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常浩科举中了状元,如今更是当上了他们光胡县的县令。
苏小梨呢,孟二不知该咋说,但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孟二也隐约看到点江湖上势力的眉目。
现在这俩人想出去单过?莫不是想甩开他们这一家子,独享荣华去了!赵婆子一点都没理会孟二,她态度倒很平静,问苏小梨:梨丫头,这事你怎么看?苏小梨刚才听到孟常浩的话,稍微惊讶了一下,因为孟常浩事前并未和她正式商量。
但说实在的,苏小梨对这事乐见其成。
而且这种事上,孟常浩已经正式提出,夫妻一体,苏小梨没必要当着大家伙儿的面,跟孟常浩反着来。
苏小梨笑了笑,回答赵婆子的话,却是冲着孟二:二哥刚才说爹娘尚在,不能分家,这话不妥当。
我们明明,早就分过家了啊。
此话一出,饭桌上又是一静。
苏小梨看着孟二,笑容和善,仿佛在好心提醒孟二忘记的东西:我们不仅早就分过家了,当时,还是二哥力主的。
苏小梨一提起这话,孟二瞬间哑火。
之前王氏生子,因为给孟二郎起名的事,孟二两口子一方面是对孟二郎这个名字不满意,一方面想拿乔多在家里拿好处,大闹一通。
孟二在王氏的撺掇下提出分家,本来是想叫赵婆子老两口退步,最后赵婆子一狠心,真给分了家。
不过那一次,是赵婆子老两口不肯上孟二两口子的套,给儿子媳妇一个教训。
分配了财产是真的,但事后一家人生活并没有分开。
可今日孟二这一吼一闹,难道苏小梨这是生气了,要动真格?赵婆子向来偏疼孟常浩,但她不至于不管另外两个儿子死活。
她当然是希望孟常浩能拉孟家其他人一把的。
但同时,赵婆子脑子也很清楚。
三儿媳能力强手腕强,还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爹,最重要的是,自己儿子有多喜欢这个媳妇,赵婆子看的很清楚。
所以赵婆子分外看重苏小梨的想法和态度,甚至因为种种原因叠加,此刻对苏小梨态度的看重胜过孟常浩这个亲儿子。
反正,苏小梨要是说了什么想法,孟常浩肯定半文钱意见都不会有。
苏小梨给赵婆子夹了一筷子菜,慢条斯理说道:所以这事很简单,家我们早就分了,不存在分不分家的争论。
不过相公如今公务繁忙,我也有县学的事需要操持,所以再加上历代县令都是住县衙的。
所以我们夫妻二人才想要搬出去。
苏小梨露出个轻松的笑:当然,要说私心,我也是有的。
我这人不喜束缚,而且有些事情,可能时不时需要出门。
爹娘开明,从不限制我,但我自己心里却不想总打扰你们清静。
咱们这样,也算是各得自在。
孟常浩在桌子下面握住苏小梨的手,微微捏了一下,然后看向赵婆子和孟老爹:爹娘,其实事情没那么复杂,私下里也是我和娘子先提的。
至于原因,一方面是为公务,一方面是我想和娘子有更多单独的空间相处。
孟常浩从小在孟家长大,在座都是他的血脉亲人。
孟常浩明白孟家此刻每个人的担心。
就像他明白过去许多年,孟家所有人勒紧裤腰带,再苦再难也要供他念书的辛苦和期盼一样。
苏小梨回来是喜事,今晚饭桌上了酒。
孟常浩倒了满满一杯酒,举杯说道:从我八岁开蒙,到十八岁科考。
这十年时间,诸位对我的付出,我铭记于心,永不会忘。
大郎二郎还有以后出世的侄子们,如果有读书的好苗子我一定尽我所能教导其读书识理。
孟常浩这番话,算是彻底叫孟家众人放了心。
他们当初为什么要拼死拼活的把孟常浩供出来?情谊确实是真的,但像孟一、孟二,成家之后依旧在供孟常浩这个弟弟,不就是图以后给子女后代搏个前程吗?其实孟二还想提几句家里生意的事,依他性子,肯定是握到自己手里的越多越好。
但话说到这个份上,孟二看看孟常浩看看苏小梨,还是把小心思咽了回去。
说实在的,这俩人他都有点怕。
一个也惹不起。
孟二心里头咂摸道,但愿以后他的二郎也是个跟孟常浩一样的读书苗子,将来也能高中做大官。
弟弟当了官,孟二不敢对他吆五喝六,要是儿子做了官,总得听他这个当爹的吧?孟小妮有点闷闷不乐,晚饭结束后,闷头去厨房刷碗。
孟大郎不想听他爹娘吭哧瘪肚说话,也躲进厨房。
孟大郎最近中二归中二,以前的机灵劲儿还在,看着孟小妮表情,就问道:小姑,你心情不好?。