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分红

2025-03-31 11:40:18

苏小梨马上调整好情绪,道:有。

这次换孟常浩怔住。

他方才问完那句话就有些后悔,但说出口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

苏小梨抬手,轻触了下孟常浩鬓角的发丝,暗叹世间竟有这般好看的人。

他这样的人,眼中不该有期待落空的失望。

我说,相公安心考试,考好了有奖励的。

苏小梨予以甜笑。

孟常浩下意识避开苏小梨的视线,浓长黑密的睫毛微颤。

苏小梨惊觉自己失态,收回了手:听说乡试时,考生要关在单独的小屋子里,连着做三日题。

相公记得坐累了站起来活动一下。

我给你做了些面饼,里面夹了腌肉,都是可以久放的吃食,足够相公吃上三日。

孟常浩忍不住道:将来我们有了孩子,他上学时你也会这样叮嘱他吗?苏小梨:呵呵,你直接说我像老妈子好了。

苏小梨现在已不像开始时惧怕孟常浩,最后没忍住翻了个白眼:相公煞风景真是一把好手。

孟常浩蹙眉,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了话。

苏小梨深吸一口气,觉得这实在不是个跟直男科普别说女孩子老的好时机。

苏小梨离开后,没有直接回孟家,而是去了城中驿站。

驿站是官家开的客栈,算是国有企业。

除了住店吃饭外,还兼着收发信件的功能。

苏小梨在驿站取了信件,路上却没有拆开。

回了孟家,进门就见紧张兮兮的赵婆子跪在院里,正在求神拜佛。

赵婆子没啥信佛还是信道的讲究,一通三清道祖观音大士的乱拜。

看到苏小梨,赵婆子一下子站起来,焦急道:老三咋样,进考场了?苏小梨走过去,扶着赵婆子的胳膊:娘,您别急。

相公已经进了考场。

我看相公精神很好,应当状态不错。

咱们在外面着急也帮不上他,不如照顾好自己,为相公免去后顾之忧。

苏小梨好说歹说,总算让赵婆子回屋歇着了。

她回到自己屋,关好房门,这才从怀中取出信封。

信封里装着一张薄纸,和几张银票。

信是李老板从靖州府寄过来的,主要是为给苏小梨送分红。

苏小梨数了数,竟然有四张五十两银子的银票,总共二百两!分红都这么多,看来李老板他们收获颇丰。

苏小梨放好银子,这是李老板第二次给她分红。

如今算上上回的分红,再加上之前攒的,苏小梨手里已经有三百五十多两银子。

就算搁在光胡县,她也算是个小富婆了。

想到孟常浩跟她要的奖励,苏小梨心中有个初步的打算。

这天饭后,苏小梨悄悄把赵婆子拉到一边,塞给赵婆子一张银票。

赵婆子大字不识几个,但银票还是见过的,不过只是见别人用过。

她稀罕地把银票正反面儿都瞧了遍,才道:你给我这干啥?苏小梨手里有余钱,赵婆子是知道的。

虽说孟家还没分家,平时不管谁挣了钱,都得交到赵婆子这。

但家里挣钱的营生都是苏小梨教的,苏小梨自己又有本事,能额外挣些钱,赵婆子乐意对此睁只眼闭只眼。

苏小梨像只分享松子的小松鼠:娘,这是五十两银子,您拿去放进公中里。

竟然是五十两?赵婆子惊得音调都变了,但还是压着音量,傻孩子,钱是你自己挣的,给娘干啥?你自己藏好!苏小梨心中一暖。

这个婆婆对她,真的是明目张胆的偏爱。

但苏小梨还是坚持:我留了钱的,娘,这五十两您放心收好就是。

我有旁的事跟您商量。

娘,咱搬去县城吧。

苏小梨说出自己的想法,咱家面摊和络子都挣了些钱,现在搬去城里,咱可以把面摊开成面馆。

赵婆子舌头都捋不直了:开,开面馆。

这不是城里老爷们才能干的事吗?她孟家现在有这本事?赵婆子祖祖代代都在虎牙村,当初去县城卖面都是遭逢孟老爹受伤的大变,才下的决断。

如今好模好样,突然跟她说搬城里去,赵婆子有些消化不了。

苏小梨拉拉赵婆子的胳膊:娘,您慢慢考虑。

实话跟您说,我之后打算再开个染坊自己染布和绣线。

先前大郎拜我为师跟玩笑似的,但我真心想教他调制染料。

况且,咱搬去城里,相公就不用住在县学了,平时可以住在家里。

您日日都能见着儿子,也免去想念。

一番话下来,赵婆子已经被说动了大半,尤其是日日能见到孟常浩这点,最打动她。

孟常浩是赵婆子最小的儿子,天生聪颖懂事,又是几个孩子里长得最好看的一个。

人心都是偏的,赵婆子无法否认,自己就是偏疼这个小儿子。

成,娘好好想想。

回头咱一家人商量商量,一起拿主意。

偏疼归偏疼,赵婆子还没糊涂,知道不能忽略另两个儿子和家人们的想法。

苏小梨最喜欢赵婆子这点,有自己的心思,但绝对不是封建的大家长。

第二天晚饭时,孟家除了正在参加乡试的孟常浩,全都聚在一起。

赵婆子清清嗓子,说道:我今天有事跟你们说。

如今咱家欠的债都还清了,也攒下点钱,我老婆子想搬去城里住,你们看咋样?话音一落,孟家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接话。

王氏摸着已微微隆起的小腹,道:我赞成娘。

去了城里,让自己娃一出生就是城里人,王氏想想就心热。

苏小梨没想到赵婆子会把事揽自己身上,这是怕万一家人们不愿意,指责她。

苏小梨记住赵婆子这份维护,也道:我也赞成娘。

苏小梨一投赞成票,孟小妮立马接话:我也赞成。

说完,冲苏小梨眨眨眼。

摆明了铁定站苏小梨这边。

这时出现了犹豫的声音,孟二道:娘,那咱家地和房子呢,这事太大了,咱得好好商量。

已伤愈的孟老爹也紧皱着眉,眉间皱褶能夹死只苍蝇:不行,咱祖祖代代都是虎牙村的人,不能挣点钱就忘本。

令苏小梨意外的是,孟一居然也赞同搬去城里。

孟一是孟家长子,是孟老爹最倚重的儿子。

毕竟按着风俗,爹娘老了都是跟着长子的。

孟一这几个月见识了形形色色的食客,人已褪去木讷,显出符合一家长子的沉稳决断:原先祖祖代代都在虎牙村,是因为咱只会种地。

现在去城里,咱家的生意说不准能更进一步。

娃们将来出生就是城里人,说不准还能再出个读书的料子。

这不是忘本,咱逢年过节可以回来的。

孟老爹见最器重的大儿子这样说,也犹豫起来。

孟一突然拉住张氏的手,看向赵婆子跟孟老爹:有个好消息,我正打算告诉您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