小梨跟赵婆子还有孟小妮围在炉灶前搓草绳,炉灶上还熬着孟老爹的药,发出一阵阵药香。

张氏和王氏一人怀里抱着个小娃娃,也跟着坐在一边。

苏小梨看着张氏怀里玉雪可爱的孟新迎,只觉得小女娃跟雪团子似的招人喜欢。

苏小梨感叹:新迎真的是太可爱了。

小新迎像是听懂了苏小梨的话,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她,咿咿呀呀像在回应。

王氏不甘示弱,把孟二郎凑过来:他三婶儿,你不能光夸新迎啊,我家二郎就不俊吗?苏小梨被王氏一声他三婶儿给整懵了一瞬,才看着正在吃手指的孟二郎夸道:俊。

孟家小辈之前只有孟大郎,孟大郎又天天师父师父的叫,苏小梨猛地听到三婶这个称呼还有点不适应。

话说回来,苏小梨还是更喜欢小女娃,香香软软的。

三弟妹,你看这些篱笆差不多了吧?孟一喊道。

苏小梨循声看过去,就见孟一扎起的篱笆已经把孟家原本房子的位置围了一圈。

苏小梨走过去:大哥这活干的麻利。

今天早上才开始,这会还不到中午,居然就已经干的差不多了。

孟二也不甘示弱:三弟妹,我这棚顶也编的差不多了。

说是编棚顶,其实比编筐什么的容易很多,只是类似扎篱笆那样把竹条和树枝扎起来,固定成屋顶的形状。

再加上孟老爹和孟二一起想办法,让这些枝条固定的更加牢固,不易松散。

苏小梨检查了一下孟二编的棚顶,不好意思地笑笑:二哥,恐怕还得麻烦你再照着这个做一个。

孟二原本以为今天的活结束了,听苏小梨说完,脸上写满不想干活:为啥还得再编一个?苏小梨从旁边水缸里舀了一点水,在孟二已经完工的棚顶上淋下去,然后叫孟二看棚顶的另一面:二哥你瞧,这还是会透水的。

孟二理所当然道:那肯定的啊,你看谁家是拿竹筐装水的?水肯定会从缝隙里漏下去的啊!苏小梨摊手:所以啊,只拿这一层做屋顶,肯定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苏小梨想到这次回来后,孟二两口子明显改善的关系,又添了句:二哥忍心叫二嫂和侄儿住在这样的地方吗?孟二脸上对摆烂的向往滞住,神色变来变去,最后一低头:成成成,干活就干活。

孟二继续收拾小树枝和竹条,咕哝道:女人和孩子真是麻烦。

苏小梨保证要是在别的场景下听到这句话,会很认真的考虑要不要给这人一巴掌。

但此情此景,苏小梨决定放过已经又开始干活的孟二。

吃过午饭,苏小梨去了县衙。

其实已经没有县衙了,现在充当县衙的地方,只是比寻常百姓家稍微好一点的棚子。

小姐,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胡县令一看到苏小梨就说。

胡县令不知出于什么心理,现在称呼苏小梨为小姐都不避着人了。

难道是对光胡县的掌控更上一层楼了?苏小梨没跟胡县令客套,直言目的:胡大人,我看城里房屋倒塌的废墟都没清理,这是为何?总不可能是胡县令灾后消极怠工,苏小梨明明看出胡县令老了不少,应该是最近很操劳。

胡县令仔细解释道:地龙翻身后,要优先解决粮和水的问题,所以前段时间衙役们主要是在清理倒塌的粮仓,还有疏通城外的河流。

粮仓还好说,只是把倒塌屋子的石块、砖块还有木头等搬开,再把挖出的粮食放置妥当。

但是水源却很麻烦,城内的几口水井里面都塌了,挖井的工匠城内本来就不多,地龙翻身时又伤亡不少,最后只能用城外的水源。

但是城外那条河在地龙翻身时,淤堵了很多泥石,还是衙役们人工挖通了淤堵的地方,这才保证了城里人的用水。

粮和水暂且解决,这城里的风寒又起来了。

胡县令叹了口气,转而感激道,多亏小姐带回那一车草药。

从今日起,县衙会设汤棚,每天给城里百姓发一碗驱寒的药汤,希望可以避免灾后疫病。

胡县令考虑的很周到,方方面面优先级也排的没毛病,苏小梨只提醒道:降低疫病出现的可能,光靠这一点汤药恐怕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