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置宅

2025-03-31 11:40:18

我娘子有孕了。

张氏满脸通红,紧紧反握住孟一的手。

新的生命给了孟一无限的动力,让他想给大郎和张氏肚里孩子更好的一切。

好!赵婆子拍手,被这个好消息乐得见牙不见眼,这是大喜事!孟老爹终于松了口,他觉得自己可能真的老了:罢了,进城,就进城吧。

敲定进城,赵婆子就搬出了家里收钱的匣子:这是咱家全部的钱。

赵婆子虽不识字,脑子却记得很清楚:这些日子,面摊挣了十二两三钱银子,打络子挣了八两四钱,老三媳妇刺绣五十两。

刨去日常嚼用四钱银子,咱家现在共有七十两三钱银子。

王氏眼中一亮:三弟妹刺绣能挣这么多?!赵婆子跟王氏婆媳多年,听她话音儿就知道这婆娘在想啥,冷哼一声道:老三媳妇挣得多是她的本事,咱整家子加起来还没她一人挣得多,你还好意思叽歪?王氏被训斥,自然不乐意:她刺绣能挣那么多,真心为家里打算的话,就该教我们刺绣,教个才挣几文钱的络子算咋回事。

苏小梨眸中一冷。

她是不介意带着孟家发家致富,但这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毛病,是无论如何不能惯的。

我呸!赵婆子指着王氏的鼻子,你个搅家精,说出这话不觉得臊得慌吗?没老三媳妇,咱能学会做面挣钱?能学会打络子?人家教会你挣一文钱,你不感谢。

反倒舔着脸怪人家不教会你挣十文钱?当真是好厚的脸皮!苏小梨:……娘威武。

王氏被赵婆子骂的满脸通红,她有孕以来,颇有些扬眉吐气,自觉在孟家底气足了。

没想到还是被赵婆子这一番痛骂。

孟二有点心疼媳妇:娘,我娘子还怀着娃呢,您说得也太过了。

赵婆子一个眼风扫过去,孟二立马噤声。

苏小梨观察孟二两夫妻的神色,知道这两夫妻心里都不服气,当下道:二嫂觉着,我就该把祖传手艺拿出来。

二哥觉着,我教个做面的方子没什么,出力的是你跟大哥,面摊挣钱跟我无关。

既然觉得我给的东西无关紧要,不如以后不要用了。

王氏嘀咕道:凭啥?我自己打的络子,凭啥不能去卖钱?苏小梨冷笑:就凭没有我,你的络子换不到钱!王氏脸色僵住,以往都是苏小梨拿络子去锦绣阁换钱的,王氏确实没跟绣坊打过交道。

苏小梨觉得有些话还是趁今天说明白的好。

不然人家把她当予求予取的大冤种,她空给人一堆好处,最后反落一身骚。

其他绣坊生意不如锦绣阁好,就算收络子,恐怕也是十个八个的收,价格更不会给那么痛快。

锦绣坊每次这么痛快的给钱,一是因为生意大吃得下,二是为了卖我的人情,买我的绣品。

二嫂又想说让我教你刺绣?刺绣乃我家传绝技,你上下嘴皮子一碰我就得双手奉上?二嫂当真好大的脸面!孟小妮在旁忿忿半天了,立马接话:就是!村里杀猪的都得把手艺捂着,就传给自己家儿子。

三嫂教我们打络子已经是很无私了,她自己不说咱又不知道她会这些!二嫂你咋能这么贪!其实把话掰开说,王氏已经回过味来,知道自己想法偏激了。

但是面对这么多人的指责,王氏心里百般不是滋味,孟二更是火大。

孟二忍不住道:娘,你是不是只把老三一个当儿子!我跟大哥都是捡来的吗?碰!众人一静,只见孟老爹脸色黑如锅底,吼道:有完没完!老二,老二家的,这就是跟你们娘说话的态度?!孟二和王氏一噎,到底不敢违逆孟老爹和赵婆子。

这年头孝字如刀,悬在人的头顶。

谁要是不孝自己爹娘,那是会被十里八乡戳脊梁骨的。

苏小梨瞧着,孟二两口子现在虽然熄火,但恐怕心里仍旧记恨。

但该说的她已经说了,如果实在不是一路人,便分道扬镳。

左右受影响的也不是她。

晚上回了各自屋,张氏跟孟一感慨:二弟两口子瞧着是精明的,咋那么傻得罪三弟妹?孟常浩将来多半会当官,苏小梨又有一堆赚钱的手艺、主意。

眼瞅日子能越过越好,咋孟二两口子拼命把这好日子往坑里推!孟一静默了会,道:不用管他们,你安心养好娃就是。

张氏不再说话,摸摸还平坦的小腹,又想到拜了苏小梨当师父的大郎。

听大郎那孩子说,苏小梨以后会教他制染料?那可是门宝贝手艺!她以后可得把三弟妹哄好了。

苏小梨转天就揣着银票,带着赵婆子跟孟老爹进了城。

娘,您跟爹先在这吃顿饭,一会咱就去官府看出售的宅子。

三人正坐在福虎客栈,苏小梨要了一桌饭菜:这家的梅菜扣肉、山菇子炖鸡还有凉拌野菜都很有名,您二老难得进城,好好尝尝。

坐在这样的大酒楼吃饭,赵婆子跟孟老爹都是头一回。

看着满桌子丰盛的菜品,还有厅堂里端茶倒水的伙计,老两口心中各有感慨。

吃过饭,苏小梨领着老两口去了官府。

这年头没有中介公司,所有要出售的宅院铺子,都会在官府挂号,标明地段、大小、要价。

赵婆子跟孟老爹都不识字,苏小梨在旁不厌其烦挨个讲解,说明白各个宅院的利弊。

待久了,苏小梨出去给二老倒水。

接待的官差笑道:您家闺女可真孝顺体贴。

赵婆子跟孟老爹互相看看,还是孟老爹解释道:她不是我闺女,是我儿媳妇。

官差诧异,转而又笑道:是儿媳的话,就更难得了。

不瞒二位,我在衙门也有十来年了,见多了公婆跟儿媳妇不和的,有的甚至闹出命案。

您这媳妇侍奉起二位来,却跟亲闺女似的。

定是你们二位待媳妇也宽厚,这才有这善缘。

孟老爹闻言顿觉很有面子,对这个原本没啥感觉的三儿媳,也多了几分满意。

最后在苏小梨的建议下,孟老爹和赵婆子选中了一处临街的宅子。

宅子不大,二进二出。

前面是个三十来平的铺子,铺子后是个院子,院里还有一小块菜地。

后院的屋子排布很像四合院,围着一圈。

北面是三间宽敞的正屋,东西厢房各有三大间。

爹娘好眼光,苏小梨夸赞道,前面铺子正好给大哥二哥开面馆,后面屋子也足够咱一家住。

就是有点贵,一下子要六十九两银子。

孟家现在总共就七十两三钱银子,这买个房子,一下就把兜都掏干净了。

赵婆子有点舍不得:这太贵了,咱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